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爾巴哈台

塔爾巴哈台

“塔爾巴哈台”,蒙古語,意為旱獺,因地多獺得名。塔城之名即來自塔爾巴哈台山,塔城即塔爾巴哈台城的簡稱。塔爾巴哈台,中國地名,是清代新疆的一個行政區,即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轄區,其治所綏靖城又稱塔爾巴哈台城。塔城的民族語文名稱,則源於塔城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楚呼楚這個地名,“楚呼楚”,蒙語,木碗之意,維吾爾語譯稱為“缺切克”,哈薩克語轉音為“喬協克”。

基本信息

簡介

秦代,塔城地區為 呼揭、塞人遊牧之地。西漢時為 匈奴右地, 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隸屬 西域都護府。三國以後屬 鮮卑地。隋代,為 西突厥 鐵勒等部洲牧地。唐朝統一西域後,先後隸屬 安西大都護府下的毗陵都護府和 北庭都護府。1763年,清政府在雅爾(今 哈薩克斯坦烏爾扎爾)設塔爾巴哈台軍台,次年築肇豐城,在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駐防。1766年移至今塔城市築城,塔爾巴哈台故地讓給哈薩克部落遊牧,乾隆皇帝賜名“綏靖”,由 伊犁將軍節制。光緒十四年(1888年)始置塔城直隸廳。1916年,裁撤塔爾巴哈台參贊大臣

《塔爾巴哈台志略 吳豐培整理 烏什事宜》(中國民族史地資料叢刊之二十九)宣紙仿線裝寫刻油印本(圖2)《塔爾巴哈台志略 吳豐培整理 烏什事宜》(中國民族史地資料叢刊之二十九)宣紙仿線裝寫刻油印本(圖2)
,設塔城道,轄塔城、烏蘇、沙灣三縣。 中華民國初年,廢直隸廳,由新疆省析置塔爾巴哈台區域,為一級政區。1913年,塔爾巴哈台併入新疆省,改為塔城縣。1929年,塔城道改為塔城行政區。1945年8月,“三區革命”臨時政府塔城專員公署成立。

歷史沿革

1950年8月,設塔城專區,專署駐塔城縣。轄 塔城、 裕民、額敏、 和豐、 沙灣、 烏蘇等6縣。1951年由 額敏縣析置托里中心區。1952年托里中心區改設託里縣。塔城專區轄7縣。《塔爾巴哈台志略 吳豐培整理 烏什事宜》(中國民族史地資料叢刊之二十九)宣紙仿線裝寫刻油印本(圖2)

1954年9月10日和豐縣改設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1955年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區改設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塔城專區轄6縣、1自治縣。1957年沙灣縣駐地遷三道河子。

1970年塔城專區改稱 塔城地區,地區駐塔城縣。轄塔城、烏蘇、托里、裕民(駐哈拉布拉)、額敏、沙灣(駐三道河子)等6縣及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1976年將沙灣縣劃歸石河子地區。塔城專區轄5縣、1自治縣。1978年原 石河子地區所屬沙灣縣劃入塔城地區。轄6縣、1自治縣。

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塔城縣,設立塔城市。1996年7月10日,國務院批准撤撤銷烏蘇縣,設立烏蘇市。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892397人。其中:塔城市 149216人、烏蘇市 100359人、額敏縣 178309人、沙灣縣 188715人、託里縣 79882人、裕民縣 48147人、和布克賽爾縣 57775人。

塔爾巴哈台塔爾巴哈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