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乾生

1974年起,任中共醴陵縣委副書記、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80年12月,任中共醴陵縣委副書記、縣長。 1985年,任中共醴陵縣(市)委副書記、中共醴陵縣(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933~1987)
高橋黃田人。出生貧苦農家。1951年參加革命,195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通訊員、區供銷社分部經理、區供銷社主任,中共高橋鄉黃田支部書記等職。
1961年起,在任中共軍山黨委書記期間,帶領幹部民眾,興建軍山水庫,拓寬、改直境內河道,分段作壩,綜合開發軍山河,既能防洪,又可灌溉、發電。植樹造林,封山護林,修築軍山至長嶺坳公路。按照農業“八字憲法”,改變軍山窮山惡水舊貌,生產發展較快,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吳作風民主,聯繫民眾,平易近人,善於團結髮揮一班人的作用;嚴於律已,廉潔奉公,發動全社幹部主動自查自清經濟問題,退賠糧、錢、工(分)物,“自覺革命”。1965年,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和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張平化,親臨軍山視察,總結推廣軍山“自覺革命”的經驗。《湖南日報》、《南方日報》等報紙均予推介。1966年,糧食總產354.7萬公斤,人平產糧566.5公斤,比1961年分別增長105%和98%。9月,任湖南省赴京因慶觀禮恰巧表團副團長,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接見。“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當作陶鑄的“黑爪牙”受到批鬥。1973年任水泥廠和氮肥廠廠長、中共黨委書記,和工人、技術人員一起,解決生產管理、技術、設備和資金等難題,為發展工業生產作出了貢獻。
1974年起,任中共醴陵縣委副書記、縣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為摸索水稻高產穩產經驗,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等方面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吳傾注心血先後主持修建周坊水庫、石亭電站、石亭淥江大橋、醴陵新街、建設山區等多項工程,對醴陵經濟建設生產重大影響。
1980年12月,任中共醴陵縣委副書記、縣長。兼管農業區劃工作,組織134人的專業班子,歷時近3年,較好地完成全縣農業區劃,評議資源數量和質量,總結農業生產經驗教訓,研究生產布局和農業分區以及各類商品生產的基地建設,為發展農業生產提供了科學依據。為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商品生產做了大量工作。
1984年,以大局為重,服從黨的分配,代理縣長。1985年,任中共醴陵縣(市)委副書記、中共醴陵縣(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支持新提拔的年青幹部開展工作。中共醴陵市風紀股長會先後被評為株洲市、湖南省先進紀檢組織。1986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委員會在華中、中南地區召開的紀檢信訪座談會,介紹工作經驗。1987年1月2日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