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是一所1952年調整的高級學院,半個世紀以來,化工學科人才輩出,為國家培養了以國家經貿委主任李榮融同志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界、管理界、工程界棟樑人才。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天津大學化工學科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當時的北洋大學南開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河北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高校的化工系合併組成,1997年,在原化工系的基礎上成立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長期以來,化工學院秉承“堅持一流標準,培養一流人才,爭創一流成果,做出一流貢獻”的發展目標,“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連續3次蟬聯全國第一,“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個“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37人。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歷經幾代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建成了化工領域完善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培養體系,現有1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新技術推廣工程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天津市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2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天津市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實驗室3個。近年來學院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改項目40餘項,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4項、二等獎16項,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50餘部。學生共獲30餘獎項,其中國際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和影響國計民生的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發揮學科優勢,努力提高學科的科技創新能力,形成了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五年發表SCI收錄論文2070篇、EI收錄論文1972篇,申報發明專利1073項,授權發明專利566項。在發表論文數量增長的同時,發表論文的質量明顯提升,在國際期刊Top一區、二區發表論文1053篇。在大型填料塔分離技術、醫藥結晶技術、生物加工技術、新型催化劑與反應技術等多項成果處國際先進水平,在相關行業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獲國家級獎、省部級獎25項。成功舉辦“綠色化學科學與工程國際高端論壇”、“2012太陽能電池材料國際研討會”、“2012年電漿催化與能源材料套用國際研討會”、“2013年計算催化及能源化工國際研討會”、“2014年計算材料及其在催化和光電領域的套用國際會議”、“2014年電漿催化與能源材料套用國際研討會”等10餘次國際學術會議,提升了在國際相關學術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促進了與世界著名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建院以來,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人秉承“自強不息、求實創新、團結奮進、追求卓越”的院訓,在人才隊伍、研究設施、標誌性成果等方面實現了新的跨越,為建設世界一流化工學科而努力奮鬥!

優勢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天津大學化工學院
2013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第三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排名第一,在連續三輪的學科評估中實現“三連冠”,連續十年保持全國第一,進一步彰顯了學科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為落實“2011計畫”精神,以天大化工學科為主體,充分發揮天津大學與南開大學的學科優勢,在國內率先成立了“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並成為國家首批正式認定的14個“2011計畫”國家級戰略科研平台之一。學院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改項目40餘項,取得了豐碩成果,共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8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4項、二等獎16項,出版國家級規劃教材50餘部。學生共獲30餘獎項,其中國際金獎2項,銀獎1項,銅獎1項,國家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發表SCI收錄論文2070篇、EI收錄論文1972篇,申報發明專利1073項,授權發明專利566項。在發表論文數量增長的同時,發表論文的質量明顯提升,在國際期刊Top一區、二區發表論文1053篇。在大型填料塔分離技術、醫藥結晶技術、生物加工技術、新型催化劑與反應技術等多項成果處國際先進水平,在相關行業內產生了重要影響,取得了重大的經濟效益。獲國家級獎、省部級獎25項。成功舉辦“綠色化學科學與工程國際高端論壇”、“2012太陽能電池材料國際研討會”、“2012年電漿催化與能源材料套用國際研討會”、“2013年計算催化及能源化工國際研討會”等10次國際學術會議,提升了在國際相關學術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促進了與世界著名研究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截止到目前,化工學院共設有7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分子科學與工程、製藥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套用化學(工)。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8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14個。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級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新技術推廣工程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4個。11個系(化學工程系、化學工藝系、精細化工系、套用化學系、生物工程系、製藥工程系、催化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系、分子科學與工程系、食品科學與工程系)、4箇中心(化工基礎實驗中心、化工過程與技術實驗中心、生物與製藥實驗教學中心、套用化學(工)實驗教學中心)、2個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套用化學研究所)。本科在校生1943人,碩士生在校生1599人,博士生在校生573人。現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傑出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3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天津市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示範區2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7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天津市精品課程1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天津市優秀教學實驗室3個。

重點學科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生物化工、工業催化、化學工藝、精細化工
省部級重點學科
化學工程與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工業催化、套用化學、化工機械

歷史沿革

天津大學化學工程系在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北洋大學、南開大學、河北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和燕京大學的化工系合併而成,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化工系師生也有一部分人併入。所以天津大學化工系的歷史就應追溯到有關院校化工系的歷史。
院校調整前的歷史
(1)南開大學化工系成立於1932年夏。當時由張子丹(張克忠)任系主任,教授有張子丹、張洪沅、高少白。除化工系外,另設有套用化學研究所,由張子丹兼任所長,化工系教授同時均擔任該所的研究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開大學化工系先遷重慶沙坪壩南渝中學,並作為長沙臨時大學的一部分,學生在重慶大學借讀。套用化學研究所則設在南渝中學內。一年後,化工系遷至昆明,成為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擔任西南聯大化工系主任的先後有張子丹、蘇國楨和謝明山。教學和科研人員有潘尚貞、陳國符、胡志彬、趙鏞聲、俞其型、汪德熙、孟廣俊、張建侯、汪家鼎、黃乙武、張遠謀、張懷祖等。1947年南開大學化工系遷返天津,1952年院系調整時,併入天津大學。
(2)北洋大學化工系簡史。北洋大學在1937年遷到陝西,與北平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聯合成立西安臨時大學。1938年改名為西北聯合大學。1938年7月西北聯合大學與東北大學工學院以及私立焦作工學院等合併為西北工學院,設有土木、水利、礦冶、機械、航空、電機、化工、紡織等八個系。1943年在當時浙江英士大學工學院的基礎上,設土木、機電、應化三系。應化系主任為許植方。1946年春,北洋大學在天津復校,設理、工兩院,工學院設有化工系。1946年夏以後,原在浙江的北洋工學院學生都復員來天津北洋大學。在浙江工學院就讀的應化系畢業生,1943年5人,1944年2人,1945年1人,1946年4人,均為北洋大學的畢業生。1946年至1951年人北洋大學化工系主任的前後有方子勤肖蓮波。1946年北洋大學在天津復校時,原北平大學工學院併入北洋大學,成為北洋大學北平部,其中有化工系,1947年北洋大學化工系畢業生,天津9人,北平部25人,1948年北平部撤銷,大部分學生轉來天津,部分學生轉到北大和清華。1948年北洋大學化工系畢業生5人。1949年畢業生13人。1950年畢業生19人。1951年40餘人,1952年(已與河工學院合併)19人。如自1943年在浙江的北洋工學院算起,到1952年共畢業140餘人。

(3)1951年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成立天津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原兩校化工系又與其它校化工系合併於七里台新校址。河北工學院化工系簡史。河北工學院前身高等工業學堂創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民國初改名為直隸高等工業學校,1926年改為河北工業學院。早在建校初期,即設立套用化學科,以後逐漸擴充。套用化學科設有製革、油脂(包括肥皂)、造紙、窯業和分析等課程。1937年全校內遷,後在西安與其它院校聯合成立西北工學院。日本投降後於1946年復校。設有化工、機械、電機、水利、紡織五個系。每系招生80人。並成立附設專科學校,設相應的五個科。1951年與北洋大學合併後情況已見上述。
(4)唐山鐵道學院化工系簡史。唐山鐵道學院化工系籌建於1949年,籌備組成員九人,金允文為組長。1950年至1952年由余國宗任系主任。1949年入學約20人,50年入學30人,1951年入學30人。
(5)燕京大學化工系簡史。燕京大學在1930年成立了製革實驗室。1933年又成立了陶瓷研究室。當時,這兩個研究室屬於化學系,,供高年級學生選讀或快做畢業論文時進行實驗。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兩個實驗室首先恢復。從1948年開始招收學習化工的學生,1950年則正式成立化工系。由化學系主任兼任化工系主任。1948年入學的學生有10人,1949年26人,1950年和1951入學的學生各為20人。1952年院系調整時,一部分學生轉入清華大學石油系,一部分轉入天津大學。1950年還開辦一期陶瓷專修科,學制為兩年,主要學習耐火材料。

辦學成果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3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勵,3項成果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352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勵。科研經費實現了穩定和持續的增長,2011年科技經費總量15.05億元。2011年,簽訂千萬元以上大項目達到25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77項,總資助額度達到13267萬元,授權專利482項(其中發明420項)。2011年公布的2010年度科技論文統計中,天津大學被SCIE、EI、ISTP收錄論文數分別為1027篇、1571篇、814篇,235篇SCI論文被評選為表現不俗的論文,1篇論文被評為“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天津大學科技園是中國首批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試點之一,通過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驗收並正式授牌。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1項,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13項;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7人;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6門;國家級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20個;國家級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國家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10個;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137種;並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3個和“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國家積體電路人才培養基地”,是首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入選學校。
截至2012年5月,天津大學有各類留學生1801人,來自89個國家和地區。與世界上31個國家和地區的139所高校、研究院及公司簽署協定。在海外成立了2所孔子學院,分別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孔子學院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孔子學院。
2010年6月23日,中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在天津大學啟動。包括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畫”的高校。截至2011年8月,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熱能與動力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20個本科專業及茅以升班入選“卓越計畫”。

師資力量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91人、副教授126人。學術隊伍中擁有院士3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青年千人4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37人。

學校文化

校訓

天津大學校訓為“實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學原校長、著名法學家趙天麟首倡。趙天麟任校長期間(1914-1920)總結北洋大學辦學經驗,概括出“實事求是”四個字,以之教導學生,遂成為校訓。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被人們沿傳引申,毛澤東也曾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作過這樣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趙天麟以這四個字首倡於北洋大學。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待科學技術知識,端正學風。
趙天麟堅持嚴字當頭,以講求高質量為教學目標。他在1925年北洋大學三十周年校慶祝詞中寫到:
形上形下,聚精會神。人文淵藪,日新又新。
猥長其曹,改制伊始。一得之愚,實事求是。
憶當髫稚,蛾術於斯。歸自海外,乃辱皋比。
教學相承,淵源接續。從事此間,厥情最篤。
別來數稔,時復念茲。達材成德,與有榮施。
雲霞蒸蔚,盛會欣逢。洋洋學海,萬派朝宗。
這一段祝詞是趙天麟辦學思想的回顧和總結,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和集中精力從事教學工作,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的抱負。
天津大學在繼承這一優良校訓的基礎上賦予了新的內涵,即辦事求學,要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誠實守信,並注重求索真相,開拓創新,把握規律。天津大學繼承了北洋大學的優良校風和學風,恪守“實事求是”的校訓,在教學上,明確提出了“嚴謹治學,嚴格教學要求”的“雙嚴”方針,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對教師嚴格聘任,講求真才實學,並要求教師兢兢業業,誨人不倦,講授認真,教學方法具有引導性;對學生嚴格挑選,嚴格考核,嚴格管理,並要求學生自覺自重,勤奮好學,注重素質的全面提高。

校旗

天津大學校旗為校徽的變形和重新組合。整體採用藍、金、白、紫、紅五色,色彩典雅、大方,並給人以青春的朝氣,啟發人蓬勃向上的精神。

校歌

天津大學校歌,又稱北洋大學校歌,誕生於1935年,為紀念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建校40周年而譜寫。校歌作者蕭友梅、廖輔叔。校歌總結了北洋大學興學育人、實業救國的艱辛歷程,促人奮進,催人向上,激發北洋學子在黑暗的舊中國,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而奮鬥。用埋頭苦幹的精神,實事求是的學風,獻身科學“把中華改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