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鄉鎮

大澤鄉鎮,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下轄鎮。大澤鄉得名於行道途中的一片低洼湖泊,是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發生地。有涉故台等景點。

申請更名

近日,一份由安徽省民政廳下發,名為《關於同意宿州市埇橋區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的批覆》的檔案,讓一些老宿州人激動不已。據了

解,在這份由省民政廳下發的檔案中稱,“經省政府同意,同意將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

“這么多年了,終於改了過來。”一位家住在西寺坡鎮的居民陳先生稱,在他小的時候,就稱呼家鄉為“大澤”,可官方的名稱卻一直叫“西寺坡”,“完全沒有體現出我們這裡的特點。”

據了解,歷史上著名的大澤鄉起義就是發生在現如今的西寺坡鎮,當年陳勝、吳廣壘土築台,用作練兵的“涉故台”目前仍然風骨猶存,還被定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不過,雖然是大澤鄉起義的發生地,但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該地一直被稱為“西寺坡”。

“西寺坡”的來歷

根據宿州二中一位家鄉在大澤鄉鎮的退休教師回憶,“西寺坡”這個名稱來源於一段有趣的歷史。

大澤鄉、紫蘆湖鄉(2002年前後更名為北楊寨鄉)、蘄縣鎮都是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時的古地名,大澤鄉得名於行道途中的一片低洼湖泊(該湖泊歷經千百年,經由沼澤已演化成窪地作為農耕區,現存京滬鐵路宿州市凌家橋站附近,在鐵路以北),紫蘆湖得名於陳勝射鹿祝勝的故事:我若成功,此鹿一箭必死。後此鹿死於距離涉故台西偏北方向的一個湖泊旁,因此稱“死鹿湖”,且此湖周圍生長茂密紫根蘆葦,更名“紫蘆湖”。

“大澤鄉”的名稱在近代被更改。在20世紀30年代,日軍修建津浦線(天津至南京浦口,現延長為京滬線)宿州段時,為各補給站定名時,文書詢問當地人此處名稱,因鐵路穿過大澤鄉的水池鋪(轄於大澤鄉,位居西北部),答曰“水池鋪”(發聲類似天津話),文書聽不懂,根據發音,記作”西寺坡“,這個嶄新的名稱就這樣誕生了。

時至今日,查看宿州市地圖,大澤鄉、紫蘆湖鄉、蘄縣鎮三個相鄰的古地名現在唯一保留的只有蘄縣鎮。

更名價值

更名可提高當地知名度加速發展

“‘大澤鄉’這名字一直是當地的儲備地名,沒有得到使用,白白浪費了這么好的歷史資源。”埇橋區民政局副局長張民東說,如今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不僅當地政府願意,老百姓也很支持。”

埇橋區西寺坡鎮鎮長陳在輝說,將西寺坡更名為大澤鄉,主要是能夠藉助歷史元素,“提高我們鎮的知名度,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同時,更名也可以讓當地的一些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更好的挖掘與開發,“除了‘涉故台’,傳說當年陳勝、吳廣栽種的柘龍樹也在涉故台旁邊。”同時,雪花公主墓等都在西寺坡境內。

“改名後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們這裡的知名度,同時能夠促進歷史遺蹟的保護。”陳在輝說,即使出去招商引資,“也能讓別人儘快知道我們有哪些優勢,為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將平穩過渡後正式更名

目前,從法律意義上來說,西寺坡鎮已經可以叫做大澤鄉鎮,但是目前當地政府仍然使用“西寺坡”的稱呼。“等過渡一段時間之後,就把新的政府牌子掛上去。”

雖然安徽省民政廳是最近才批覆西寺坡鎮更名為大澤鄉鎮,但是在歷史上,該地一直被當地民眾叫做“大澤”或者“大澤鄉”。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後,“大澤鄉”和“西寺坡”這兩個名字還曾交替使用過,一直到1979年才正式命名為“西寺坡公所”,一直沿用至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