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農墾大學

塔里木農墾大學,是1958年為適應開發建設以及農墾事業發展的需要,在王震同志的親切關懷和熱情支持下創建的。學校現有14個本科專業,15個專科專業,在校本專科生3265名,專任教師287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54名。原國家副主席王震將軍生前一直兼任學校名譽校長。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本科院校,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塔里木大學。現由中央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

基本信息

簡介

塔里木大學原名塔里木農墾大學,位於塔里木河畔的阿拉爾市。為了屯墾戍邊和開發塔里木對各類人才的需要,在原國家副主席王震將軍的倡導和關懷下,於1958年創建,他親筆題寫了校名,生前一直任名譽校長。學校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本科院校,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塔里木大學。原為農業部直屬院校,現為中央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 學校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發揚南泥灣優良傳統和抗大作風,形成了“艱苦創業、民族團結、求真務實、勵志圖強”的校風和以“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紮根邊疆、甘於奉獻”為內涵的胡楊精神,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農為主,農、理、工、文、管、法、經協調發展的普通高等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各類學生1萬多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30%。校園面積2570畝,校舍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12萬冊,中外文期刊1500多種,基本建成數位化圖書館。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不斷最佳化,現有教師6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429人),其中兵團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1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師德標兵、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12人;省級優秀教師、教學名師等33人。
學校努力營造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長期保持校園和諧穩定,獲得省級以上各類集體榮譽和獎勵70多項,多次得到中宣部、教育部、自治區和兵團的表彰和獎勵,主要有中國青年志願者優秀組織獎,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自治區和兵團民族團結進步獎、兵團民族團結教育先進單位、兵團首批平安單位和兵團級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成績斐然,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大賽、創業大賽、周培源力學競賽、計算機設計大賽等均獲大獎。
塔里木大學現有10個學院(植物科學學院、動物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機械與電氣化工程學院、人文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4個校級實驗室,設有新疆南疆區域科技創新基地、西域文化研究所、非傳統安全與邊疆民族發展研究中心、環塔里木經濟研究中心、棉花研究所、園藝研究所、食用菌研究所、南疆畜禽疫病診斷中心等研究機構。學校現有4個一級碩士學位點,19個二級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40個本科專業,涉及7大學科門類,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教學團隊、13門省級精品課程、50門重點建設課程、80多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十五”以來,學校圍繞“環塔里木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為研究特色,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490多項,其中251項省部級課題,973前期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74項,共獲得科技成果131項,發表學術論文3200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60餘部。 學校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學術交流,特別是與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蘭州大學的對口支援取得實質性進展,並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台灣靜宜大學、美國塔爾頓大學等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簽訂了合作辦學協定。
學校與南疆各地州、兵團農牧團場緊密聯繫,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學校先後選派20多名科技副縣(團)長到地方和團場掛職。在科技諮詢、推廣方面,派出教師和學生參與科技服務達10000多人次,培訓各類人員3萬多人次,為自治區和兵團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自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輸送畢業生3萬多名,大多數畢業生已成為自治區和兵團的專業技術、科學研究和管理方面的骨幹,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社會認可度高,用人單位評價好。據自治區人事廳、教育廳統計公布,我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九年排在自治區高校的前列,彰顯了“沙漠學府用胡楊精神育人,塔河明珠為興疆固邊服務”的鮮明辦學特色。2007年9月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取得優秀。教育部領導來校視察時評價說“塔里木大學是大漠中的一顆明珠,是全國高校的一支奇葩。”
教育部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確定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東華大學等五所大學團隊式對口支援塔里木大學。在新的歷史時期,學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以兵團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培養政治可靠、專業過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級套用型人才,按照“做塔里木文章、創區域性優勢”的發展思路,立足南疆,面向兵團、服務新疆、輻射西部,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整體辦學水平較高,優勢學科處於國內先進水平,特色學科國際有影響的綜合性大學。

院系設定

塔里木大學現有8個學院,6個碩士學位專業點,30個本科專業,專業涉及7大學科門類, 學校現有24個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重點學科、建設25門精品課程、20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學校建立了兵團南疆幹部培訓中心和生物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近年來,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0多項,其中130多項省部級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獲得科技成果55項,發表論文近3000篇,出版專著和教材56部。學校科研人員培育的新品種“新梨七號”等科技成果已經在省內外推廣,“南疆特色果樹種質資源研究”、“塔里木盆地生物資源研究”、“胡楊生態研究”、“長絨棉品種培育及高產優質理論與技術研究”和“西域文化研究”等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課題已取得進展並獲多項成果。

對外交流

學校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的合作和學術交流,特別是武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的對口支援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時與南疆各地州和兵團農牧團場緊密聯繫,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學校先後選派20多名科技副縣(團)長到地方和團場掛職。在科技諮詢、推廣方面,派出教師和學生社會實踐參與達5000餘人次,培訓各類人員2萬多人次,為新疆和兵團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取得成績

學校自建校以來,已為國家培養輸送畢業生20000多名,大多數畢業生已成為自治區和兵團的專業技術、科學研究和管理方面的骨幹,社會認可度高,用人單位評價好。社會普遍認為畢業生質樸、能吃苦、動手能力強,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據自治區人事廳、教育廳統計公布,我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五年排在自治區高校的前三位,2003年和2005年在自治區本科院校位居第一。
在新的世紀,塔里木大學將繼承優良傳統,不斷開拓創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中心,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以社會有效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立足新疆南部,面向兵團和自治區、面向生產、科研、管理、服務第一線、面向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全面提高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努力構建一個主動適應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學科門類較為齊全、專業種類多樣、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為“科教興新”、“科教興兵團”提供有效的人才與智力支持。
按照“做塔里木文章、創區域性優勢、建綜合性大學”的目標,“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特色鮮明、適應性強、多學科綜合發展”的思路,“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的開放式、綜合型辦學模式,立志服務“三農”、以滿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套用型、創業型的人才為培養目標,教育教學質量、學術水平和辦學效益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深入,使塔里木大學成為兵團和自治區在南疆的高質量套用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諮詢、發展科技文化事業的重要基地。

地理位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