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都

吳曉都

吳曉都,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學術著作及譯著有:《俄羅斯詩神──普希金的詩歌》、《俄國文化之魂——普希金》《彼得大帝史》 等。

基本介紹

姓名:吳曉都

出生年月:1960年10月

籍貫:四川成都

學歷:文學碩士

職稱職務:副所長,研究員

中國外國文學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教授,中國俄羅斯友好協會理事,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理事、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俄羅斯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理論研究中心和比較文學研究中心成員

專業領域:文藝學、俄蘇文學

研究方向:俄羅斯、蘇聯文學理論和文藝創作及文化學

主要經歷

198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俄語系,1987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1990-1991年和1999-2000年先後在蘇聯普希金俄語學院和俄羅斯國立赫爾岑師範大學語言系訪學。

發表論文

[ 1] 《試論別林斯基的“激情說”》(《外國文學研究集刊》第13集)

[ 2]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再反思》 (載《二十世紀現實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 3] 《赫拉普欽科文藝思想概評》 (載《文學理論:回顧與展望》 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 4] 《巴赫金與文學研究方法論》(《外國文學評論》1995年第1期)

[ 5] 《“旅途”或“道路”在文學中的意義》(《國外文學》1995年第1期)

[ 6] 《文化的互融性和文學的獨立性》(《外國文學評論》1996年第3期)

[ 7] 《在民族文化的基石上博採眾長》(《社會科學戰線》1997年第4期)

[ 8] 《普希金敘事創作對俄國文學的意義》(《外國文學評論》1999年第3期)

[ 9]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國人文精神》(《國外文學》2001年第3期)

《列寧與20世紀大眾文化》 (《吉首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新俄國文論走向概評》(《學習與探索》2004年第2期)

《全球化歷程中的俄國現實主義文論》(《文藝理論與批評》2006年第4期)

《俄羅斯:還原還是更新》(《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2期)

《二十世紀國中俄文學革命比較》載《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跨文化“文學性”闡述的困惑與探索》載《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第二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大江健三郎與俄國文學觀念》載《大江健三郎文學研究:2006論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激盪的歲月脆弱的靈魂—帕斯捷爾納克和小說<日瓦戈醫生>新析》載《走近經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9年)日瓦戈醫生

《跨文化:俄國現實主義文論的旅行與重建》載《跨文化的文學理論研究》第三輯(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年6月)

《新時期普希金文藝思想研究概評》 載《外國文學研究60年》(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0年7月)

《思想的燈塔》 載《馬克思主義文學觀與外國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6月)

《略論列寧文藝思想的當代啟迪意義》 載《馬克思主義文學觀與外國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年6月)

專著書評

[ 1] 《俄羅斯詩神──普希金的詩歌》(海南出版社,1993年)

[ 2] 《俄國文化之魂——普希金》(山東畫報出版社,2006年)

[ 1] 《詩學的“散文”---什克洛夫斯基的<散文理論>》 (《外國文學動態》1997年第6期)散文理論

[ 2] 《璀璨的文化 凝重的沉思》 (載《解讀俄羅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學術隨筆

[ 1] 《文學的彼得堡》 (《文學理論與批評》2002年第3期)

[ 2] 《西伯利亞理髮師:俄國文化符號的電影版本》 (《文藝理論與批評》2002年第2期)

出版譯著

[ 1] 《彼得大帝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 2] 《陡度的規律》 (載《後現代主義》社科文獻出版社1993年)

[ 3] 《後現代主義:一種新的原始文化》 (載《後現代主義》社科文獻出版社1993年)

[ 4] 《電影藝術與電視美學札記》 (載《世界藝術與美學》第11輯 文化藝術出版社1991年)

[ 5] 《詩的隱居》 (合譯,華夏出版社,2001年)

[ 6] 《生活中的果戈理》 (合譯,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 7] 《解讀俄羅斯》 (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吳曉都,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學術著作及譯著有:《俄羅斯詩神──普希金的詩歌》、《俄國文化之魂——普希金》《彼得大帝史》 等。講有《俄國文學觀念三講》等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