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漢語漢字]

問[漢語漢字]

問,是形聲字,繁體寫作“問”,從口門聲,造字本義是“人口在門中間,以示發問”,有詢問、質問的意思。後引申出審訊、審問之義,也就有了追究的意思。《說文》,“問,訊也”。引申出詢問、追究、干預、慰問、贈送等義。又有問姓。 義指對疑的一種集中與概括,即由疑而引發的一種求知、求解的願望與要求。

基本字義

wèn ㄨㄣˋ五筆:UKD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答。~題。~鼎(指圖謀奪取政權)。~津。質~。過~。

從(袁可立)問業者雲集。――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公(袁可立)才兼數器,心運四慮。藉令一再出不於毛帥、魏璫之時,得行其意,展布四體,韓范之業,豈顧問哉!——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候。~長~短。

◎ 審訊,追究:審~。~案。唯你是~。

公(袁可立)輒按捶問抵罪。――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 管,干預:概不過~。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東西:我~他借幾本書。

◎ 姓氏。陝西及內蒙地帶有分布。

漢英互譯

ask asking

問的筆順

問的筆順編號:425251

部首:門

結構:半包圍

除部首外筆畫:3

總筆畫:6

漢字演變

演變:

問[漢語漢字] 問[漢語漢字]

相關詞語

漢字問

問[漢語漢字] 問[漢語漢字]

wèn

你知道你是誰?你知道年華如水?

你知道秋聲,添得幾分憔悴?

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悽惶的淚?

這首歌是中國近代作曲家最早借鑑西洋作曲手法寫出的一首抒情歌曲。由易韋齋作詞,肖友梅作曲。此歌以舒緩的慢板、發散的音型、含蓄的律感唱出了對當時內憂外患、國家沉淪的憂慮感慨之情。“

你知道你是誰?”是在告誡人們不要忘了自己是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你知道年華如水,是在提醒人們莫要使光陰虛度;”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悽惶的淚”,是在啟示人們在山河破碎、國難當頭的關頭,應勇敢地站起,承負起天下興亡的責任來。歌曲最後出現的沉吟似的尾聲。使金曲餘韻無窮,耐人尋味。

方言集匯

◎ 粵語:man6

◎ 贛語:men3/min3

文言文問

文言文

金文 金文
甲骨文 甲骨文
篆體 篆體

通“聞 ”古字“問”、“聞”同音同義。《禮記·檀弓上》:“問喪於天子乎?”問本作聞(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0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問

〔古文〕《唐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聞去聲。《說文》訊也。《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又《爾雅·釋言》聘問也。《儀禮·聘禮》小聘曰問。《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聘曰問。

又《秋官·大行人》閒問以諭諸侯之志。《又》凡諸侯之邦交,歲相問也。

又《正字通》古謂遺曰問。《詩·鄭風》雜佩以問之。《傳》問,遺也。《禮·曲禮》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哀二十六年》衛侯使以弓問子貢。

又訊罪曰問。《詩·魯頌》淑問如臯陶。《注》淑,善。問,訊囚也。

又命也。《左傳·莊八年》期戍,公問不至。《注》問,命也。

又姓。《廣韻》今襄州有之。《正字通》明問智,成化貢士。

又《正韻》與聞同,聲問也。《詩·大雅》宣昭義問。《又》亦不隕厥問。

成語

問鼎輕重:指妄圖奪取天下。

問鼎中原: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