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 照

圓照的上述著述共二十二部,合一○三卷。

圓 照
年代: 國籍:中國
釋圓照(約7-8世紀),唐代學識淵博的佛教學者。藍田(今陝西藍田)人,俗家姓張,生卒年月不詳。他年僅十歲,依長安西明寺的景雲律師出家。受具足戒後,嚴持律儀,篤志好學。據宋《高僧傳》卷十五說,圓照對《維摩》、《法華》、《因明》、《唯識》、《涅磐》、《中觀》、《華嚴》等經論,都作過研究。此外,他還對儒、墨兩家的學說,亦作過探討。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朝廷挑選德高望重的僧人參加譯經事業,他亦是被選定的人物之一。
唐代宗大曆年間(公元762一779年),律學界因對戒體的認識不同而發生了很大的爭論。當時的律學界是兩派,一派是法礪的相部,另一派是懷素的東塔宗,兩派各有自己的《四分律疏》。法礪的《疏》被稱為舊《疏》,懷素的《疏》被稱為新《疏》。兩派為戒體爭論不休,朝廷就命選大德高僧十四人,集中於長安安國寺,就法礪和懷素兩《疏》定是非。圓照作為有名望的學者,被選參與其事。當時代宗命令將兩《疏》“定行一家”,即以兩《疏》為基礎,調和雙方的意見,另編一部綜合性的《四分律疏》,定名為《敕僉定四分律鈔》。經過三年的努力,於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完成了編纂工作,全書共十卷。此書編成,圓照雖不是主持人,但他卻起了主要的作用。如宋《高僧傳》卷十五說:“照為首唱,諸公和之”。書成之後,又由他抄寫上呈。參加編纂工作的十四位僧人,雖然按代宗的旨意編燈一部綜合性的《疏》,但是他們仍要求將法礪和懷索的兩部《疏》,同時流通,由學者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定,在學術見解上,不必強求一致。這個意見,獲得了唐德宗的許可。這樣,一場由戒體引起的爭論風波,才告平息。
圓照是唐代著各學者之一。他的著述達二十多種。其名稱及卷數如下:
《大唐安國寺利涉法師傳》十卷、《集景雲先天開元天寶誥制》三卷、《肅宗代宗制旨碑表集》二卷、《不空三藏碑表集》七卷、《隋傳法高僧信行祥師碑表集》三卷、《兩寺上座乘如集》三卷、《僉定律疏一行製衣集》三卷、《般若三藏續古今翻譯圖記》二卷、《大乘埋趣六波羅蜜多經音義》二卷、《三教法王存沒年代本記》三卷(上卷明佛、中卷明道、下卷明儒)、《翻經大德翰林待詔光宅寺利言集》二卷、《再修釋迦佛法王本記》一卷、《佛現八相身利益人天成正覺記》一卷、《判才等道場欲受近圓沙彌懺悔滅罪辯瑞相記》一卷、《五部律翻譯年代傳授人記》一卷、《莊嚴寺佛牙寶塔記》三卷、《無憂王寺佛骨塔記》三卷、《傳法三學大德碑記集》十五卷、《建中興元貞元制旨釋門表奏記》二卷、《御題章信寺詩太子百寮奉和集》三卷、〈貞元續開元釋教錄〉三卷、《貞元新定釋教目錄》三十卷。
圓照的上述著述共二十二部,合一○三卷。從這些著述的標題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位疏經釋論的作者,而是一位重視歷史資料的史傳學家。他嚴持戒律,道德高尚。所以宋《高僧傳》卷十五中稱讚他“於律道,頗有功多,肅代二朝尤為傑立”。由此可見他的道德風範,受到朝野敬重。圓寂時,世壽八十二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