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縣博物館

嘉定縣博物館

嘉定位上海西北的近郊,自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建縣以來,迄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是上海歷史文化名城。嘉定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與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2013年6月,地處嘉定區中心區域的博物館建成對外免費開放。目前,嘉定博物館下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定孔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法華塔以及嘉定竹刻博物館。

基本信息

簡介

嘉定縣博物館嘉定縣博物館

嘉定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與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2013年6月,地處嘉定區中心區域的博物館新館建成對外免費開放。目前,嘉定博物館下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定孔廟、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法華塔以及嘉定竹刻博物館。基本陳列包括嘉定歷史陳列、館藏文物陳列;還有設在嘉定孔廟內的科舉陳列、設在嘉定法華塔院內的近代著名外交家顧維鈞陳列、胡厥文生平事跡展覽以及嘉定竹刻博物館內的嘉定竹刻陳列。

管轄隸屬

1959 嘉定博物館正式成立,館址設於南大街原秦家花園內

1961.07 嘉定博物館遷入位於南大街的嘉定孔廟

2006.02 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正式改建成功並對外開放

2007.12 嘉定竹刻博物館落成開放

2013.06 嘉定博物館新館正式建成開館,並向社會免費開放

發展歷史

1959年:嘉定博物館起源

嘉定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館址初設於南大街原秦家花園內。1961年7月,遷入位於南大街的嘉定孔廟。1962年10月,嘉定縣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三館合併,博物館為"文化三館"文物組。曾舉辦了"嘉定的自然環境與資源"、"嘉定歷史與現狀"等陳列(展覽)。文革期間,陳列(展覽)以"階級教育"和"農業學大寨"為主要內容。1978年5月,博物館恢復單獨建制。

嘉定博物館擴建與發展

至2012年,先後舉辦了"嘉定古代歷史陳列"、"科舉文物陳列"、"嘉定竹刻藝術"、"顧維鈞生平陳列"、"胡厥文生平事跡展"等170餘個陳列(展覽)。期間,基於本館長年積累科舉文物的特色,2006年2月,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在嘉定孔廟改建成功,成為國內首個展示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專題博物館;2007年12月,又建成了嘉定竹刻博物館。嘉定博物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現有古代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玉器、文房用具、貨幣、竹木牙角器及近現代歷史文獻等各類藏品萬餘件(套),其中商獸面紋爵、明陳淳書畫合卷、明三松款透雕人物竹刻筆筒等尤為珍貴。

2013年:嘉定博物館的新起點

根據現代博物館發展現狀及要求,面對進一步發展的迫切需要,嘉定博物館新館於2010年開工建設,2013年6月落成並對外開放。嘉定博物館新館位於嘉定鎮中心區域內,採用雙園兩層(局部三層)布局設計,分為新建的現代功能與傳統園林兩部分。現代部分包括辦公樓、庫房、展廳、商店等。傳統園林部分,將一牆之隔即有著500多年歷史的秋霞圃圍牆打開,自成一個迂迴往復的流線,兩者達到互為你我,又融合無間的效果。

2007年,嘉定博物館的"科舉陳列"獲得由國家文物局頒發的第七屆(2005-2006)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2011年,嘉定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2年,又獲評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嘉定博物館將繼續秉承"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理念,抓住當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機遇,為文博事業發展以及嘉定的社會經濟文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館藏作品

建館以來,該館積極開展文物徵集工作,收集了歷史文物和革命文物2000餘件,主要有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錢幣、竹刻,以及本縣著名人士顧維鈞、胡厥文的珍貴遺物和本縣革命鬥爭事跡遺物。為了妥善保護這些珍貴文物,1990年還新建了文物庫房280平方米。

嘉定縣博物館還積極開展學術研究活動,先後編輯出版《嘉定風光》、《嘉定掌故》、《嘉定竹刻藝術》、《嘉定孔廟簡介》、《陳列簡介》等

開放時間

每周二至日開放六天

上午 8:00-11:30 下午 13:00-16:30 開放。

春秋兩季每周開放七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