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法學教材

國際經濟法學教材

國際服務貿易契約的法律制度 國際經濟組織法律制度 國際經濟貿易爭端解決法律制度

百科名片

作/譯者:翁國民 應堅 蔣奮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9787040161786 [十位:7040161788]
頁數:532 重約:0.622KG
定價:¥41.90

內容提要

《國際經濟法學》根據國際經濟活動的實際,將國際經濟關係區分為平等主體之間的國際經濟交易關係與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對這種交易關係進行管理和管制的關係兩個方面,並針對調整上述兩方面國際經濟關係的法律規範,分別介紹有關國際經濟交易關係各個領域的法律制度和國家與國際經濟組織通過國內立法和國際條約形成的各種國際經濟管理和管制的法律制度;《國際經濟法學》共分五大部分:導論部分系統介紹國際經濟法學科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理論問題,簡要介紹國際經濟法學的學習研究目的與學習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有關國際經濟交易的法律制度的描述,其中以契約為主線,貫穿貨物買賣、技術交易、服務貿易及金融交易等各個領域;第三部分闡述管理和管制國際經濟交易的主要國際法和國內法制度;第四部分選擇世界上現存的主要經濟組織,分別介紹其基本制度;最後部分是國際經濟爭端的解決,包括民商事仲裁、訴訟和一些國際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

圖書目錄

第一編 導 論
第一章 國際經濟法概述
第一節 國際經濟法的概念與範圍
第二節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國際經濟法的淵源與體系
第四節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第五節 國際經濟法學研究的不同學說
第六節 學習研究國際經濟法,開創對外開放的新局面
第二編 國際經濟交易關係的法律調整
第二章 國際貨物買賣制度
第一節 國際貿易與國際貨物買賣
第二節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
第三節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成立的法律規定
第四節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當事人的基本權利義務
第五節 國際貨物買賣中的所有權與風險轉移問題
第六節 國際貨物買賣契約的違約及其救濟
第七節 不可抗力與免責
第三章 國際技術交易制度
第一節技術及其商品化問題
第二節 國際技術交易和技術交易契約
第三節 跨國轉讓技術所有權的契約
第四節 國際許可契約
第四章 國際服務貿易契約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 國際服務貿易和國際服務貿易契約法
第二節 國際運輸服務契約法律制度
第三節 國際保險服務契約法律制度
第四節 國際銀行支付服務契約法律制度
第五章 國際金融交易制度
第一節 外匯交易制度
第二節 國際貸款制度
第三節 國際證券制度
第四節 國際信託制度
第三編 管理和管制國際經濟交易的法律制度
第六章 國際貨物買賣的管理和管制制度
第一節 對外貿易管制概述
第二節 我國對外貿易管理的基本制度
第三節 我國的貿易救濟和貿易調查制度
第四節 管理和管制國際貨物買賣的多邊法制
第七章 跨國技術交易的管理制度和智慧財產權的國際法保護
第一節 管理跨國技術交易的國內法制度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的國際法保護
第八章 管理與管制國際服務貿易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 國際服務貿易管理管制法概述
第二節 服務貿易總協定
第三節 有關國際服務貿易的國內立法
第九章 管理和保護外資的國內立法
第一節 資本輸入國外國投資法制
第二節 資本輸出國海外投資法制
第十章 保護外資的雙邊和多邊法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有關國際投資的雙邊條約
第三節 有關國際投資的多邊公約
第十一章 控制國際金融風險的法律制度
第一節 國際金融活動中的風險
第二節 控制金融風險的國際規則
第三節 控制金融風險的國內立法
第十二章 對跨國稅收關係的法律調整
第一節稅收管轄權
第二節 國際重複徵稅
第三節 避免國際重複徵稅的方法
第四節 國際稅收協定
第四編 國際經濟組織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國際經濟組織法概述
第一節 國際經濟組織的概念、類型及基本特徵
第二節 國際經濟組織法的概念、特徵、法律淵源
第三節 國際經濟組織法的主要內容
第十四章 全球性的國際經濟組織及其法律制度
第一節 世界貿易組織
第二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第三節世界銀行
第四節 國際商會
第十五章 區域性的國際經濟組織及其法律制度
第一節 歐洲聯盟
第二節 亞太經合組織
第五編 國際經濟貿易爭端解決法律制度
第十六章 國際經濟爭端解決制度概述
第一節 國際經濟爭端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國際經濟爭端的解決途徑
第十七章 國際民事訴訟制度和商事仲裁制度
第一節 國際民事訴訟制度
第二節 國際商事仲裁制度
第十八章 國際組織框架內的爭端解決制度
第一節 國際貿易爭端在國際組織框架內的解決
第二節 國際投資爭端在國際組織框架內的解決
主要參考文獻
……

文章節選

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國際經濟關係也得到了發展。特別是在資本主義開拓了世界性的市場之後,全球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愈來愈具有世界性。“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①由於工業革命的影響,運輸手段的改進,歐美的經濟實力首先得到了擴張。為了攫取更大的經濟利益,歐美一些經濟強國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在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一些經濟落後的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交往中,採取暴力與強制的手段,開展不公平的經濟交往,甚至不惜通過戰爭,使亞、非、拉許多國家和地區相繼淪為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瘋狂的經濟掠奪,必然引起這些國家和地區人民的頑強反抗。因此,這種掠奪與反掠奪的鬥爭成為相當長的時期內國際經濟關係的一大特色,並成為以後國際經濟關係領域內的“南北矛盾”的歷史淵源。
在對經濟落後的亞、非、拉國家進行掠奪、剝削的活動中,為了爭奪世界市場,瓜分經濟利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問也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這種爭奪在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之後,表現得更為激烈,在無法調和時則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戰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是這種矛盾激烈衝突的結果。而戰爭並未能消除這種矛盾,這種矛盾在國際經濟關係的發展過程中仍長期存在。
社會主義國家的出現及其發展,從而為國際經濟關係注入了新的內容。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關係成為國際經濟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社會主義國家作為國際經濟舞台上一支新的力量不斷崛起的同時,許多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紛紛擺脫殖民統治,在政治上取得了獨立,並開始致力於本國經濟的振興。從20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獨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中的平等一員,給國際經濟關係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三)國際經濟關係的現狀
1.現存國際經濟關係的基本特點
國際經濟關係發展到今天,與以往相比,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國際經濟關係的基本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全球化的特徵更加明顯。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在經濟領域的集中體現,也是全球化進程中最為活躍的領域。經濟全球化首先體現為生產的全球化和市場的全球化,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已完全依賴於市場的國際化。全球化帶來的新一輪國際分工正開始對現存國際經濟關係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長期以來,國際經濟法根據所調整的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的國際經濟關係通常被劃分為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以及國際稅法等幾大塊。這幾塊構成了國際經濟法的各個分支部門。上述分類固然有其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如果從國際經濟關係的實際出發,國際經濟關係又可以區分為兩個方面:其一為國家、法人、自然人之間以平等主體的身份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形成的國際經濟交易關係;其二是國家與國際組織對國際經濟活動進行管理和管制而形成的國際經濟管理與管制關係。這兩個方面的國際經濟關係的區別是十分明顯的,它們之間不僅主體之間的地位不同,而且調整這兩種國際經濟關係的法律手段也存在著差異,前者主要用私法手段,後者則主要用公法手段;所適用的法律原則也有所區別,前者往往適用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後者則以法律規範的強制自動適用為原則,排除了被管理與管制的相對人選擇的可能;此外,對於這兩類國際經濟關係所產生的糾紛的處理機制的制度安排也有較大差別,因此,無論從理論,還是規則,以及實務等諸方面考察,根據國際經濟關係的上述區分來設定國際經濟法的規範體系與學科體系,來表達國際經濟法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完全可以成立的,而且也會對學習研究國際經濟法提供一條清晰的思路。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貿易、投資、金融、稅收諸方面的聯繫日益密切,相互之間的界限也變得越來越模糊,因此,仍按傳統的切塊方式表達國際經濟法的各個部分,難免會有些界限無法廓清。因此,本教材根據國際經濟關係的客觀實際,嘗試從調整國際經濟交易關係的法律規範和調整國際經濟管理與管制關係的法律規範兩個層面系統介紹國際經濟法的主要制度。考慮到國際經濟關係的整體性,在介紹國際經濟法對國際經濟交易關係和國際經濟管理與管制關係的法律調整問題之後,本書專門介紹國際經濟法的特殊主體——國際經濟組織,以及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法律制度。
本書通過介紹國際經濟法學科橫向和縱向的基本框架,力求引導學生形成專業的思維方式,並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國際經濟活動中所涉法律問題的能力。本書適合高等院校法學和經濟學專業學生學習國際經濟法入門之用,也可作為法律職業者在涉外訴訟、仲裁活動中的參考用書。
本書由浙江大學翁國民教授與其弟子應堅和蔣奮老師合作編著。其中,翁國民負責編寫導論、國際經濟交易關係的法律制度、商事仲裁制度部分;應堅負責編防寫和管理外資的國內立法、雙邊協定和多邊安排、投資爭端解決制度、協調各國稅收管轄權的國際稅收法律制度與國際經濟組織法律制度部分;蔣奮負責編寫對國際貿易管理管制的法律制度、控制金融風險的國際國內法制、WTO組織制度和其框架下的爭端解決制度和國際民事訴訟制度部分。全書最後由翁國民統稿、定稿。
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作者參考了學界前輩和同仁已有的大量成果,在此謹表誠摯謝意。囿於作者水平,書中所存不足尚祈讀者斧正。

編輯推薦與評論

本書根據國際經濟活動的實際,將國際經濟關係區分為平等主體之間的國際經濟交易關係與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對這種交易關係進行管理和管制的關係兩個方面,並針對調整上述兩方面國際經濟關係的法律規範,分別介紹有關國際經濟交易關係各個領域的法律制度和國家與國際經濟組織通過國內立法和國際條約形成的各種國際經濟管理和管制的法律制度;全書共分五大部分:導論部分系統介紹國際經濟法學科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理論問題,簡要介紹國際經濟法學的學習研究目的與學習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有關國際經濟交易的法律制度的描述,其中以契約為主線,貫穿貨物買賣、技術交易、服務貿易及金融交易等各個領域;第三部分闡述管理和管制國際經濟交易的主要國際法和國內法制度;第四部分選擇世界上現存的主要經濟組織,分別介紹其基本制度;最後部分是國際經濟爭端的解決,包括民商事仲裁、訴訟和一些國際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

作者介紹

翁國民,浙江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常務理事,中國WTO法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浙江大學經濟法制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WTO研究中心秘書長。德國wurzburg大學訪問學者。主要著作有:《普遍優惠制及其利用問題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國際經濟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國際貿易法導讀》(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入世與法律叢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版)、《國際經濟法法規導讀》(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國際經濟法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在《中國法學》、《國際貿易》、《浙江大學學報》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並有多篇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應堅,浙江大學法學院講師。參編《國際經濟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國際經濟法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
蔣奮。浙江大學WTO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教師。參編《國際經濟法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並在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