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東門立交橋

大東門立交橋

大東門是武漢市重要的交叉路口,由於來自長江大橋和武昌火車站的車流都要經過此處,使該交通樞紐成為三鎮對外進行鐵路、公路運輸的重要通道。大東門高架橋的建設有效地改善了該處日益擁擠的交通狀況,為方便市民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建築特色

大東門立交橋 大東門立交橋

大東門立交橋,位於武昌中山路與武珞路的交匯處,它包括平面圓盤,直行高架橋及下穿隧道三個部分。其中一期工程高架橋全長450米,寬16.5米,為預應力鋼筋砼空心板簡支結構高架橋,由4跨20米梁和9跨16米梁組成。

歷史

大東門立交橋是內環線上建設的第二座立交橋。琴台立交開通後該道口機動車高峰小時流量已超過2,000輛,直行車流和左轉車流為主,內環線腳踏車流東西向為中山路直行車流的2倍。故先建內環線高架橋(上層),原路面(中層)設環行交叉口(無色燈管制道口)。於1990年2月30日—12月22日建成。高架橋長450米、正橋232米、東引橋長142米、西引橋長76米、橋寬16.5米(四車道15米+2×0.75米防撞護欄)。橋面縱坡3.5%,橫坡1%,水泥砼連續橋面。全橋13跨,用12根雙柱薄壁門式所支撐,墩基為2Φ1.5米鑽孔灌注樁。樁長17米~27米岩入基岩DK。U型淺基礎鋼筋砼橋台,兩側砼擋牆面貼砼磨菇石。採用預應力鋼筋砼板橋連續鋪裝砼橋面,伸縮縫少。橋面兩側設雙頭低桿燈,中層為Φ45米中心環島,環道寬26.5米(機動車16米、非機動車和人行道共10.5米)。上中兩層配合長江公路二橋建成後,使33%的東西向直行車流和25%的右轉車流暢通;42%的南北直行和右轉車流進入圓盤交織行使,阻塞狀況得到緩解。到1993年底,該道口交通量增大到2,483(輛/小時),再次出現阻塞,於是開建第三層地下車行通道立交,全長625.4米,其中下穿武珞路部分長320米,寬52米~60米,在中層增設環道橋兩座,寬26.5米(人行道2.5米),擴大基礎,重力式墩台,鋼筋砼空心板橋,以保持原路面(中層)環形交叉口功能,於1995年底建成通車。大東門立交橋,由市建委主持、市市政院設計、市市政一公司和鐵道部大橋局四處承建,受市市政監理公司和市市政質監站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