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大王歷險記[拉斯培和戈·比爾格創作童話]

吹牛大王歷險記[拉斯培和戈·比爾格創作童話]

《吹牛大王歷險記》是德國拉斯培和戈·比爾格根據18世紀德國男爵敏希豪生講的故事來編寫,經再創作而成的童話。該童話首次出版於1786或1787年。 作品通過描寫敏希豪生男爵的遊歷故事,刻畫了一個既愛說大話又機智勇敢、正直熱情的神秘騎士形象。 這部童話故事新穎生動,誇張至極。童話充滿別出心裁、引人入勝的想像,大膽、出人意料而又合乎人們的心理邏輯,而且構思新穎,情節生動,語言雋永風趣。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吹牛大王歷險記》描寫一個名叫敏希豪生的男爵,自稱是世界上頂誠實的人,他以機智和侃大山聞名於世。他曾在俄國軍隊服役,參加過1735—1739年間的俄土戰爭。回到德國後,便從自己的經歷生髮開來,運用誇張和幻想,創造出一個個怪異的冒險故事。他很有口才,講起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童話所記述的,就是他講述的“冒險經歷”。

作品目錄

旅行故事

我的旅行情結熏板肉釣野鴨發瘋的大衣騎馬穿窗戶
敏豪森男爵在俄羅斯通條射山鶉忠狗傳奇自拉辮子出泥潭
完成一項善舉鞭笞黑狐狸八條腿的兔子淪為養蜂人
上帝保佑你歪打正著獵野豬追逐中的分娩蜂蜜獵狗熊
拴在十字架上的駿馬活捉公野豬茶桌上的馬術表演告別聖彼得堡
重獲駿馬鹿頭上的櫻桃樹戰爭與思考狹路奇遇
野狼拉雪橇打火石炸狗熊劈成兩截的馬奇怪的號角
老將軍頭上的酒氣冰凌取小刀不安分的手臂
眼睛爆出的火星徒手翻轉惡狼的內臟騎著炮彈飛行

註:目錄順序為從上到下

探險故事

第一次出海探險第二次出海探險第三次出海探險第四次出海探險第五次出海探險
飛翔的大樹引子地中海歷險記鳥槍射氣球作為公使赴大開羅
新酋長的誕生遭遇巨鯨智勇雙全的首領荒島奇遇招募五位奇才
獅入鱷口,漁翁得利風光無限的美洲熱情如火的波斯國王葫蘆助我出險境尼羅河歷險記
阿姆斯特丹博物館裡的奇特標本奇特的高空早餐海上風暴
第六次出海探險第七次出海探險第八次出海探險第九次出海探險第十次出海探險
打賭一位同伴講述男爵的冒險北冰洋之旅嗅覺靈敏的特雷第二次月球之旅
在義大利行善和遭劫對男爵力量的新考驗熊皮贈女皇墨西哥灣的暖流天狼星上的居民
蘇丹頒布追殺令造謠中傷和船長的妒忌高空翱翔月球生物的繁衍及特徵
同伴的家世“熊將軍”大駕光臨穿越世界的奇幻之旅
男爵先生繼續講述其冒險經歷
直布羅陀之旅
潛入西班牙軍營
投擲器的故事
騎海馬遨遊海底
海底生物新解
父親的愛情
飛翔的肉彈

參考資料

創作背景

吹牛大王歷險記有聲小說線上收聽下載 吹牛大王歷險記有聲小說線上收聽下載

敏希豪生確有其人。他生活於1720年到1797年間。他是18世紀漢諾瓦地區的一個莊園主,出身名門望族,是個男爵。此人確也兩度參加過俄土戰爭,喜好打獵,生性幽默,擅長講故事。他不是“吹牛大王”。吹牛大王的故事是蒐集和編撰者拉斯培教授附會在敏希豪生身上的。拉斯培學識淵博,才智過人,生性活潑。他因向英國人介紹德國浪漫主義詩篇,而於1788年獲得過大不列顛“享有極高榮譽的卓越的語文學家”的光榮稱號。他於1786年底或1787年初匿名在英國出版《吹牛大王歷險記》(其副標題為“敏希豪生男爵在俄國的旅行、戰鬥奇遇紀實”。為了適應英倫人的口味,又曾用過《格列佛還魂記》的書名),後來在英國再版了7次,其間,拉斯培不斷增加、擴充新的故事。再後來,德國的敘事詩人畢爾格(1747—1794)將其譯成德語,並做了增添、潤色工作,使敏希豪生的故事成為一個優雅、精美、漂亮、歡快、明朗、簡潔、詼諧、充滿幽默感也比較有規模的文本。這個文本容納了由畢爾格重新編寫過的幾乎所有歐洲滑稽笑話和童話。

除了拉斯培和畢爾格的版本以外,後人出了許多改寫本,其中流傳較廣者,一是德國的埃·戴·蒙德的改寫本,二是俄羅斯作家楚科夫斯基的改寫本。

人物介紹

敏希豪生

貴族男爵。敏希豪生男爵越是“誠實地”宣稱他的經歷都是真實可信的,讀者就越感到可笑。作者通過一個個形象誇張的故事,刻畫出主人公敏希豪生男爵這個滿不在乎而又一本正經的吹牛大王。讓讀者感到這個人就是人們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煞有介事地講述那些根本不可能發生的經歷,博得聽眾一笑的人,這種形象並不陌生。所以,敏希豪生男爵這個形象是受到讀者認可的。

敏希豪生顯然是個虛構的人物,他像維吾爾族的阿凡提、蒙古族的巴拉根倉和苗族的謊張三等機智人物一樣,是民間文學土壤上誕生的藝術典型。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這部作品不僅嘲笑、諷刺了德國封建貴族妄自尊大、說大話的惡劣風氣,而且以辛辣的筆觸、幽默的語言抨擊了封建主義的糜爛生活,揭發了他們掠奪百姓作外國炮灰的罪行,批判了神職人員的欺騙性,把貴族及其附庸的尊嚴面紗撕得乾乾淨淨。

藝術特色

全書以奇異的情節入手,讓人在普通生活細節中發現奇蹟,有一種人類征服自然的健康嚮往。另外在荒誕的外衣中包含著作者沉重的思考。結構獨特,是串珠體,短小、單純的小故事,既獨立成篇,又組合成陣,語言近口語,活潑而簡潔,形象性極強。

敏希豪生男爵既是精神天才、大力天才,又是江湖騙子。作品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民間文學的想像優勢,融想像於荒誕敘事之中,融誇張於想像邏輯之中,融詼諧幽默於離奇與現實的糅合之中,各種藝術想像的綜合性作用使主人公迅速獲得有利的偶然條件,從容不迫地擺脫逆境,獲得勝利。敏希豪森在任何場合都保持著鎮定、沉著,反應靈敏。《吹牛大王歷險記》的吹牛說謊是某種輕鬆的藝術。它把聽眾或者談者帶入牛皮的大氣層,那裡漂浮著人類的渴望,希望超越一切時間和空間。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男爵的歷險包括打獵,作戰,海上旅行,週遊世界,等等。這些荒 誕不經的故事,諷刺了十八世紀德國上層社會妄自尊大、說空話的惡劣風氣,不僅為兒童及童話作家,而且為廣大德國人民所喜愛。不過,用“寓教於樂”的態度來看,它沒有“重量”,它的“教育意義”已變得次要。但它確確實實是活生生的生活和機智的產物,比起那些“局限於願望滿足”、“帶有一點稚氣和奴性”、“沾染著受剝削階級特有的愚蠢”、“充斥著運氣、金銀、神奇的美餐和幸運的兒子——所有這個階級明顯缺乏的福氣”的迷信和傳奇(考德威爾語,見《幻象與現實》),它同時是自發和自覺的,它在想像力方面是豐富而新奇,甚至離奇的,在思想觀念和心態上是“解放”的。

作品影響

1786或1787年,《吹牛大王歷險記》出版後風靡英倫三島,共出了五版。

作品傳世以來,敏希豪森男爵的名字就成了愛編瞎話的人和吹牛家的代用語,革命導師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談到一個資產階級的小文人時就曾說:“這個人論撒謊真是個敏希豪森。”

《吹牛大王歷險記》在歐洲各國,特別是在德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們對他的故事津津樂道,喜愛有加,甚至達到痴迷的地步。1943年,有人根據這些故事,把其改變成電影劇本,並搬上了銀幕,還有作家將其改寫成戲劇和長篇小說。

作品評價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受人民口頭創作影響的)“最偉大的書本文學作品”。

作者簡介

作者之一,魯道爾夫·埃里希·拉斯培,1737年出生於德國漢諾瓦貴族家庭。他學識淵博,智慧過人,先後學習過礦物、地質、火山和語言學等。1767年,他擔任圖書管理員和黑森州加塞爾古代藝術文物保管員,同時兼任大學教授。

作者之二,戈特弗里特·奧古斯特·畢爾格(1747-1794),是德國狂飆突進時期敘事詩詩人。但他生活貧困,是一個薪水微薄的中級地方官員、沒有固定收入的哥廷根大學教師。他47歲就死於肺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