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核安全和輻射事件等級

國際核安全和輻射事件等級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是根據核電站事故對安全的影響作為分類,使傳媒和公眾更易了解。INES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核能機構(NEA)設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察。

簡介

國際核安全和輻射事件等級劃分國際核安全和輻射事件等級劃分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的規定,國際核安全和輻射事件等級共分為7級,其中1級至3級為事件;4級至7級為事故。

1級到3級用“事件”一詞表述,而4級到7級則用“事故”一詞表述。那些沒有涉及到安全重要性的事件用“偏差”一詞並被定為0級。

具體劃分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核事件分級表”的規定,核安全事件共分為7級,其中1級至3級為事件;4級至7級為事故。

在“事件”中,1級為異常;2級為普通事件,還沒有產生場外影響,但有核設施內工作人員遭受過量輻射;3級屬於嚴重事件,放射性物質極小量釋放,公眾所受輻射程度小於規定限值,但有核設施工作人員的健康受嚴重影響。

在“事故”方面,如果達到4級,則表示放射性物質小量釋放,公眾遭受相當於規定限值的輻射影響,同時,核反應堆堆芯和輻射屏障出現顯著損壞,並可能出現工作人員遭受致命輻射的情況;5級屬於具有場外風險的事故,放射性物質有限釋放,此時核反應堆堆芯和輻射屏障出現嚴重損壞;6級和7級則分別屬於重大和特大事故。

分類 分級 影響 著名事件
事故
7 特大 車諾比核電站事故(1986年4月26日發生於蘇聯烏克蘭)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2011年3月11日發生於日本福島縣)
6 重大 克什特姆核廢料爆炸事故(1957年9月29日發生於蘇聯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奧焦爾斯克)
5 具有場外風險 溫斯喬火災(1957年發生於英國)
戈亞尼亞醫療輻射事故(1987年發生於巴西戈亞斯)
三哩島核事故(1979年3月29日發生於美國賓州)
4 場外無顯著風險 東海村JCO臨界事故(1999年9月30日發生於日本茨城縣)
事件 3 嚴重 塞拉菲爾德核電站事件(1955年至1979年發生於英國)
福島第二核電站:第一、二、四號機組(2011年3月11發生於日本福島縣)
2 注意 卡達哈希核電站事件
1 異常 葛雷夫蘭核電站事件(2009年發生於法國諾爾省)
大亞灣核電站事件(2010年10月23日發生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
偏差現象 0 無安全顧慮 科斯克核電站事件(2008年發生於斯洛維尼亞)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每上升一級,意味著其嚴重程度增加10倍。

歷史事件

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核事故即被定義為最嚴重的7級。當時,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導致8噸放射性物質泄漏,直接污染核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萬人受到輻射;1979年的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則屬於5級。當時,由於核電站機組的製冷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
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第一座核電站,如今全世界有15%的電力依靠核能提供。然而,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時,核電站事故、放射物質泄漏等災難性事故時有發生。
1957年10月10日,英格蘭西北部的溫德斯凱爾(現改名塞拉菲爾德)核電站的一座反應堆起火,釋放出放射性雲霧。核電站附近的農場產品被禁售一個月,數十人因遭受核輻射而罹患癌症死亡。
1979年3月28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三里島核電站製冷系統出現故障,致使核反應堆部分熔化,最終造成美國最嚴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萬居民被迫撤離。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侵害,造成人類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災難。
1993年4月6日,俄羅斯西伯利亞托姆斯克市附近的托姆斯克化工廠的一個裝滿放射性溶液的容器發生爆炸,釋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氣體,泄漏的放射性物質污染面積達1000公頃,並引起大火,附近的幾個村莊被迫整體遷移。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縣東海村一家核燃料製造廠發生核物質泄漏事故,造成兩名工人死亡,數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輻射,附近居民被疏散避難。
2004年8月9日,日本關西電力公司位於東京以西約350公里處的反應堆發生渦輪機房內蒸氣泄漏事故,導致4人死亡、7人受傷。
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原子能安全和保全院將此次事故的等級初步定為4級。 日本原子能安全與保全院2011年4月12日上午做出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等級由目前的5級提高到7級。這意味著,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泄漏規模達到了與車諾比核電站同樣的等級,屬於最高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