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水性樹脂

固水性樹脂,是由低分子物質經聚合反應合成的高聚物。

固水性樹脂是由由低分子物質經聚合反應合成的高聚物。由於分子結構交聯,分子網路所吸水分不能用一般物理方法擠出,故具有很強的保持水分性能。它能迅速吸收比自身重數百倍的去離子水,數十倍至近百倍的含鹽水分,並且具有重複吸水的功能,吸水後膨脹為水凝膠,然後緩慢釋放水分供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利用,從而增強土壤保墒性能、改良土壤結構、減少水的深層滲漏和土壤養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固水樹脂適合在降水稀少、雨水年季分布不均勻的地區以及缺少灌溉水源的地區使用。
由於固水性樹脂無毒無害,反覆釋水、吸水,因此農業上人們把它比喻為“微型水庫”。同時,它還能吸收肥料、農藥、並緩慢釋放,增加肥效、藥效。固水性樹脂廣泛用於農業、建築材料;在工業方面可廣泛套用於石油化工、電纜、造紙、感測器、滅火器具、纖維製品、化妝品、膨脹玩具等。在醫療衛生方面也可廣泛套用於保健冰帽、冰墊、吸血藥布等領域。
固水性樹脂的發展歷程

旱是全世界關注的大事。本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膨脹,氣候變暖乾旱問題變的日益突出。這些問題促使各國科學家開始研究解決乾旱問題的有效方法。
20世紀50年代以前人類使用的固水性材料主要為天然物質和無機物。例如天然纖維、天然蛋白質。50年代,Goodrich公司開發了交聯聚丙的生產技術,使得固水性高分子物質套用於增黏劑。
超強固水性樹脂的出現是1961年美國農業部北方研究所C.R.Russell等從澱粉接支烯腈開始研究,該固水性樹脂最初在亨克爾股份公司(Henkelcorporation)工業化成功,其商品名為SGP(Starc Graft poymer),當時美國主要以農業為中心積極推廣套用,首先套用在土壤改良、保墒抗旱、育種保苗等方面。
60年代末至70年代,美國Starch、General Mils Chemical,日本住友化學、三洋化成工業等公司相繼成功地開發了固水性樹脂。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美國、日本、法國和德國等。
80年代開始出現用其他天然化合物衍生物經化學反應製取固水性物質,合成超強固水性樹脂的發展,促進套用研究的開展。
固水性複合材料在20世紀80年代產生。由於它能改善超強固水性樹脂的耐鹽性、吸水速度、吸水後水凝膠的強度等許多性能,所以發展迅速。近年已開始研究固水性高分子物的共混技術。這些為發展高固水性材料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