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縱還是連橫:世紀末的霸權興衰

合縱還是連橫:世紀末的霸權興衰

3·1 5·1 8·1

簡介

作 者: 劉靖華,等 編
叢 書 名:世界正在發生什麼叢


出 版 社: 武漢出版社
ISBN:9787543017313
出版時間:1998-01-01
版 次:1
頁 數:238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一個國際體系的穩定主要來源於兩種途徑:一個是均勢,一個是霸權。均勢是多種力量的妥協,霸權是單一力量的支配。霸權的興起是一個國家財富和力量擴張進而支配國際秩序的結果。但是,一個崛起的強國擴充其軍力以保衛日益廣泛的經濟利益,尋求擴大領土的控制權,並擴展對國際經濟的控制,如果它所付出的成本超過了從其掌握的資源中的獲利,進而削弱了它的實力,最後也就導致了霸權的衰落。中國的古訓說:其興也勃焉,其衰也忽焉。著名學者喬治·莫德爾斯基在《世界政治的長周期》一書中認為,歷史上一場大的全球戰爭開始一個長周期即霸權周期。即經過戰爭,一個國家取得霸權並利用戰後的和平協定使其獲得的優勢合法化。根據莫德爾斯基的理論,霸權周期一般為一百年左右。從16世紀開始,分別是葡萄牙、荷蘭、英國和美國獲得了百年周期的霸權。但是,霸權從本質上說是一種零的博弈,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作者簡介

劉靖華,1964年生,198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先後獲法學學士和國際關係學碩士學位。1995年赴美國哈佛大學作訪問研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多年來從事國際問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00篇,專著和譯著5部。專著曾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首屆青年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譯著《新現實——走向21世紀》獲法蘭克福國際優秀圖書獎。

目錄

第一章 外景與道具:現實世界的肖像
1·1 國家行為是一道難解的方程
1·2 歷史經驗中演化出來的制度力量
1·3 “國家的自我”是什麼
1·4 國家是算經濟帳的
第二章 財富與權力:霸權興衰的邏輯
2·1 霸權興衰就像四季交替
2·2 有硬霸權也有軟霸權
2·3 霸權衰落的根源
2·4 反對霸權,和平增長:中國的啟示
第三章 依賴與成本:誰也離不開誰的麻煩
3·1 馬韁繩的啟示
3·2 戰爭與和平同貿易有關
3·3 “商業自殺”是如何產生的
3·4 相互合作還是“囚徒困境
第四章 墮落與危險:布熱津斯基的警告
4·1 理性也是危險的嗎
4·2 價值觀的危機與霸權衰落
4·3 布熱津斯基的戰略設計
4·4 戰略家的哲學困厄
第五章 權力與道德:基辛格的平衡術
5·1 外交是務實藝術,不是道義表演
5·2 重要的是揭開道義外交的神話
5·3 反思冷戰,意味深長
5·4 基辛格的平衡術
5·5 基辛格不是披心尚隱的人物
第六章 文明與利益:亨廷頓的驚人藥方
6·1 什麼是文明衝突論
6·2 亨廷頓的理論是不能成立的
6·3 “黃禍”和“綠禍”都是捏造的
6·4 亨廷頓本來就是個現實的人
第七章 接觸與遏制:西方的兩手策略
7·1 輿論和媒體充當急先鋒
7·2 “接觸”與“遏制”的兩手策略
7·3 回顧冷戰:中國的得失
7·4 古生物學家觀點的啟示
第八章 光榮與夢想:亞洲與中國的未來
8·1 關於“亞洲的世紀”的討論
8·2 美日聯手,意在亞洲
8·3 日本別有所圖
8·4 東協的合縱連橫
8·5 歐盟搭車而來
8·6 歷史激盪中的抉擇

前言

這是一套為青年和幹部編輯的叢書,因為他們對二十一世紀中國的前途負有責無旁貸的歷史重任。再過幾年,人類將進入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將是人類更大發展和進步的世紀,也是競爭更加激烈的世紀。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在積極為爭取自己的二十一世紀位置努力準備著。誰作好準備,誰準備充分,誰將是勝者。“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華古訓在這個時刻,字字尤其扣人心扉。回溯我們中華民族,十九世紀是歷盡屈辱的世紀,二十世紀是內憂外患的世紀,苦難的中國終於在二十世紀末獲得一次大發展的機遇。現在站在新世紀的大門口,全民族都在深思: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將是什麼樣子?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又將是什麼樣子?我準備為這個世界和我們可愛的中國貢獻些什麼?

精彩書摘

在世界政治這門學問中,“三十年戰爭”(1618-1648)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點。英格蘭、法蘭西和德意志的統治者們於1648年簽訂了威斯特發里亞和約。從此一個以現代民族國家為行為主體的國際秩序開始形成,主權觀念開始誕生。民族國家及其相互關係形成了世界政治。三百多年來,隨著國家間權力、利益和價值觀念的不斷分化組合和互動作用,這個國際秩序也經歷了各種複雜的演變,其最終結果迄今尚無分曉。但可以肯定的是,擁有領土、政府、人民的主權國家是最高權力的體現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支配著我們生活於其間的國際體系。
近幾十年來,世界政治中出現了一些變化,例如利益集團和跨國公司對國家行為和政策選擇越來越有影響力。但這一趨勢從全球角度看並未動搖和瓦解國家體系的存在和延續。有些學者認為,應該將國際政治研究的重心放在對政策有影響的“個人”身上,以人的思想、意志、偏好來取代民族國家這一抽象概念。然而,個人離開某種團體則無法對政策產生作用,實際上還是一種利益集團行為。國家安全與實力,戰爭與和平,這些與人民生活休戚相關的國家利益不是某些個人的事情,它們決定了國家作為國際關係行為主體的基本事實,國家利益也是當今世界政治的主要動力源。所以國家行為和國家利益是理解政治的關鍵。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