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李賀詩作]

《塞下曲》是唐朝李賀作的一首詩。

原文

塞下曲

胡角引北風,薊門白於水。

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

露下旗蒙蒙,寒金鳴夜刻。

蕃甲鎖蛇鱗,馬嘶青冢白。

秋靜見旄頭,沙遠席箕愁。

帳北天應盡,河聲出塞流。

注釋

寫征戍。

註:

1:塞下曲:樂府舊題。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

2:胡角引北風,薊門白於水:薊門,今河北有薊縣,漢唐時為邊城。陸機有《出自薊北門行》。

3: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青海,唐時屬吐谷渾。

4:露下旗蒙蒙,寒金鳴夜刻:寒金,刁斗也。夜刻,夜更也。

5:蕃甲鏁蛇鱗,馬嘶青冢白:蕃甲,兵甲多也。蕃,眾多,《說文》:"蕃,草茂也。"

6:秋靜見旄頭,沙逺席覉愁:旄頭,星名,為冀州之分野。《史記》:"昴曰旄頭,胡星也。" 席覉,席箕,一名塞蘆。馬草也,生 北方。古詩:"千里席箕草。"

7:帳北天應盡,河聲出塞流:帳北,軍帳以北。

附:

黎簡評曰:昌谷善用千里字,然至雙字則不佳,如遙遙空,碎碎墮等字,皆太作意。

鳳尾竹客 撰<李長吉歌詩箋注輯評>

出處

出處:【全唐詩】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