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由大衛·葉慈執導,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等人主演的一部魔幻片。 影片根據英國女作家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7部改編,講述了死亡聖器和哈利波特的故事。 影片上部於2010年11月19日上映,下部於2011年07月15日上映。

劇情簡介

上部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中文海報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中文海報

伏地魔在馬爾福莊園召開會議,獲悉了哈利離開德思禮家的準確時間。由於伏地魔的魔杖與哈利的魔杖是孿生魔杖,杖芯相同,因此兩根魔杖間存在一種特殊的聯繫,誰也無法擊敗或殺死對方。為了親手殺死哈利·波特,伏地魔用了盧修斯·馬爾福的魔杖,想切斷他與哈利的這種聯繫。

為何哈利要離開德思禮家呢?

哈利的母親莉莉在犧牲之前,給哈利施了一個保護魔咒。這個魔咒可以讓哈利在跟母親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的家裡保持絕對安全,免受伏地魔傷害。確切的說,這個“家”就是在哈利的姨夫德思禮的家,女貞路四號——縱然房子外面圍著一百個伏地魔,也無法進來傷害哈利。但是這個咒語會在哈利年滿17周歲時失效,屆時一切保護都會消除。因此哈利不得不在17歲生日前離開德思禮家,前往陋居。安全起見,鳳凰社成員服用複方湯劑化成哈利的樣子分頭行動,但真正的哈利還是被認了出來,伏地魔和食死徒半途攻擊。在千鈞一髮之際哈利的魔杖突然自動做出反應,向伏地魔發射了超強的魔咒,擊碎了伏地魔所用的盧修斯的魔杖。在付出慘重代價(穆迪犧牲,喬治重傷)後大家終於抵達了陋居。

電影角色圖片 電影角色圖片

幾天后魔法部長給哈利、羅恩和赫敏帶來鄧布利多的遺贈——羅恩得到了熄燈器,赫敏得到了一本童話書,哈利得到了他在第一次魁地奇比賽中抓住的金色飛賊。但與此同時他們也獲悉鄧布利多給哈利的另一件遺物——格蘭芬多的寶劍神秘失蹤了。但三人並不知道這些遺物到底有什麼用處。隨後在比爾和芙蓉的婚禮上傳來訊息:伏地魔攻占了魔法部,魔法部部長魯弗斯·斯克林傑死了。哈利三人被迫逃離,輾轉躲入格里莫廣場12號的老房子——原鳳凰社總部。偵查了一個月之後,三人潛入魔法部偷出了一個魂器——掛墜盒, 但在幻影移形時不慎順帶牽連進了食死徒亞克斯利,致使後者看見了他們的住處——格里莫廣場12號。三人組被迫在各地逃亡。

雖然成功找到了一個魂器,但他們卻不知道怎樣銷毀它,三人意志消沉。再加上一路赫敏對哈利的關照,受傷的羅恩心中極度不平衡,在與哈利大吵一架後離隊。哈利和赫敏終於決定前往戈德里克山谷。在那裡,兩人遇到一個“老婦人”——著名魔法史專家巴希達·巴沙特。 哈利以為她是鄧不利多的老朋友,便跟她回家,想探究格蘭芬多寶劍的下落。誰知老婦是毒蛇納吉尼假扮的,真正的老婦早已被殺。經過一番惡鬥,兩人僥倖逃生。不幸的是在戰鬥中哈利的魔杖被赫敏不慎折斷了,且無法修復。

經此遭遇後,兩人在迪安森林裡宿營。 一天晚上,哈利在帳篷外放哨時,突然看見一隻牝鹿守護神,並在它的帶領下找到了格蘭芬多寶劍。劍沉在樹林裡冰凍的水潭下,哈利脫了外衣潛到水裡尋找寶劍,但是哈利脖子上的魂器卻用鏈子勒住了哈利,差一點讓哈利溺死在水中。關鍵時刻羅恩現身,救了哈利,並一鼓作氣消滅了魂器,二人組終於還原成三人組。隨後,赫敏提出了下一步的任務:找到盧娜·洛夫古德的父親,討教一路上出現過多次的神秘符號的涵義。

在洛夫古德家中,通過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的敘述,三人終於了解了傳說中的死亡聖器——老魔杖,復活石和隱形衣。然而由於盧娜被魔法部抓走,謝諾菲留斯為救女兒出賣了哈利,三人組經過一番惡鬥後被俘,搜捕隊將他們帶到了馬爾福家,經受審訊、折磨。絕望中哈利拿出了小天狼星送給他的魔鏡碎片向外求救,卻不想多比意外現身。在多比的幫助下他們幸運逃脫,但在幻影移形時多比卻被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的小刀擊中犧牲。多比被安葬在比爾和芙蓉的新家貝殼小屋旁,而伏地魔終於撬開鄧布利多的墳墓,取走了老魔杖。

下部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文海報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文海報

哈利讓拉環(一個妖精)帶他們到古靈閣里,去找一個伏地魔的魂器:金杯。但是拉環卻叫來了古靈閣的保全。千鈞一髮之際,三人跳上一條火龍飛走了。飛到湖上之後,哈利等三人跳下去了,之後又從霍格莫德回到了有求必應屋。當斯內普把學生召集起來開會時,哈利和納威等人進入了禮堂。麥格教授為了保護哈利,把斯內普打跑了。哈利波特又在有求必應屋找到了另外一個魂器,但馬爾福、克拉布、高爾也跟了進來,並放了一股厲火點燃了有求必應屋,最後,在羅恩和赫敏的幫助下,逃出了屋子,並用密室中死蛇怪的牙齒把拉文克勞的冠冕也銷毀了。哈利通過思想知道了伏地魔的另外一個魂器是那條蛇,但也讓伏地魔發覺了他們的行動。哈利又一次進入伏地魔的思想後推斷出他的位置,三人來到了此地。他們看到伏地魔命令毒蛇除掉斯內普,奪得魔杖。彌留之際,斯內普把記憶送給哈利,原來他一直愛著哈利的母親莉莉,因此從來都是站在鄧布利多一邊。 哈利勇敢的站出來獨自去與伏地魔戰鬥,發現海格被押作人質。哈利一現出身來就被一咒擊倒,醒來時彷佛進入一個生與死的邊緣,碰到已死的鄧布利多。哈利發覺咒語正巧擊潰了藏在自己體內的那一部分伏地魔的靈魂。伏地魔命令海格把貌似死了的哈利帶回霍格沃茨,殺殺士氣。哈利趁亂逃往霍格沃茲大殿與眾人會合。納威敏捷地抽出格蘭芬多劍,並在之後的打鬥中,千鈞一髮之際砍掉了毒蛇納吉尼的腦袋,救下了羅恩和赫敏,這樣,藏在毒蛇體內的伏地魔最後一個魂器也被毀掉。哈利在大殿裡面直面伏地魔,老魔杖在伏地魔手中。哈利推測老魔杖原來的主人不是斯內普而是馬爾福,解除鄧布利多武裝的是馬爾福,而斯內普只是依照鄧布利多的願望把他殺掉。然而在馬爾福莊園裡解除掉馬爾福武力的人卻是哈利,所以老魔杖真正的力量在哈利這裡。所以伏地魔用老魔杖對哈利施死咒時,哈利用繳械咒讓死咒又反彈到伏地魔身上,伏地魔就這樣死。

19年後,哈利和金妮有了三個孩子:詹姆,阿不思和莉莉,而羅恩和赫敏也有了兩個孩子:羅絲和雨果。兩家人在國王十字車站送孩子去霍格沃茨學校,在這裡他們遇見了不少故人。火車徐徐地開走了,哈利摸著前額上的閃電形疤痕。19年了,這塊疤痕再也沒有痛過。一切都好。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吳磊第一部
赫敏·格蘭傑艾瑪·沃特森黃鶯----
羅恩·韋斯萊魯伯特·格林特沈達威----
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海倫娜·伯翰·卡特王建新----
魯弗斯·斯克林傑比爾·奈伊王瑋----
莫莉·韋斯萊朱麗·沃特斯章海虹----
金妮.韋斯萊邦妮·賴特葉露----
伏地魔拉爾夫·費因斯王肖兵----
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阿倫·瑞克曼劉風----
弗農姨父理察·格雷弗斯胡平智----
盧修斯·馬爾福詹森·艾薩克劉家楨----
達力·德思禮哈利·米爾林胡平智----
赫敏的媽媽米歇爾·菲爾利丁建華----
佩妮·德思禮菲奧娜·肖--------
德拉科 馬爾福湯姆·費爾頓陳功----
納西莎·馬爾福海倫·麥克洛瑞--------
蟲尾巴蒂莫西·斯波陳兆雄----
亞克斯利彼得·穆蘭--------
鄧布利多教授麥可·剛本劉彬----
魯伯·海格羅彼·考特拉尼程玉珠----
弗萊德·韋斯萊詹姆斯·菲爾浦斯海帆----
喬治·韋斯萊奧立佛·菲爾普斯海帆----
亞瑟·韋斯萊馬克·威廉士余冠廷----
金斯利·沙克爾喬治·哈里斯胡平智----
蒙頓格斯·弗萊徹安迪·林登程玉珠----
比爾·韋斯萊多姆納爾·格里森--------
芙蓉·德拉庫爾克蕾曼絲·波西--------
尼法朵拉·唐克斯娜塔麗·特納丁建華----
萊姆斯·盧平大衛·休里斯s張欣----
奧利凡德先生約翰·赫特--------
馬克西姆夫人弗朗西斯·德·拉·圖瓦--------
盧娜·洛夫古德伊文娜·林奇詹佳----
謝農費里厄斯·洛夫古德瑞斯·伊凡斯劉彬----
克利切西蒙·邁克伯尼劉家楨----
納威·隆巴頓馬修·萊維斯楊海音----
西莫·斐尼甘戴文·穆雷--------
奈吉爾威廉姆·麥靈--------
科馬克·邁克拉格弗雷迪·史卓瑪--------
拉文德·布朗傑西·卡芙--------
張秋梁佩詩--------
凱蒂·貝爾喬治娜·雷尼達斯--------
帕德瑪·佩蒂爾阿芙珊·阿扎德--------
多洛雷斯·烏姆里奇伊梅爾達·斯湯頓--------
艾伯特·朗科恩大衛·歐哈拉--------
雷·凱特莫爾斯戴凡·羅德里--------
斯蓋伯尼克·莫蘭--------
多比托比·瓊斯--------
馬法爾達·霍普柯克蘇菲·湯普森--------
瑪麗·凱特莫爾凱特·弗黎特伍德--------
格里戈維奇拉德·舍博德茲加--------
詹姆斯·波特安德爾·羅林--------
莉莉·波特傑拉丁·薩莫維爾--------
麗塔·斯基特米蘭達·理查森--------
芬里爾·格雷伯克大衛·勒格諾--------
角色演員配音備註
哈利·波特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吳磊第二部
羅恩·韋斯萊魯伯特·格林特沈達威----
赫敏·格蘭傑愛瑪·沃森黃鶯----
伏地魔拉爾夫·費因斯王肖兵----
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阿倫·瑞克曼劉風----
納威·隆巴頓馬修·萊維斯桂楠----
德拉科·馬爾福湯姆·費爾頓翟巍----
阿不思·鄧不利多麥可·剛本程玉珠----
盧娜·洛夫古德伊文娜·林奇詹佳----
拉環沃維克·戴維斯胡平智----
盧修斯·馬爾福詹森·艾薩克劉家楨----
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海倫娜·伯翰·卡特王建新----
米勒娃教授瑪吉·史密斯丁建華----
金妮·韋斯萊邦妮·賴特葉露----
萊姆斯·盧平大衛·休里斯張欣----
阿不福思·鄧布利多塞倫·希德劉彬----
莫莉·韋斯萊朱麗·沃特斯章海虹----
金斯利·沙克爾喬治·哈里斯胡平智----
海倫娜·拉文克勞凱莉·麥克唐納葉露----
納西莎·馬爾福海倫·麥克洛瑞章海虹----
奧利凡德先生約翰·赫特桂楠----

職員表

原著J·K·羅琳
導演大衛·葉茨
副導演(助理)湯姆·布朗、格倫·卡羅爾
編劇史蒂芬·科洛弗、J·K·羅琳
攝影愛德華多·塞拉
配樂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
剪輯Mark Day
藝術指導斯圖爾特·克萊格
美術設計安得烈·阿克蘭斯諾
服裝設計瑪麗·菲舍爾
視覺特效提姆·伯克、格雷戈·巴特勒

角色介紹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 演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這個戴著眼鏡騎著飛天掃帚的小男孩,在出生後的每一分一秒,都在艱辛的成長與頑強的抗爭。他將要面對自己最後的命運——與伏地魔的正面對決。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赫敏·格蘭傑 演員艾瑪·沃特森
雖然是麻瓜出身,但赫敏的魔法實力在霍格沃茨卻是名列前茅,也許她沒有哈利波特與生俱來的靈氣,但她卻有著別人不及的勤奮和好學。當年的小姑娘已經成長為性感的女巫。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羅恩·韋斯萊 演員魯伯特·格林特
羅恩是“魔法三人組”中永遠的配角———他既沒有像哈利那樣在襁褓中就跟伏地魔“對決”的顯赫過去,也沒有能力像赫敏那樣在團隊每次遇到危機時都想出辦法解決,但他對夥伴的忠誠與信任以及多年的默契讓他們最終結果了伏地魔。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伏地魔 演員拉爾夫·費因斯
原名湯姆·馬沃羅·里德爾,被稱為“史上最危險的黑巫師”,一般人不敢說這個名字,而且這個名字在後期被下了咒語保護,一說出就會打破魔法保護,造成魔法擾動,方便食死徒追蹤。

音樂原聲

1 The Elder Wand10 Bathilda Bagshot19 Death Eaters
2 Farewell To Dobby11 Godric's Hollow Graveyard20 The Will
3 Rescuing Hermione12 The Exodus21 Harry And Ginny
4 Captured And Tortured13 Ron Leaves22 At The Burrow
5 The Deathly Hallows14 Fireplaces Escape23 Sky Battle
6 Lovegood15 The Locket24 Polyjuice Potion
7 Ron's Speech16 Detonators25 Snape To Malfoy Manor
8 Destroying The Locket17 Ministry Of Magic26 The Oblivation
9 Hermione's Parents18 Dobby

獲獎記錄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第83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視覺效果2項提名

第37屆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最佳奇幻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特效五項提名。

第 58屆音效剪輯者協會(MPSE)“金捲軸”獎最佳劇情片音樂剪輯,最佳電影對白剪輯2項提名。

第9屆美國電影視覺效果工會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畫角色(多比),最佳動畫角色(克利切)三項提名。

幕後製作

經歷了前幾部的文戲鋪墊,哈利·波特將在《哈7-下》里迎來與伏地魔的最終決戰,精彩的魔法與特效場面堪稱本片最大的看點。在過往的“哈利·波特”電影裡面,巫師間的戰鬥大多只為魔杖以及各種咒語,而在《哈7-下》里,正邪兩方的對決也終於演變成為了痛快淋漓的群毆。片中的“霍格沃茨保衛戰”可謂極其宏大,面對伏地魔與大批食死徒的圍攻,麥格教授喚醒了石頭巨人,師生們則共同用一道咒語,在霍格沃茨上空構築起了一道漫天炫目的保護罩。相較這些激動人心的震撼畫面,哈利·波特與伏地魔的終極決戰,更成為了整部電影最宏大的篇章。平均每十分鐘就有一場的魔法大戰,眾多的打鬥場面也讓觀眾大呼酣暢淋漓,“之前幾部‘哈利·波特’電影的遺憾,都在這部《哈7-下》里得到了最壯觀的彌補。”

十年的哈利·波特,從開始到結束,見證一個魔法的時代。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自2001年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始以來,這個系列成為了新世紀以來電影中的一個神話,橫掃全球的十年里,《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成為了影史上最為賣座的電影系列,7部真人電影累計超過60億美元的票房成績,讓《哈利·波特》系列成為了一個無法企及的神話,更強勢的帶動了魔法電影的中興。對於這部電影在全球取得的巨大成功,在系列中扮演男主角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說道:“現在回想起一開始出演哈利·波特我的感覺就好像在做夢。很多事情都是我不曾想到的,例如一部又一部電影公映之後引起的轟動,還有小說的暢銷,很多小說的讀者給我寫信,還有電影的觀眾,有看了電影而回頭去看書的人,也有看了書而後開始看電影的讀者……十年來,這部電影帶給了許多觀眾感動與快樂,作為參加了這部電影的演員,我感到非常光榮,同時也有遺憾,因為這套電影系列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它就要來到我們面前,然後和我們說再見了。”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被翻譯成近七十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四億多冊,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場銷售類圖書首位,而巨大成功的背後就是書籍的靈魂——J·K·羅琳。每一部小說變成電影的改編過程,J·K·羅琳都或多或少的進行了參與,對於這些電影以及最新一作《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J·K·羅琳評價道:“《哈利·波特》陪伴我度過了人生的許多起起落落。這是一個我在火車上突然想到的故事,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日後這個故事所給我帶來的人生的變化。我對電影其實並不是很熟悉,所以當有電影製作方找到我,希望把哈利·波特改編成電影之後,我對他們說,我沒法寫電影劇本,但我願意提供一切來幫助電影完成。所以在這些年來,製作《哈利·波特》的電影也成為我寫書之外的一個重要工作,我會對電影提供一些我的意見,例如魔法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哈利·波特說一些話時候的語氣,電影要表現的故事情節應該怎么去取捨。這陪伴我度過了很多年,當去年有一天我呆在片場,看到導演說,拍攝完畢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我們在製作最後一部電影的時候,之前總是有很多不錯的點子積累下來,因為他們沒法放在電影裡,所以我們想某一天總可以放在電影當中,而這是最後一集,再不用就沒機會了。我對導演說,所以這一次,我們把所有的想法,都放進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里,它為電影系列做了一個完美的收場。”

從第一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起就參與本片編劇工作的史蒂芬·科洛弗,完整地見證了整個系列的誕生,對於最新的一集,史蒂芬·科洛弗說道:“這十年來,我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了《哈利·波特》系列上面。我所遇到的最大難點在於,原著是一部非常龐大,內容豐富,人物眾多的故事,而電影只有兩個小時,我甚至沒法合理的安排主角的故事推進,連哈利·波特想說清楚都顯得困難,那么那些配角又該怎么去處理呢?這是我在撰寫劇本的過程里,考慮得最多的事。不過我感到慶幸的是,幸好最後一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變成了兩部,這讓我顯得很從容,有更多的時間來把故事闡述完整。當然,如果是三部曲或者會更好(笑)。目前這樣的狀態我很滿意,最後一集裡我不用那么拚命的去講述主線劇情,我有更多的寫作空間來把故事充實,使無論原著的讀者還是純粹的電影觀眾都能感到滿意。所以這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會成為系列的完美結束。”

關鍵字:宿命與抗爭,友情與愛情

作為系列的終章,整個故事將在《哈利o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徹底結束,主創們在依依不捨的同時,也開始對劇情和人物進行了剖析。談起哈利·波特這個角色,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說道:“哈利·波特是一個令人同情的小男孩,他經歷了很多磨難,在這些困境裡逐漸的成長起來,直到現在才和伏地魔進行正面的對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被不少人當做一部動作片來觀賞,但要是拿它跟下一集來做比較,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等到下一集,因為情節線索已經在這集打好了基礎,剩下的就是全情投入地享受那瘋狂的動作場面了。這次的畫面氣勢磅礴,哈利·波特之前那么多年的各種怨氣和想發泄的都在這一集理爆發,而他的友情、愛情,還有和母親的故事,也成為了這一集訴求的一個重點。”

雖然《哈利·波特》系列是一部兒童文學,但是電影的整體風格卻在不停的成人化、黑暗化,相較前7部,《哈利·波特》終結篇中黑暗詭異的氛圍也達到了極致,廝殺、逃亡、血腥充斥其中。其實從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開始,很多觀眾就反映電影的風格日趨黑暗,童趣漸少。飾演食死徒的尼克·莫蘭曾回憶道:“我拍的那些場景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黑暗。當我去看片子的時候,他們已經剪掉了一些太過血腥的,我後來問起製片人大衛·海曼,‘喔不,為什麼要刪掉?’他回答說,那明顯就像是在看《電鋸驚魂》。”

對於這一點,本片導演大衛·葉茨也毫不諱言:“的確如此,《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已經不再是像過去那樣適合10歲的小孩子看的電影,它已經和哈利·波特一起長大了。這樣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故事裡,哈利·波特也在不斷的成長,他必須從童年裡走出來,面對成年世界的兇險殘酷。其實故事已經非常的童話化,但如果我們在表現風格上還跟童話一樣,那么這樣做對觀眾是不公平的,觀眾必須看到成長之後的哈利·波特,如何從童話走向現實。其實,這部電影只是在大概的氛圍上有一種陰鬱的感覺,我們很嚴格的按照電影尺度進行剪輯,絕對不會有血腥殘忍的畫面出現,這是一個底線。整體來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一部令我沒有遺憾的作品,我盡力讓這部系列的終章呈現出了我心目里的完美姿態。”

扮演赫敏的愛瑪·沃森,也對本片的影像風格和故事情節大讚不已:“我在看完小說之後,一直在腦海里猜想這個故事會怎樣去結尾,直到我在片場拍攝的時候,心中還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地方。終於拍完了,那一天我感覺自己就像要退休一樣,赫敏的世界就要離我遠去了。我迫不及待的看了初剪版本,很長,但我每一個鏡頭都不覺得是多餘的,因為那些故事充滿了回憶,而且令我激動感慨,以至於我在看最終影院上映版本的時候非常的不捨,我覺得還有好多好多故事值得放進電影裡,讓觀眾看到。這部終章的風格在真箇系列裡是最凌厲的,它幾乎讓我對過去熟悉的《哈利·波特》電影刮目相看,尤其是魔法場面,這次的製作規模超出了我的想像。它將是一部我無論將來再經歷什麼樣的事都會永遠銘記的電影。”

製作發行

國家日期國家日期
中國2010年11月19日瑞士2010年11月28日
美國2010年11月19日紐西蘭2010年11月28日
德國2010年11月27日俄羅斯2010年11月28日
埃及2010年11月27日芬蘭2010年11月29日
比利時2010年11月27日巴西2010年11月29日
希臘2010年11月28日英國2010年11月29日
哈薩克斯坦2010年11月28日西班牙2010年11月29日
阿根廷2010年11月28日波蘭2010年11月29日
斯洛伐克2010年11月28日義大利2010年11月29日
荷蘭2010年11月28日立陶宛2010年11月29日
波多黎各2010年11月28日保加利亞2010年11月26日
捷克2010年11月28日日本2010年11月27日

票房資料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首映會宣傳照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首映會宣傳照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在北美地區開映午夜場票房達二千四百萬美元,打破先前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最高午夜場開映紀錄保持者《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的2200萬的票房紀錄。本片也成為午夜場排行第三高票房紀錄,僅次於《暮光之城:蝕》和《暮光之城:新月》,分別為3000萬和2600萬美元。然而,在IMAX廳院的表現上,本片以140萬超越《暮光之城:蝕》100萬美元的票房紀錄。電影開映當日北美票房總計6120萬美元,在單日票房排行第五;前面分別為《暮光之城:新月》(7270萬美元)、《暮光之城:蝕》(6850萬美元)、《黑暗騎士》(6720萬美元)和《變形金剛:墮落者的復仇》(6200萬美元)。不過仍成為哈利·波特系列中,最高單日開映票房記錄,超越《混血王子的背叛》的5820萬美元。

北美周末票房總計1.25億美元,使得成為在系列電影最高首映當周票房記錄,打破《哈利·波特與火焰杯》1.02億美元的紀錄。

同時成為十一月開映票房紀錄第二高,僅輸給《暮光之城:新月》的1.428億美元。 而在全美周末票房紀錄中排行第六高,在全美2010年電影排行第二高,僅次於《鋼鐵俠2》的1.281億美元。 英國部分,電影分別打破周末三日的票房紀錄,三天內達1830萬英鎊,前紀錄者為《火焰杯的考驗》的570萬英鎊。

海外地區,本片首周估計收益2.05億美元,在海外開映首周票房排行第四高,次於《混血王子的背叛》(2.36億美元)、《蜘蛛俠3》(2.305億美元)、《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2.16億美元);2010年發行電影票房排行第一,以及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排名第二高,僅次於《混血王子的背叛》。

全球首周票房統計3.301億美元,在歷年票房排行第五;在前分別《混血王子的背叛》(3.94億美元)、《蜘蛛俠3》(3.817億美元)、《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3.44億美元)和《鳳凰社的密令》(3.327億美元);在系列中全球票房為第三高。

全球票房$955,001,070,在2010年票房成績中位列《玩具總動員3》和《愛麗絲夢遊奇境》之後。

第二部午夜場收穫4350萬美元打破《暮光之城3:蝕》3000萬的票房記錄;開畫日9210萬打破《暮光之城2:新月》7270萬的記錄;開畫周收穫$169,189,427打破《魔境夢遊》的1.16億的3D電影開周記錄;打破《黑暗騎士》的1.584億的7月開畫記錄;

首周的全球票房約為4.8億美元,創造了新的首周票房紀錄。

美國海外首周票房3.07億美元,打破《加勒比海盜4》2.6億的記錄;

創法國、義大利、瑞典、俄羅斯、丹麥、比利時、芬蘭等國的首映日票房紀錄。

影片評價

劇情平淡 缺乏懸念

影片圍繞著鐵三角的大逃亡而展開,電影在無休止的切換場景,逃亡、戰鬥、尋找線索,然後影片就結束了,連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特森都曾坦言,影片就像是一部公路片。影片過於平淡的情節頗有微詞,認為全片的走勢平鋪直敘,缺乏懸念,過分交代了外來細節、人物、次要情節及次次要情節,戲劇衝突的著力點和節奏的把握不準確。比如:下部中揭開斯內普身份之謎時,跳轉很快,而且原著的一些關鍵描寫被省略;哈利昏迷後在國王十字車站重見鄧布利多,原著中許多重大問題(大難不死緣由、鄧布利多與格林德沃之戰、孿生魔杖、死亡聖器等)本應在對話中得到解答,可影片居然只是短短結束。總的來說,影片藝術構思不太理想。

而對於沒看過原著、甚至沒看完整前幾部影片的觀眾來說,在理解上也有一些費力,魂器究竟是什麼、出場人物的身份、魔法部的內部鬥爭都是未解之謎。不過如果專注於正邪對決戰鬥場面的話,這些細節並不影響觀影。而在介紹"死亡聖器"這一重要概念時,影片也巧妙地採用了富有中國水墨剪影的一段動畫形象說明,以幫助很多對原著陌生的觀眾更好地理解影片。

影片承上啟下

影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只見灰暗陰冷的樹林裡面,“魔法三人組”正在奪命狂奔,前景更可看見星星點點的火花,頓時凸顯出了這集電影中的危機四伏、困難重重。影片承接上部的鄧布利多校長之死,終於24章伏地魔搶走長老仗,其故事情節急轉直下、跌宕起伏,卻更為黑暗。也為2011年上映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格蘭芬多寶劍之爭和斯內普身份問題的明朗化、神秘化做鋪墊,也為哈利·波特與伏地魔的“最終決戰”養精蓄銳。影片設定的懸念,將更加吸引觀眾。

被贊最精彩

影片中赫敏為她的父母抹去記憶、小精靈多比的英勇犧牲、羅恩與赫敏的吻戲都讓觀眾難以忘記,更有大量冬粉激動表示自己迫不及待的看到《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的急切想法。在得到影迷肯定的同時,很多影評人也對《哈7上》充滿讚譽,贊這部電影是迄今為止最精彩的一部“哈利·波特”電影,甚至比之前最受讚譽的《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終極之戰慘烈恢弘 動作場面全程“無尿點”

完結篇主要圍繞魂器和哈利與伏地魔之間的終極大戰展開,影片中加大了動作戲的部分,全片幾乎每十分鐘就有一場精彩的打鬥場面,再加上鐵三角古靈閣逃生、霍格沃茨大戰、終極對決等大場面,更是讓觀眾目不暇接,完結篇被稱為“魔幻戰爭史詩片”。

書中對終極大戰的描述很混亂,而電影就拍得很有條理。特別是伏地魔率領食死徒、巨型蜘蛛、巨怪向學校發起猛攻,麥格教授等人誓死保衛學校,並首次使用“石墩出動”的咒語,召喚出幾百年來一直守衛在城堡上的石頭武士,場面恢弘十分震撼。導演大衛·葉茨為了營造壯闊的戰爭效果,專門建造了峭壁和庭院這些原著中沒有的場景,哈利與伏地魔的最終決戰也出人意料的精彩(對比原著不難發現)。

完結篇連發“催淚彈” 斯內普之死最動人

完結篇淚點不斷,再加上告別情緒,不少女性觀眾都是哭紅了眼睛走出影院。特別是斯內普之死令人十分動容,伏地魔為了要獲得斯內普擁有的老魔杖,讓毒蛇納吉尼殺死了斯內普教授。而哈利透過斯內普的眼裡流出的記憶讀到了“混血王子”的故事,終於知道了斯內普對哈利媽媽莉莉的永恆的愛意(尤其是斯內普召喚出的守護神——與莉莉相同的銀色牝鹿),而且斯內普甚至將這份愛轉移到哈利的身上。19年後鐵三角在九又四分之三車站的重逢以及麥格教授、納威在片中的勇敢都令觀眾十分難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