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迫性腸梗阻

壓迫性腸梗阻

壓迫性腸梗阻--又稱Wilkie病、壓迫性腸梗阻,系指由於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腸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長時臥床者多見。呈慢性間歇性發病,持續數天后可自行緩解,也偶見急性發病者。

壓迫性腸梗阻

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徵又稱Wilkie病、壓迫性腸梗阻,系指由於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的水平部所引起的十二指腸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以消瘦的中青年女性或長時臥床者多見。呈慢性間歇性發病,持續數天后可自行緩解,也偶見急性發病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十二指腸梗阻的表現,進食後上腹部飽脹、疼痛,隨後出現噁心嘔吐,嘔吐量較大,類似於幽門梗阻,本病突出的特點為症狀與體位有關,仰臥位時由於向後壓迫症狀加重,而俯臥位,膝胸位,左側位時可使症狀緩解。梗阻嚴重時可伴有脫水和電解質失衡。反覆發作患者可有消瘦、貧血等營養不良表現。還有一部分出現神經官能症表現。
症狀輕微者應控制飲食、臥床休息,最好採用俯臥位、側臥位,噁心嘔吐明顯者靜脈補充液體及電解質,經對症處理多數患者可逐漸緩解症狀。經內科治療無效和時可行十二指腸空腸側側吻合術或Treitz韌帶松解術,療效滿意。

症狀體徵

有飯後上腹飽脹、呃逆,隨即有噴射性嘔吐,嘔吐物中含有膽汁。更換體位,俯臥位時症狀減輕。
診斷檢查
1、注意有無長期平臥、超高代謝、負氮平衡、顯著消瘦等病史。
2、症狀有飯後上腹飽脹、呃逆,隨即有噴射性嘔吐,嘔吐物中含有膽汁。更換體位,俯臥位時症狀減輕。
3、鋇餐檢查腸系膜上動脈處的十二指腸段可見梗阻,更換體位可有鋇劑通過。

治療方案

1、病因治療,加強營養,避免長期平臥。
2、輕者可在進食時或餐後俯臥,以減輕腸系膜上動脈壓迫,解除梗阻。
3、嚴重者應禁食,置胃管持續減壓,以防急性胃擴張。加強靜脈營養支持。
4、少數非手術治療無效,或伴有潰瘍穿孔者,應手術治療。
5、手術方式常用空腸造口術,補充要素飲食,梗阻解除後,拔除造口管;十二指腸長期受壓,梗阻嚴重的患者,需行十二指腸空腸側側吻合術;伴潰瘍者,行胃部分切除加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

壓迫性腸梗阻的診斷檢查

1、注意有無長期平臥、超高代謝、負氮平衡、顯著消瘦等病史。
2、症狀有飯後上腹飽脹、呃逆,隨即有噴射性嘔吐,嘔吐物中含有膽汁。更換體位,俯臥位時症狀減輕。
3、鋇餐檢查腸系膜上動脈處的十二指腸段可見梗阻,更換體位可有鋇劑通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