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神哲學院

吉林神哲學院

吉林神哲學院,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聖母山,始建於1844年。

吉林神哲學院位於吉林省吉林市聖母山,始建於1844年。
校徽校徽
歷史及概況
1、吉林農安縣小八家子拉丁修院:
現吉林神哲學院是由原吉林教區的神羅學院演變而來,而神羅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農安縣小八家子村的拉丁修院。拉丁修院由法籍李神父創辦,當時請一名朝鮮籍六品修士金大健(後來晉鐸,現已列入聖品)教授3名幼童學習拉丁文。創立之初是培養教友們的幼童學習拉丁文,學制為六年。以後由於交通不便,房舍不足等原因,於1856年遷移往遼陽地方的沙嶺。1878年在小八家子村又重設小拉丁修院;1896年遷往長春城;1898年又遷回小八家子村。1915年遷到吉林東關,始稱吉林神羅學院。
2、吉林市天主公教小神學院:
1915年成立,院址在吉林市東關羅昌街鼎仁胡同12號(舊址在今昌邑區41中學院內)。先是法藉神父古若瑟經手,1911年買地基組織施工,初建瓦房四合院布局,後經擴建、改建,總計房十六棟一百二十三間。學院名稱幾經變動,1915年至1927年間,名吉林神羅修院。1927年至1942年間,易名吉林神羅學院。1942年6月10日,易名吉林天主公教小神學院,這個名稱延用到1948年解散。這座學院辦學33年。歷任院長:第一任達系(法),1915年至1919年。第二任胡德馨(法),1919年至1927年。第三任古若瑟(法),1927年至1933年。第四任狄陶民(法),1933年至1937年。第五任慧化民(法),1937年至1940的,第六任貝爾德(法),1940年至1943年。第七任慧化民(法),1943年至1945年。第八任狄陶民(法),1945年至1948年。
修生每兩年招收一次,入院學生年齡在12至17歲之間,均系信徒子弟,自願入院,文化程度在國小六年以上,自備衣服,不收膳宿費和學雜費。由於入校生文化程度不齊,設國中預備班,兩年制,之後轉入國中班。學院分國中、高中兩部,各為三年,學制6年,入預備班者學制8年。六年制結業後有志從事宗教職業者,進哲學、神學預備班,同時學習拉丁文,一年修業轉入新京中央神學大修院。課程設定語文、算術、代數、幾何、三角、史地、生物、化學、簡易教義、楷書、音樂、法文、拉丁文。學院有教員6人,事務主任1人,採購員1人,工友6人。先後在學院任教的神父有郭振鐸(法)、郗聖疇(法)皮實秋(法)羅人(法),中國神父任教的有丁化南、劉殿墀神父。1940年聘四平教區加拿大籍修士巴德茂(數學)馬俊傑(法文)、侯啟民(生物)、莫濟民(拉丁文)、侯寶德(音樂)等5人任教,該5人1941年被日本驅逐回四平拘禁起來。1945年恢復自由後,巴德茂、侯啟民、莫濟民3人到學院任教到1948年。學於是1948年2月17日停課,修生各自回家,學院宣告解散。外籍人員除狄陶民外皆乘飛機回國。狄陶民移住吉林東關教堂。學院房舍全部出租或出借。1951年登記有院長狄陶民(法),教員5人、教務和事務主任各1人、修女3人、工友2人。學院存在期間,羅馬教廷每年補助2萬元美金。1911年至1931年間,每年3萬元官貼。1931年至1945年間,每年2404.89元偽滿洲國幣。1945年至1948年間,1.2億元國民黨政府幣。
吉林天主公教小神學院33年間,共招生近千人,其中被晉鐸者約40人。
3、中央神學大修院
1940年4月10日正式開院,院址在當時新京東光路302號,舊址在今長春市南關區平陽街曙光路中醫院處。早在1935年高德惠主教要求法國大主教索里奈,在吉林教區成立東北地區神學大修院,巴黎外方傳教會接受吉林教區的要求,1935年9月21日,法國里昂聖母升天會正式同意。11月16日聖母升天會會長和任教的第一批神父到達長春。1938年5月10日,按照德國人設計的圖紙,開始建築施工,1939年12月15日工程竣工。在竣工前的1939年11月16日,東北地區11個教區主教集會吉林教區主教府(該院由東北地區11個教區聯辦),審議升天會提出的神學大修院規程草案和管理法案。1940年4月10日,正式舉行開學典禮,修生52人,按年級分,哲學一年生26人,哲學二年生13人,神學一年生13人,修生來源按教區分,赤峰教區11人,撫順教區7人,熱河教區8人,吉林教區7人,林東教區1人,奉天教區10人,四平教區6人,齊齊哈爾教區2人。1940年7月14日高德惠主教為8名修生舉行“剪髮禮”,其中6名屬於吉林教區,2名分別是熱河和赤峰教區。1943年末至1944年初,首批修生8人分別接受六品禮和祝聖神父禮。中國藉修生被祝聖為神父者4人,即農安小八家子的王維民,懷德齊家窩堡的齊光,黑龍江省海北鎮的李金河和陳至聖。神修院的主要課程有教義神學、倫理神學、辯護學、聖經、法典、教父學等,所使用的課本文字和授課語言皆是拉丁文。
中央大神學修院教職員工們是法國聖統母升天會修士,院長黃吉裳,聖母升天會會長兼教務長雷弘道,聖母升天會副會長兼哲學教授麥雙岐:倫理神學教授牧夢漁、龍在天;聖經和宗教音樂教授善爾庶;教義神學教授路正義(1945年8月病故於長春)、巴郎;財政經理卜仁域。這些人員於1947年9月回國,學院自行解散。
吉林神羅學院,在辦學期間,共招收修生近千名,為吉林教區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神職人員,其中較出名的有:于斌主教、劉殿墀主教、李雪松主教等等。
4、吉林神哲學院
“文革”後,落實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為了更好地培養本教區的神職人員,吉林教區李雪松主教決定重建神學院,1987年11月10日開始,暫寄居於長春教會。呂隱聲院長神父在教室里領導大家做了晚禱,從此天國福音的傳播媒介在這裡孕育成長。
神學院起初的修生共15名,其中一部分是來自八六年預備班的成員。別一部分是八七年招收的。最大年齡35歲,最小年齡16歲。首任院長呂隱聲神父。
1990年7月神學院由長春市遷至吉林市聖母山。
1990年10月招收第二批修生,共廿二人。
吉林神學院從八七年至九0年共招收三十七名學生,分別於九二年與九五年畢業,首屆畢業生十二名,第二屆畢業生十四名。他們分布於吉林教區各地,發揮著積極的傳教作用。有的出國留學已經回來,為教區工作,有的在神學院任教學工作。
吉林神哲學院曾於1997年9月,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十周年”慶祝活動,並出版《十年足跡》以示紀念。現在修院主辦的院刊《晨曦》,已與廣大教友見面,豐富了修生們的修院生活。
神學院是靈修園地,也是生活樂園。修生們胸有宏圖大志,因此他們的生活十分充實。他們除了刻苦學習,潛心祈禱以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業餘生活。為能承擔起教會未來的使命,吉林神學院的修生恆常祈禱,習行讀經,勤領聖事。每年有十一天的避靜,數次的朝聖與聖經分享活動。每天有三個多小時的祈禱。此外,每天還有一些修生個人自由的祈禱活動。這是他們別於一般院校學生的重要特色。
修院位於聖母山東北面的山坡上。1990年,先建了四百多平方米的平房;1994年,在德國傳教機構的資助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又增建了一棟一千六百多平方米的綜合性樓房。現在的修院,師資及辦學設備漸漸趨向完善。我院自建院以來共招生200餘人,已畢業55人,已晉鐸49人,這些人在吉林教區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