夫妻識字

夫妻識字

《夫妻識字》是由我國著名作曲家馬可創作於延安時期的秧歌劇,曾被王昆,郭蘭英,朱逢博老一輩藝術家無數次演唱至今經久不衰。作者馬可。通過對劉二夫妻互幫互學,“生產當個模範,學習要爭個第一”的動人描寫,謳歌解放區翻身後的農民民眾熱烈開展學文化運動和生動活潑的自我教育形式。最初載於 1949 年 5 月出版的《中國人民文藝叢書·兄妹開荒》。

創作背景

1944年,延安地區形成新秧歌的大潮,各個單位紛紛組織自己的秧歌隊,趁著春節等好時日走上街頭表演。中國原本就有民間走會傳統,於是各秧歌表演隊伍也模仿走會的形式,互相拜年,爭演新人新事。由於根據地的人們來自四面八方,所以許多人就把自己家鄉的舞蹈動作也融化到新秧歌的創作中,形成秧歌表演百花齊開的競爭局面。並在傳統歌舞的基礎之上,湧現了大量新作品,如西北文藝工作團秧歌隊的《小放牛》、《趕毛驢》,青藝秧歌隊的《四季生產舞》、《紅軍節火把舞》,軍法處秧歌隊的《生產舞》,橋兒溝秧歌隊的《推小車》等等。另外,小秧歌劇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創作出來,《夫妻識字》、《鍾萬財起家》、《一朵紅花》、《牛永貴掛彩》等,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

作用及影響

延安新秧歌運動中產生了一些有較高藝術水平的作品,這種“新秧歌”,以漢族傳統民間歌舞表演形式為基礎,在歌舞表演中體現出中國民主進程中特有的一種精神狀態和理想。它載歌載舞,表演活潑,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以鼓舞人心的氣質和軍民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當時起到了難以想像的作用,不久即在其他革命根據地得到積極回響。也在國民黨統治區引起很多進步人士的高度評價,成為中國現當代舞蹈史的一個轉折點。

歌詞內容

女:黑格隆冬天上

男:出呀出星星

女:黑板上寫字

男:放呀么放光明

女:什麼字

男:放光明

合:學習

男:學習二字我認得清

女:認的清

男:認的清

女:要把道理說分明

莊稼人為什麼樣要識字

男:不識字不知道大事情

舊社會咱不識字

糊裡糊塗受人欺

合:如今咱們翻了身

受苦人變成了當家的人

睜眼的瞎子怎能行

哎咳哎咳咿喲學習那文化最呀當緊呀么嗯哎喲

男:識字牌牌好比明燈一盞

女:牌牌上的字兒我記心間

男:什麼字你記心間

女:這兩個字兒叫生產

男:你把那生產講一講

女:萬般事兒它當先

男:男的我變工去耕地

女:女的我織布紡線線

男:又餵豬來又攔羊

女:牛兒驢兒一滿圈

男:陽坡地

女:種棉花

男:坡坡上

女:桃樹 李樹 杏樹 棗樹

一棵一棵的都栽下

男:冬季里來是農閒

女:吆上那牲口

男:得兒打啾

女:去馱鹽

合:農戶計畫訂的好

耕三餘一大發展

大囤小囤都裝滿

豐衣足食好喜歡

學習文化理當然

嗯哎咳咿喲學習那文化理呀當然來么嗯咳喲

咳哎咿喲學習那文化理呀當然來么哎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