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碼[通信術語]

外碼[通信術語]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外碼是相對於內碼而言的辭彙。在計算機科學及相關領域中,外碼指的是“外在的‘經過學習之後,可直接了解的編碼形式(例如:文字或語音符號)’”。

中文輸入法對漢字的編碼即屬外碼。常見的中文外碼有倉頡碼、行列碼、大易碼、嘸蝦米碼、注音碼、拼音碼。

倉頡輸入法

倉頡輸入法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由有“中文電腦之父”美譽的朱邦復先生於1976年創製。初期只有繁體中文版本,原名“ 形意檢字法”,用以解決電腦處理漢字的問題,包括漢字輸入、字形輸出、內碼存儲、漢字排序等。朱邦復發明此輸入法時正值他為三軍大學發展中文通信系統之際,時任三軍大學校長的蔣緯國為紀念上古時期倉頡造字之精神,乃於1978年將此輸入法重新定名為“倉頡輸入法”。

1982年,朱邦復登報公開放棄倉頡輸入法專利權,並且極力推動電腦之漢化。現今大部分作業系統,甚至一些電子辭典皆附有倉頡輸入法,繁體中文鍵盤也大多印有倉頡輸入法的字根。在繁體中文世界裡,倉頡輸入法是最為普及的形碼輸入法之一。

倉頡輸入法適用於多種平台,主流的中文作業系統和大部分電子辭典均有內置。一些字典、辭典或線上中文字典亦採用倉頡編碼作為檢索工具。

行列輸入法

行列輸入法是一套免費授權、具有開放理念的字根式中文輸入法,發明人是倚天資訊共同創辦人廖明德。他在發明行列輸入法之後成立行列科技,以研究、開發、推廣行列輸入法。行列輸入法除了可以輸入繁體中文和簡體中文之外,亦可輸入Unicode當中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內建於Windows Vista的最新版當中,已支援至Unicode 3.1(即擴展A區、擴展B區),使可輸入文字自兩萬多字提升到七萬字左右。在香草輸入法0.8版的行列模組中已更新到這份輸入法表格,因此已經是支援Unicode 3.1的對照表。

在2012年,行列科技釋出支援到Uniocde 6.0(Unicode Extension C&D字集部分)的編碼。

行列輸入法的最快記錄是1997年由洪秀權在中文輸入競賽中所創下的每分鐘215.5字。

大易輸入法

大易輸入法,是由台灣人王贊傑花七年時間所發明的中文輸入法,和倉頡輸入法一樣屬於字形輸入法。在研發大易的時候,倉頡輸入法剛研發完成。它的創製者王贊傑跟朱邦復是認識的,而且當時朱亦很鼓勵王繼續研究大易輸入法。

大易輸入法是使用跟倉頡輸入法不同的四十組字碼,每組字碼具有多個字根以供拆字。它已經成為很多作業系統內預設的中文輸入法。而多數的繁體中文鍵盤亦有標示大易碼。

大易是依據傳統造字原則和筆順,並且將單字和大量辭彙一起納入研究而發展出來的輸入法,在民國七十六年資訊月(1987年12月)初次發表時,即同時推出了字詞混合輸入的版本,並迅即得到台灣新聞界、司法界和技職教育界的廣泛採用。

大易輸入法亦提供辭彙輸入模式(如大易詞庫版),方便在寫作時以辭彙的思考方法進行輸入。

Windows中文版內建有大易輸入法,方便用戶學習及使用。在微軟 Windows XP 以前的 IMM(Input Method Manager) 架構時期,堪稱是大易輸入法推廣的順暢期,但在微軟作業系統改為新的 TSF 架構 (Text Services Framework) 之後,大易輸入法長期沒有更新,直到 2016 年第一季,其發展公司太易資訊才推出 TSF 架構的大易 8.0 版,包括單字三碼版和 30 萬詞庫版,並支援完整的香港增補字元集,除了 Windows 7/8/10 的 32 位元與 64 位元作業系統可以順利使用之外,並授權手持界口碑良好的 LIME 在 Android 平台推出單字三碼版和詞庫版;授權 iAccess 發展 iOS 單字三碼版。至此,大易輸入法的長期發展隱憂才得到紓解。

嘸蝦米輸入法

注音輸入法,是一種以注音符號來輸入漢字的中文輸入法。由於中華民國(台灣)國小基礎教育教授注音符號作為中文拼字方法,所以此輸入法只要能發音就能輸入。

對於英語QWERTY鍵盤輸入法大相逕庭便被作為暗號。

拼音輸入法

拼音輸入法是指依據漢字的發音進行編碼的輸入法,包括使用國語(又稱國語)發音的漢語拼音輸入法和注音輸入法,和一些地區使用的方言輸入法,例如使用粵語發音的各類粵語拼音輸入法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國大陸地區,拼音通常指漢語拼音,所以漢語拼音輸入法也被直接簡稱為拼音輸入法(如微軟拼音輸入法、谷歌拼音輸入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