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解:明思宗崇禎

張明林編著的《天崩地解》內容介紹:明思宗(一為毅宗烈皇帝)崇禎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悲劇色彩,他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心思縝密,果斷幹練,並且精力充沛,幾乎擁有歷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徵;但同時他又剛愎自用、文過飾非、諉過臣下、嚴苛急躁、翻臉無情,永遠不惜以最陰暗的心理揣測別人。崇禎的是非功過充滿爭議,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之一,“無力回天”這四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崇禎皇帝寧可煤山自盡,也沒有把寧遠鐵騎調進中原打李自成,遵守了自朱棣起歷代明皇們對臣民的承諾“天子守國門”!一起翻閱《天崩地解》吧!

內容簡介

張明林編著的《天崩地解》內容介紹:明光宗讀書較晚,文化修養也不高。在做皇帝前的39年中,他一直在壓抑、孤獨和苦悶中度日。明光宗即位後,沒有什麼更新朝政、施展治國才能的宏大抱負。如果說他的一朝還有什麼可以稱道的話,那么只能舉出兩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生於末世運偏消
臨危即位,風雨飄搖
命運多舛,國本之爭
登金鑾殿,殫心治理
第二章 撥亂反正除閹妖
閹黨作亂,呼之日“九千歲”
小心安撫,逐漸剪除
潛移默化,魏客伏法
毀《三朝要典》,“清議漸明”
欽定逆案,隱蔽矛盾
平反昭雪,申冤洗恥
第三章 夙夜憂勤圖新政
朝政混亂,危機四伏
滿腔熱血,以圖新政
憂勤惕勵,夙夜焦勞
重用袁崇煥,寧遠、錦州兵變
重視西學,崇尚科技
第四章 刻薄急切亂無常
結黨營私,明爭暗鬥
心存芥蒂,罷斥諸臣
賄賂成風,軍政敗壞
加征剿餉,肆意勒索
治國無方,反覆無常
第五章 遼東失守邊事亂
五入長城,清興反明
總督降清,“滅寇”成泡影
請和屈死,有口難辯
第六章 大順寇烈宗殉國
谷城再起,大獲全勝
兵敗自殺,氣數已盡
西安建國,建元“永昌”
吊死煤山,空餘悲恨
第七章 天崩地解話南明
北京稱帝,西安立都
衝冠一怒,為父報仇
大清人關,修繕思陵
南明小朝廷,腐敗無能
三度易主,真假太子
第八章 末代帝君宮闈事
愛好多樣,沉湎佛道
生母早逝,尊親之情
篤愛后妃,寄希太子

文摘

光宗八月一日登極後,從八月五日至二十一日,先後起用史繼偕、何宗彥、劉一燝、韓煅、朱國祚等人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同時召還萬曆時曾翊翼過自己的致仕內閣大學士葉向高。這些人中,當時在京師的只有劉一燝、韓爌。兩人都是東林黨人。劉、韓入閣,使方從哲的勢力有所削弱,為天啟初年東林黨人一度參政創造了條件。
光宗致命的弱點是惑於女寵。在做皇太子期間,為了尋求精神寄託,便沉湎酒色,恣情縱慾。因而妃嬪很多。
光宗即位後,內廷最活躍的人物要算鄭貴妃和西李。鄭貴妃是神宗寵妃,神宗去世前,留居乾清宮,此時尚未移居。
她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女人,深知光宗底里,為了鞏固在後宮的地位,就從侍女中挑選8名美姬進獻。這8名美姬個個能彈會唱,纖巧動人。光宗欣然收納,如醉如痴,早把萬曆時的前嫌忘在腦後。
她又竭力籠絡西李,僅僅數日,居然膠漆相投,無所不言。鄭貴妃想做皇太后,西李想做皇后,於是由西李出面,向光宗懇請。光宗最初還有些猶豫,但怎禁得寵幸再三乞請,便含糊應允,一日挨一日,仍未下冊立的諭旨。
八月十日,鄭貴妃再次托西李催請,可巧光宗身染重病,時不便進言。十二日,光宗病情未見好轉,鄭貴妃已急不可待,便以探病為名,又同西李催請冊立日期。光宗面對兩個女人軟磨硬泡,只得強撐著身子出殿,召見方從哲,命令從速具議。方從哲自然一一應允。
可當把旨意傳到禮部,卻受到禮部侍郎孫如游的抵制。孫如游氣憤地說:“先帝在日,並未冊封鄭貴妃為後,且今上又非貴妃所出,此事如何行得!”接著上疏諫止。光宗當然知道本朝制度:新君即位後,只能追封嫡母和生母。現在自己的生母尚未追封,卻要封鄭貴妃,於情於理都不相合,於是不再提封太后之事。鄭貴妃自然不肯罷休,還要催促,無奈光宗病勢日重,便在十四日派內醫崔文升入診帝疾。光宗的病由宣淫而起,用藥自當培元固本,文升診視後卻謂邪熱內蘊,當服通劑藥。何謂通劑藥?就是清內火的牛黃、石膏、麻仁之類。光宗掏空之軀哪禁得住這殺伐猛劑,服藥之後,頓覺腹痛腸鳴,瀉泄不止,一日一夜競至三四十起。一連幾日,光宗一泄如注,委頓不堪。
光宗的病情很快傳到朝廷之上,大臣們無不驚詫。郭妃、王才人兩家戚畹對西李專寵早就不滿,現在更是走遍朝臣各家,泣訴光宗危急情狀,言說鄭、李勾結,包藏禍心。於是給事中楊漣、御史左光斗(均為東林黨人)倡言於朝,並與吏部尚書周嘉謨(東林黨人)一起往見鄭貴妃兄子鄭養性,責之以大義,要他勸說貴妃移宮,並請收還封后的成命。
養性迫於壓力,入宮稟聞。鄭貴妃見人情洶洶,人言可畏,只得移居慈寧宮,封太后之旨也就作罷。
不久,光宗再次召見大臣。首先傳諭冊立西李選侍為皇貴妃,接著囑託臣僚輔佐皇長子朱由校為帝,最後談到自己的壽宮。
群臣聞聽光宗安排後事,不知所措,只得稱頌聖壽無疆,何遽至此?
光宗又問道:“有鴻臚寺官進藥者安在?”原來在此之前,鴻臚寺丞李可灼言稱有仙丹妙藥可治帝疾。李可灼被宣至,診視後與御醫及諸臣商榷,大學士劉一燝言其鄉兩人同服,一益一損,非萬全藥。禮部侍郎孫如游言說,天子關係至大,不可輕用。可光宗決計服用,於是當著眾大臣將藥服下。此藥乃紅色,故稱“紅丸”。光宗服用紅丸後,四肢和暖,思進飲食,遂命再進一丸。次日五鼓,宮內傳出急旨,召大臣火速人宮。
當大臣急急忙忙趕到宮內,只聽得哭聲四起,光宗已經命歸西天。
“紅丸”究系何物?何以第一丸服下安然無恙,第二丸服下遽然而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謎。
光宗在位一月而亡,有許多棘手的問題尚待大臣處理。一是如何紀年。當時有人主張削光宗年號泰昌不紀;有人建議去神宗萬曆四十八年,以本年為泰昌元年;還有人建議明年為泰昌元年,後年為熹宗天啟元年。最後採用了御史左光斗的意見,以當年8月以前為萬曆四十八年,8月以後為泰昌元年,明年為天啟元年。P2-3

序言

明思宗(一為毅宗烈皇帝)崇禎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悲劇色彩,他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心思縝密,果斷幹練,並且精力充沛,幾乎擁有歷史上所有明君的特徵;但同時他又剛愎自用、文過飾非、諉過臣下、嚴苛急躁、翻臉無情,永遠不惜以最陰暗的心理揣測別人。崇禎的是非功過充滿爭議,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悲劇色彩的皇帝之一,“無力回天”這四個字,可以概括崇禎的一生。崇禎皇帝寧可煤山自盡,也沒有把寧遠鐵騎調進中原打李自成,遵守了自朱棣起歷代明皇們對臣民的承諾“天子守國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