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湫之瀑

大龍湫之瀑是清朝詩人袁枚所創作的一首詩。

作品原文

大龍湫之瀑
【清】袁枚
龍湫之勢高絕天,一線瀑走兜羅綿。
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煙。
況復百丈至千丈,水雲煙霧難分焉。

詩詞譯文

龍的水潭的氣勢遠遠的高過蒼天,猶如一條飛天的瀑布兜走於網羅在天際纏綿。高過五丈之上的地方依然還是水的天地,十丈以內的空間全是水的霧氣猶如煙霧一般。何況是百丈以上上至千丈的高度呢,水的雲彩和煙霧之間是很難分辨的。

作者簡介

(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浙江杭州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薦舉博學鴻詞,四年已未(1739)進士,官江寧知縣。辭官後僑居江寧,築園林於小倉山,號隨園。論詩主抒寫性情,創性靈說。有《小倉山房集》、《隨園詩話》。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作者的文學主張

袁枚為文自成一家,與紀曉嵐齊名,時稱“南袁北紀”。倡導“性靈說”。主張寫詩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認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主張直抒胸臆,寫出個人的“性情遭際”。主張“性靈”和“學識”結合起來,以性情、天分和學歷作為創作基本,以“真、新、活”為創作追求,這樣才能將先天條件和後天努力相結合,創作出佳品,認為“詩文之作意用筆,如美人之髮膚巧笑,先天也;詩文之徵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飾,後天也”。主張文學應該進化,應有時代特色,反對宗唐宗宋。他譏諷神韻派是“貧賤驕人”,格調派是“木偶演戲”,肌理派是“開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兒搬家”。他也反對沈德潛的“溫柔敦厚”說,認為“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主張駢文和散文並重,認為駢文與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與奇一樣不可偏廢,二者同源而異流,它們的關係是雙峰並峙,兩水分流。詩歌清新雋永,流轉自如。寫景詩飄逸玲瓏。其中,和他的詩歌主張與風格相似的詩人還有鄭燮、趙翼、張問陶和黃景仁。朱庭珍評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靈為宗,專法香山、誠齋之病,誤以鄙俚淺滑為自然,尖酸佻巧為聰明,諧謔遊戲為風趣,粗惡頹放為豪雄,輕薄卑靡為天真,淫穢浪蕩為艷情,倡魔道妖言,以潰詩教之防。” 袁枚的文學思想有發展的觀點,對封建正統文學觀點及形式主義思潮有衝擊作用。另外,他強調駢文作為美文學的存在價值,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的詩多敘寫身邊瑣事,多風花雪月的吟喔,缺少社會內容,有些詩趨向艷俗,不免淺薄甚至浮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