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邊古村

塘邊古村--是江西省安福縣的一個自然村,離縣城約30公里,交通方便。1996年在京九鐵路沿線旅遊資源普查中被發現。

古村概況

塘邊,是江西省安福縣的一個自然村,離縣城約30公里,交通方便。1996年在京九鐵路沿線旅遊資源普查中被發現。這些年來,對外有了一些宣傳介紹,來古村參觀、考察、遊覽者絡繹不絕。2003年8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省首批“歷史文化古村”。這處很有價值的旅遊資源,已引起社會各方面 的關注。
上世紀30年代初,大文豪郭�若先生路經塘邊,雖未對民居進行專門考察,但他認為這裡是我國古民居的“八大風格”之一,1996年,著名歷史學家周鑾書先生偕同國家和省文物局的專家到這裡實地考察,認定此處民居為"群落“式結構,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為我國南方獨樹一格的古民居,在國內沿屬首 例發現北京大學一位教授摘登筆者介紹塘邊民居一文時作了這樣的評價:塘邊村的“群落”式民居,體現了地方性、家族性和民俗性特色,很有研究 價值。

古村特色

塘邊村不靠山,不臨河,地處丘陵盆地,整個村莊由東邊、西邊兩部分組成。居中四顧,村莊是一個圓形。西邊是村的中心,也是一個圓形。村中,10多口大水塘連線成片,供飲水、洗滌、灌溉之用。塘岸用塊石和條石砌就,岸邊細柳拂水,可供憩歇垂釣。民居沿水塘四周而建,布局合理,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風平水靜時,村落屋宇,翠樟古柏,天光雲影倒映水中,美似畫圖。文明坊“群落”石柱有�日:“池臨戶處觀魚變,柏繞堤前引鳳飛”,就是生動的景觀寫照。
塘邊人耕讀立萁基,崇商重文,村莊成圓形格局,它既非地域所限,也不是設計者標新立異,而是與傳統的家商文化有關。自在古以來,商人相信“商家大門不朝南”的戒訓,因為商屬我金,南方屬火,火能克金,那是不吉利的,必須迴避。村莊成圓形布局,不管是單幢民居還是“群落”民居,大門的朝向位置便於選擇變換。從現存的古民居看,大門的朝向是多方位的,有民居故意把大門開得偏斜,或用屏牆,照壁擋著,都是為避開正南方向。雖然也有民居大門朝南開,那也是在“群落”高牆之內,或有其他原因 。
對於塘邊村的圓形還有一說,因其地形為“珠形”,又有“烏雲罩珠”之勢 。珍珠為圓形,是象徵珍貴高雅之物,民居沿珠而建,居民自然是身居寶地了,所以有“趨時尚中之靈,安身立命之道”的說法。塘邊人素來關注“來龍去脈”,古時就村東和村西建起了土堤和石堤,扼守兩端,把守“龍脈風水”。專家們說,塘邊祖先對村莊的選址、定位、規劃、布局是頗費心思的,力圖體現出天道 與人道,自然 與人為相類相通的“天人合一”、親和自然的價值觀、審美觀,同時也浸潤著“耕讀固本,家商發家”的家商文化底蘊。

建築特色

塘邊村現保存著4處“群落”民居,少數房子至今還有人居住,除個別邊宅附屬建築外,所有主房還沒有倒塌、拆毀、改建、重建現象,各自管業,保護較好。由於年代久遠,雖顯得有些陳舊破敗,但作為古民居,仍不失其典雅風貌,具有歷史遺存價值。“群落”民居,既不像北方的大宅院,也不同贛南的大圍屋,表象與說就是村莊裡有大院子,大院裡有小村莊。“群落”的院牆有一丈多高,沒有窗戶,呈半封閉狀態。老八幢“群落“的院牆有門窗,都 是後來開的。每個“群落”有一至二扇大門,有的是牌樓式,有的稱為“馬廊”,意為到此者下馬下轎 ,步行入內。進入“馬廊”有一小廳,兩邊設耳房,是保全人員及門子、更夫的住 所,他們日夜值班,保護“群落”安全。
各個“群落”都是統一規劃,自成一體。內中民居,從格式、大小,高矮到建築材料的規格、質地、顏色大體是一致的,一幢幢縱橫排列,總體成“棋盤形”。前後兩幢相距不足兩米,兩邊巷道只有一把張開的雨傘那么寬。山牆高聳,勢如羝角,不但雄偉氣派,而且起著防風、防雨、防火的作用。民居建築工藝精巧,質地堅固:砌牆的青磚經過打磨,牆體平整光潔樓板屋瓦都是雙層,防漏隔熱塑這些槓、窗架、牆角、礎石、台階、陰溝,均用青石鑿成不同規格的材料,砌得 嚴絲合縫,既美 觀雙耐用。室內裝飾大古樸文雅,頗具“上流”人家氣派。當年,家家戶戶堂牌鏡屏、香爐供盯一應俱全台燭柱、扶椅茶桌古色古香。屋柱上的楹聯,或戒律行為,或激勵後輩,或歌頌祖先,或宣揚宗法,內容豐富,有的充滿人生哲理,耐人尋味。一些堂牌匾額大多是顯貴題贈,書法也出自名家,充分示出主人的身份,家族的氣派。“群落”民居的木雕木刻、寶壁漆畫很有特色,可以說,凡是有木結構的地方 就有精美裝飾,諸如人物山水、花鳥蟲魚、戲曲故事、吉祥圖案,可謂異彩紛呈,栩栩如生。儘管“文革”中這些手工藝品遭到很大破壞,但是,拂去歲月的塵埃,祖先留給我們的藝術珍品,還有很多依然光彩熠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