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2M3戰略轟炸機

圖-22M3戰略轟炸機

圖-22M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可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北約組織給它的綽號是“逆火” (Backfire),研製工作始於1962年,原型機於1969年首飛成功,生產型於1974年開始正式交付部隊使用。

簡介

0圖-22M3戰略轟炸機
圖-22M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可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北約組織給它的綽號是“逆火”(Backfire),研製工作始於1962年,原型機於1969年首飛成功,生產型於1974年開始正式交付部隊使用。1982年夏,在維也納美蘇最高級會議上,前蘇聯當局提供的材料中稱“逆火”是中程戰術轟炸機。

但實際上圖-22M是前蘇聯的第一種航程較遠的超音速轟炸機,可以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如果經空中加油,還可以直接對美國本土目標進行攻擊,冷戰時期對以美國為首的資本陣營產生過巨大震懾。

研製

圖-22M從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1970年7月,西方在喀山地區的圖波列夫工廠附近發現圖-22M的原型機,據估計當時至少生產了兩架。第一架於1970年開始試飛。隨後又製造了12架預生產型,從1973年開始,用於飛行試驗、系統試驗、靜力試驗和作為武器平台進行評價。生產型1974年交付部隊使用。1975年初,遠程航空兵已組成兩個圖-22M中隊。目前,前蘇聯遠程航空兵約有200架圖-22M,海軍航空兵有160多架在服役。

性能

0圖-22M3戰略轟炸機

圖-22M是前蘇聯第一種航程較遠的超音速轟炸機,據推測,其低空作戰半徑為1390公里,駕駛艙加上AS-6飛彈的射程,圖-22M可以從前蘇聯西部基地利沃夫起飛,以低-低-低的作戰方式,用M0.65的速度飛行,攻擊除葡萄牙和挪威以外的所有歐洲北約國家。其高空亞音速作戰半徑達3700多公里。如果空中加油,可以從前蘇聯北極基地起飛,攻擊美國本土的目標,然後飛回國內的基地。另外,圖-22M還可執行海上偵察反艦攻擊任務

圖-22M的氣動布局形式為變後掠翼正常式布局,其懸臂式下單翼可以根據需要變換後掠角(20度、30度和65度),其機身為普通半硬殼式,後部截面為矩形,進氣道則位於機身兩側。

基本數據

翼展(後掠角20°)34.30米

(後掠角65°)23.30米

機長42.46米

機高11.08米機翼面積165米2外觀

0

重量及載荷

最大起飛總重124000千克

燃油重量53560千克

正常武器載重24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高空)M2.10

(低空)M0.9

實用升限18000米

實用作戰半徑(高空,部分時間超音速)2200公里

實用航程7100公里

起飛滑跑距離1920米著陸滑跑距離1250~1450米

裝備

圖-22M的動力裝置為兩台NK-25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最大加力推力為245.2千牛,其主要機載設備包括具有陸上和海上下視能力的遠距探測雷達、轟炸導航雷達以及SRZO-2敵我識別器等等,因此該機具有良好的低空突防性能,生存能力大大高於前蘇聯以往的轟炸機,並且具有核打擊、常規攻擊以及反艦能力。

0

武器裝備

機尾裝有1門雷達導向的Gsh-23雙管23毫米機炮,彈艙內可裝載前蘇聯的各種自由落體式武器,可帶9000千克核彈,或者15顆500千克炸彈,或者6枚PKB-500短距攻擊飛彈,機身中線以及每個機翼的固定處下方可以各帶1枚KH-24空對面飛彈,進氣道下的多用途掛架上可以掛裝12到18顆炸彈,機翼和機身下的掛架也可掛69×250千克或8×1500千克炸彈。尺寸數據:機長42.46米,機高11.05米,翼展(後掠角65度時)23.30米,(後掠角20度時)34.28米,機翼面積(後掠角20度時)183.58平方米,(後掠角65度時)175.80平方米。

重量數據:最大起飛重量124000千克,最大武器載荷24000千克,燃油重量50000千克,最大著陸重量88000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高空)M1.88,(低空)M0.86,巡航速度(高空)9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3300米,起飛滑跑距離2000~2100米,著陸滑跑距離1200~1300米,航程7000千米,作戰半徑(高空,部分時間超音速飛行時)2200千米,限制過載+2.5g。

型號

“逆火”A(圖-22M1)初始型

據信只裝備了一個中隊。兩側的進氣道唇口從裡到外是向後傾斜的,有較大的附面層分流板。機翼翼根後緣有一個很大的鼓包,但它們並不是用於放置主起落架的。各型圖-22M的主起落架均收到機身內。

0

“逆火”B(圖-22M2)第一種批生產型

1975年開始服役。翼展加大,翼根後緣的鼓包被去掉,只在翼下保留了稍為鼓起的整流罩。經常能看到的機頭空中加油探管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較長的整流罩。武器包括機腹半埋式攜帶的一枚AS-4“廚房”空-地飛彈,以及兩側機翼固定段下攜帶的兩枚AS-4飛彈。兩門Gsh-23雙?3毫米機炮裝在機尾一個鼓形整流罩內。

“逆火”C(圖-22M3)先進遠程轟炸及海上型

1985年首先進入黑海艦隊航空兵服役。採用楔形進氣道,機頭罩上翹,沒有可見的空中加油探管。機身武器艙內有旋轉發射架,可掛六枚RKV-500B(AS-16)短距攻擊飛彈。機翼固定段下可掛兩枚AS-4空-地飛彈或四枚AS-16飛彈。機尾的鼓形整流罩內裝一門Gsh-23毫米機炮。

結構

機翼

懸臂式下單翼結構。外翼段後掠角可變(20°~65°),機翼轉軸較靠外,位於最小後掠角時的33%翼展處,這種布局雖然減少了機翼掠動時壓力中心的位移,但卻削弱了可變後掠翼的優點。翼套不得不兼顧機翼大後掠角和小後掠角構形之間的外形變化,這樣不僅減小了機翼展開時能達到的展弦比,增加了誘導阻力,而且還限制了最大實際後掠角,惡化了低空高速區域的性能。機翼掠動段的前緣有全翼展前緣縫翼,後緣有較小的副翼。在單縫富勒襟翼前面有一組擾流片,一對面積很大的富勒襟翼裝於翼套後緣,偏轉角達60°,翼套前緣僅簡單下垂,無前緣縫翼。機翼很薄,外翼壁板撓性很大。

尾型

尾翼懸臂式全動平尾,前、後緣均有後掠角,垂尾上的方向舵為插入式。.0 機身普通半硬殼結構,機翼前的機身截面為圓形,有一個大的橢圓形介電質機頭罩。大部分的機身載荷、發動機載荷和尾翼載荷均由機身上部中心大梁承擔。內部彈艙容積較小,機翼承力梁占去很大空間,另外大部分空間需要用來裝燃油。從機翼前緣翼根線向前,機身被分為前輪艙、主電子設備艙,再往前是增壓的駕駛艙,艙內前後並列共有4名機組人員。

0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點式,主起落架為多輪小車式,每側主起落架有串置排列的三對機輪,其中有一對與後兩對的間距要大一些,主起落架向內收入機腹內。

動力裝置

兩台發動機並排地裝於後機身兩側,發動機之前是兩個很大的方形進氣口,進氣道內裝有分流板,進氣道內部幾何形狀可變。圖-22M2裝HK-22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為215.73千牛(22000公斤)。圖-22M3裝HK-25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為245.15千牛(25000公斤)。飛機推重比介於美國中程戰略轟炸機FB-111和超音速戰略轟炸機B-1之間。

機載設備

設備較新,其中包括具有陸上和海上下視能力的遠距探測雷達,轟炸導航雷達,SRZO-2敵我識別器,“警笛”3全向警戒雷達,23毫米尾炮用的火控雷達,都卜勒導航和計算系統以及普通儀表,如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和儀表著陸系統等。

武器彈艙內武器掛架可載前蘇聯各型自由落體武器,9000千克核彈或15顆500千克常規炸彈,可半埋式地在機身下攜帶1枚AS-4“廚房”空-地飛彈,或在翼下攜帶兩枚AS-4或AS-6“王魚”空-地飛彈。也可在進氣道下的多用途掛架上帶12到18顆炸彈。AS-6“王魚”飛彈已成為標準的反艦武器,彈內備有主動雷達制導系統,在制導末段用於追蹤軍艦等目標,該彈的速度可達M2.5,低空射程為240公里,高空射程為700~800公里。彈艙內可帶6枚PKB-500短距攻擊飛彈,機身和機翼下掛架可帶69×250千克或8×1500千克炸彈。

出口中國

外界一度風傳中國將採購俄羅斯“逆火”戰略轟炸機,最近這一傳聞再次抬頭。據俄羅斯軍工新聞網2013年1月23日報導,近日有西方媒體透露,俄羅斯已同意向中國出售36架價值15億美元的圖-22M3(北約稱之為“逆火”)戰略轟炸機。根據契約,36架轟炸機將分兩批轉交給中國,第一批為12架,第二批為24架。報導稱,這種轟炸機為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具備低空突防能力,由於使用“隱形”技術,雷達難以發現,其主要用於發射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的超音速飛彈和航空炸彈,以大量摧毀敵方地面和海上目標。

不過有中國軍事專家認為,“逆火”作為一種20世紀70年代的轟炸機已經落後,向中國大批出口“逆火”,不現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