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武[武漢大學教授]

唐宏武[武漢大學教授]

唐宏武,1969年生於湖北宣恩,1997年6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理學博士。1997年7月~1998年12月在福建華僑大學工作。任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測試中心副主任,並擔任第四屆全國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理事、湖北省化學化工學會譜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87.9 – 1991.7) 武漢大學化學系(學士);

(1991.9 – 1994.7) 武漢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碩士);

(1994.9 – 1997.6) 武漢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博士);

(1997.7 – 1998.11) 華僑大學套用化學系 講師;

(1998.12 - )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 講師、副教授、教授;

(2005. 11 - 2006. 11)英國利茲大學生物物理研究所,Visiting Research Fellow;

(2007. 6 - )武漢大學分析化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1999 - 2005)湖北省省化學化工學會譜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2002-)第四屆全國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會理事;

(2006-2008)中國光學學會生物光學與雷射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8-)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5-)武漢大學分析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所長。

主講課程

1. 武大生科院本科生必修課《無機及分析化學》。

2. 武大化學學院研究生選修課《生物醫學光子學檢測技術》。

研究方向

1. 雷射光譜分析;2. 流動注射發光(螢光、化學發光)分析;3. 高分辨顯微光譜和成像技術用於單細胞分析和單分子檢測;4.光譜儀器研製。

研究領域與興趣:

(1)生物光子學檢測技術及儀器:面向生物醫學,將光學顯微鏡技術、雷射技術和現代光電檢測等技術相結合,利用物理、化學、生物和材料科學等多學科領域的新原理和新成果,發展新型分析檢測技術和裝置,用於細胞內重要生物分子的成像原位檢測、病原體的檢測、複雜生物和環境試樣中重要成分的高靈敏度定量檢測等。

(2)納米材料與納米生物分析:新型納米材料的製備和生物功能化,以及用於核酸、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和金屬離子等重要成分定量分析的納米生物感測器的研究。納米材料主要涉及螢光量子點、石墨烯、納米金、貴金屬團簇以及摻雜螢光染料的SiO2複合納米粒子等。

主要貢獻

唐宏武博士十分關注高靈敏度雷射光譜分析技術。他主要從事高分辨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分析技術及套用研究。2001年,他和陳觀銓教授等研製成一種可提供微小試樣的511×512像素解析度的顯微螢光和亮場圖像的新型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探測系統,可在30秒內獲取單細胞圖像,並能達到接近光學衍射極限的空間解析度,系統的成像速度和靈敏度等指標均令人滿意,在細胞生物學和臨床醫學領域有很好的套用前景。2002年以來作為主要成員承擔了國家科技部“九五”攻關項目、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研究工作。

唐宏武所在的武漢大學測試中心始建於1983年,於1993年4月獲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1998年11月又以優秀成績通過國家計量認證複查。該中心可以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權威報告,是“全國高校實驗室系統先進集體”、“湖北省大型儀器管理使用先進單位”和“湖北省大型儀器共享系統單位”,是中國測試協會理事單位和湖北省質量監督協會理事單位,是全國高校測試中心主任聯絡負責人(8校)之一 。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於近紅外光鑷技術的金屬增強上轉換髮光納米感測器及其在血清腫瘤標誌物檢測中的套用(81572086),2016.1-2019.12。(主持)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雙光子螢光光鑷多通道定量分析新方法及其在多種甲型流感病毒同時實時檢測中的套用(21275110),2013.1-2016.12。(主持)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阿達瑪變換顯微近紅外化學成像技術及套用研究(10874135),2009.1-2011.12。 (主持)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阿達瑪變換顯微拉曼光譜成像技術及套用研究(20475041),2005.1-2007.12。 (主持)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毛細管單細胞進樣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探測技術研究(20075019),2001.1-2003.12。 (主持)

6、武漢大學自主科研項目:光鑷結合上轉換螢光納米標記用於血清肺癌標誌物檢測的研究(2042014kf0246),2014.1-2015.12。 (主持)

7、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博導類):適配體修飾的磁性/螢光雙功能矽殼納米探針用於癌症標誌物和癌細胞的分離富集和光譜成像探測(20100141110015),2011.1-2013.12。(主持)

8、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多色螢光量子點標記胃癌組織的新型多光譜成像探測,2009.1-2011.12。 (主持)

9、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畫:高分辨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探測系統及其套用研究(995004078G),1999.9-2002.8。 (主持)

10、國家科技部“九五”攻關項目: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分析儀(96-A23-04-06),1999.7-2002.6。 (協助主持)

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典型環境化學致癌物對線粒體的活性損傷及分子機理研究(20177018),2002.1-2004.12。 (參加)

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項目:新型生物醫學探針技術基礎及套用(20621502,2007.1-2009.12;20921062,2010.1-2012.12)。(參加)

13、橫向課題:空間調製干涉型Hadamard變換顯微螢光光譜成像系統方案設計,2009.11-2012.4。 (主持)

14、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紅外檢測儀研製及套用研究(2011BAF02B00), (“用於生物醫藥、生物能源、環境生物治理等生物過程的新一代先進科學儀器研製”項目),2011.4-2013.12。(參加)

工作成績

鑑定成果

1. 科學技術成果鑑定證書: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分析儀,鑒字[教BP2002]第009號(國家教育部);

2. 科學技術成果鑑定證書: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探測系統及其套用研究,武科鑒字[2003]第056號(武漢市科技局)。

發明專利

發明名稱:阿達瑪變換顯微圖像分析儀(專利號: ZL 01 1 06536.2;國際專利主分類號:G01N21/17)。

主要論文

1. Hongwu Tang, Erwen Mei, Guanquan Chen, Yun’e Zeng. Measurements of DNA content in breast tumor cell based on Hadamard transform microscopic fluorescence image, Analytical Sciences, 1999, 15(2), 113-119.

2. Hongwu Tang, Guanquan Chen, Yun’e Zeng. Analysis of DNA in single pollen cell by Hadamard transform microscopic fluorescence imagimg, Microchemical Journal, 1999, 61, 177-181.

3. 唐宏武, 周錦松, 吳瓊水, 陳觀銓. 高分辨阿達瑪變換顯微螢光圖像分析 (I) — 系統的成像能力及其在單個腫瘤細胞分析中的套用,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002, 23(12), 2250-2252.

4. 周錦松,唐宏武,吳瓊水,陳觀銓.高分辨阿達瑪變換顯微螢光圖像分析 (II)— 單細胞DNA螢光圖像生成、處理及自動定量分析研究,分析科學學報,2003,19(1),17-20.

5. 唐宏武 李濤 羅美娜 吳瓊水 陳觀銓.高分辨阿達瑪變換顯微螢光圖像分析(Ⅲ)——系統解析度和圖像恢復過程對單細胞分析結果的影響,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2005,26(1),31-34.

6. 李濤,唐宏武,周錦松,陳觀銓. 微流控進樣阿達瑪變換顯微螢光成像單細胞分析. 分析化學,2004, 32 (5): 579-581.

7. Hongwu Tang, Guanquan Chen, Jinsong Zhou and Qiongshui Wu. Hadamard transform fluorescence image microscopy using one-dimensional movable mask, Anal. Chim. Acta, 2002, 248, 27-34.

8. Hongwu Tang, Yong Ye, Tao Li, Jingsong Zhou and Chen Guanquan. Study on Schiff Base Complexes - Cellular DNA Interactions by Hadamard Transform Fluorescence Image Microscopy, Analyst, 2003, 128, 974-979.

9. Tao Li, Hongwu Tang, Meina Luo and Guanquan Chen. Single-cell analysis in a plastic microfluidic channel with a novel system of Hadamard transform fluorescence image microscopy, Analytical Letters, 2004, 37(10): 2053–2065.

10. Hongwu Tang, Meina Luo, Yongpan Xiong, Guanquan Chen. High-resolution Hadamard transform microscope fluorescence imaging- quantification of DNA contents in single cells, Anal. Bioanal. Chem, 2005, 381: 901-906.

11. Hong-Wu Tang, Mei-Na Luo, Tao Li, and Li Pan. Quantitative DNA Imaging in Breast Tumor Cells by a Hadamard Transform Fluorescence Imaging Microscope. Analytical Sciences, 2006, 22(5), 701-707.

12. Hong-Wu Tang, Xuebin B. Yang, Jennifer Kirkham, and D. Alastair Smith. Probing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Components in Single Osteosarcoma Cells by Near-infrared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7, 79: 3646-3653.

13.Hong-Wu Tang*, Xuebin B. Yang, Jennifer Kirkham, and D. Alastair Smith. Chemical Probing of Single Cancer Cells with Gold Nanoaggregates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pplied Spectroscopy, 2008, 62(10): 1060-1069.

14.Hao Xu, Ying Li, Chunmei Liu, Qiongshui Wu, Yu Zhao, Li Lu, Hongwu Tang*. 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acridine orange and rhodamine 6G and its analytical application for vitamin B12 with flow-injection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Talanta, 2008, 77: 176-181.

15.Hao Xu, Jun Peng, Hong-Wu Tang*, Ying Li,Qiong-Shui Wu,Zhi-Ling Zhang, Gang Zhou, Chuang Chen and Yan Li.Hadamard TransformSpectral Microscopy for Single cell Imaging Using Organic and Quantum Dots Fluorescent Probes. Analyst, 2009, 134: 504-511.

16. 專著:唐宏武, 分析化學新方法、新技術叢書《單細胞分析》(程介克主編)第十章:阿達瑪變換顯微光譜成像用於單細胞分析.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約4萬字)

獲獎記錄

2004年獲得首屆中國分析測試協會優秀青年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