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形狀

地球形狀

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被四頭大象馱著,站在一隻巨大的海龜身上。我國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認為:渾天如雞卵,地如卵黃,居於內。天表有水,水包地,猶如卵殼裹黃。人類進行了很久的探索,最早由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現代探測技術的運用,人們發現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現代

人類進行了很久的探索,最早由麥哲倫實現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現代探測技術的運用,人們發現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地球素顏地球素顏

現在,科學手段發達,為地球測量開闢了多種途徑。通過實測和分析,終於得到確切的數據: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徑為6378.38公里,極半徑為6356.89公里,測量還發現,北極地區約高出18.9米,南極地區則低下24~30米。看起來,地球形狀像一隻梨子:它的赤道部分鼓起,是它的"梨身";北極有點放尖,像個"梨蒂";南極有點凹進去,像個"梨臍"……被叫做"梨形地球"。確切地說,地球是個三軸橢球體。

天文學專家說,地球確實不是一個正宗的球體,它的長相有點奇怪。地球之所以長成這樣,是由於它不僅要繞著太陽公轉,同時還要自轉,地球的表面既有陸地,又有水,為了保持內部的引力平衡,各方"爭鬥"下,就長成了這個怪模樣。

其實,關於地球的長相,科學家們也曾經存有爭議。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提出,地球由於繞軸自轉,因而不可能是正球體,而只能是一個兩極壓縮,赤道隆起,像橘子一樣的扁球體。但牛頓的理論遭到了反對,當時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長卡西尼父子,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地球長得更像一個西瓜。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出兩個遠征隊,去實測子午線的弧度。結果證明,牛頓的扁球理論正確。

認識階段

結論

蓋天說

天圓地方

渾天說

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麥哲倫環球航行

地球是一個球體

現代探測技術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古代

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著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終於發現,有一些客觀現象是無法用早期的那種直觀而質樸的觀念來解釋的。實踐迫使人們不得不修改原來的錯誤觀念,於是便有人提出了拱形大地的構想。這就產生了“渾天說”。著名的漢朝科學家張衡在所作的《渾天儀注》中寫道:“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中黃,孤居於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天地各乘氣而立,載水而浮。”

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被四頭大象馱著,站在一隻巨大的海龜身上。 古代中國認為,天像一個鍋,是半圓的。而地則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

我國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認為:渾天如雞卵,地如卵黃,居於內。天表有水,水包地,猶如卵殼裹黃。

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景象分析認為: 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的邊緣是圓弧型的,所以地球是球體或近似球體。麥哲倫還通過一次航海 ,進一步用事實證明了地球是球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