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

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

民國75年3月,研究院建立首所附設婦產醫院,實現產研結合 民國78年9月,研究院在島內建立第二所附設醫院—仁愛新生醫院 民國75年9月,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實驗室在仁愛婦科研究院投入使用

簡介

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於1980年在台北設立,主要從事女性健康研究的國際化醫學科研機構,其宗旨是:“讓女

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
性更優質生活,讓人類更健康繁衍”。先後成立婦科腫瘤學術組、宮頸疾病學術組、產科學術組、生殖健康和不孕症學術組、乳腺疾病學術組、內分泌學術組、尿失禁及盆底疾病學術組等七個醫學專業科研組。近年來,隨著國際上對診療和醫學管理模式變革力度的加強,於2002年又創建了人文醫學科研組和醫療質量管理科研組。院內科研人才均為醫學、生物學或化學碩士以上學歷,其中有7人受聘為不同國家的科學院院士。經過30年的發展,仁愛研究院在科研上取得了累累碩果,其中在全球最權威的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科研成果21項,受世界衛生組織推廣的科研成果33項,2007年度獲得美國FDA評選的全球最佳醫學科研機構稱號。

分布

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目前己在1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直屬機構和臨床基地,使更多醫學科研成果能更快套用於臨床,更好地為女性健康服務。目前,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已在中國大陸的上海、深圳、杭州、南京、成都、重慶、南陽等地區成立以“仁愛醫院”為主的直屬醫療機構或臨床套用基地28個,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為“仁愛”婦科連鎖品牌導入先進的國際化婦科醫療經營理念,提供婦科醫療國際化技術和人才的培訓。同時,作為國際化的婦科醫療產業事業體,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還將利用其中外、港台婦科醫生專家合作,交流平台,為仁愛婦科連鎖機構提供諸多中外醫生學術交流切磋的機會。進一步提升其醫療、管理水平。

發展歷程

醞釀期(民國4年-5年)
李敦仁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敦仁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民國4年3月:萌動於黃興與李敦仁在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偶遇
民國5年6月:仁愛醫院創始人李敦仁放棄美國的高薪工作與黃興一道回到祖國創辦醫院創建期(民國6年)

民國6年9月16日,仁愛醫局在南京漢王府巷29號成立

初興期(民國11年-15年)

民國11年3月,畢業於南華醫學校的李新民、王子篤、容爾宏慕名李敦仁的“仁愛”醫學精神,自願不領取工資以義工加盟仁愛醫局
民國15年6月,仁愛醫局進行分科,分科治療內科、外科、五官科、婦產科的病人
民國15年9月,仁愛醫局更名為仁愛醫院

動盪期(民國16年—民國38年)

民國16年,國民政府從北京遷都南京,仁愛醫院成為國民政府官員看病的專屬醫院;李敦仁、李新民成為國民政府高官的專用保健醫師
民國21年1月,李敦仁、李新民及仁愛醫院部分醫務人員被迫隨國民政府遷到洛陽為國民政府官員服務,當年12月,遷回南京
民國26年11月,李敦仁、李新民及仁愛醫院部分醫務人員被迫隨國民政府遷到洛陽為國民政府官員服務
民國35年4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李敦仁及仁愛醫院醫務人員回到南京工作
民國38年3月,仁愛醫院36名醫護人員被強行押上輪船,撤離到台灣,南京的仁愛醫院被迫歇業

蟄伏期(民國38年—民國69年)

民國38年:李敦仁、李新民成為國民黨高官專職保健醫生,仁愛醫院其他醫務人員分散在台灣各地軍隊醫院工作,復興仁愛成為埋藏於所有仁愛醫務人員心中的心願與夢想,直至民國69年

重建期(民國66年—民國69年)
蔣經國題詞蔣經國題詞
民國66年6月,由李承仁、李繼仁、李新民帶頭,開始籌辦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 
民國69年9月,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先親自題辭“仁術譽中華 愛心滿人間”並致電李新民表示祝賀。復興期(民國69年起至今)

吸納人才:
民國70年--民國98年,工作於世界各地的台籍醫學專家、學者總計56人,歐、美、日等外籍專家、學者12人先後加盟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的科研隊伍
民國96年,英國皇家醫學院院士、原牛津大學醫學院教授汪洋先生受聘擔任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

機構擴展

民國70年3月,研究院成立婦科腫瘤學術組、婦科炎症學術組、不孕症學術組
民國75年3月,研究院建立首所附設婦產醫院,實現產研結合
民國76年6月,研究院根據國際衛生組織對女性疾病的分類,對科研小組重新分組為婦科腫瘤學術組、宮頸疾病學術組、產科學術組、生殖健康和不孕症學術組、乳腺疾病學術組、內分泌學術組、尿失禁及盆底疾病學術組等7個專業組
民國77年,建立馬來西亞直屬基地—檳城仁愛婦產醫院
民國78年9月,研究院在島內建立第二所附設醫院—仁愛新生醫院
民國79年6月,建立椰加逹直屬基地--椰加逹崇仁婦產醫院
民國80年,研究院增設成立了人文醫學科研組和醫療質量管理科研組
民國85年起,研究院開始通過投資、合作等形式,在中國大陸設立直屬機構和臨床套用基地,截止民國99年,已在中國大陸設立直屬機構和臨床套用基地26家

技研發展

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科研成果舉世矚目台灣仁愛婦科研究院科研成果舉世矚目
民國73年6月,價值3700萬新台幣的高貴儀器、亞州首台STM(掃描隧道顯微鏡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在仁愛婦科研究院婦科病原體實驗室投入使用
民國75年9月,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實驗室在仁愛婦科研究院投入使用
民國75年11月,研究院附設婦產醫院開展台灣地區首例宮腹腔鏡聯合手術,掀開了台灣地區婦科微創技術熱潮。
民國77年10月,仁愛婦科研究院首席藥學研究員李繼仁被授予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
民國83年6月,研究院附設仁愛新生醫院成功開展首例宮腔鏡、腹腔鏡和輸卵管生育鏡聯合進行的高難度輸卵管性不孕的微創手術,是亞州地區首例三鏡合璧微創婦科手術
民國86年3月,研究院附設婦產醫院成功地為一位自殘男子進行女性性器官再造、形體塑形、皮膚漂白等系統性變性手術,該術例成為世界知名醫學院校整形外科學的經典案例
民國89年4月,價值逾4100萬新台幣的高貴實驗儀器,亞州首台微粒子光電解剖儀在仁愛婦科研究院投入使用,為保證該儀器性能與精準工作,同時投入1560萬新台幣建立佰級層流淨化解剖實驗室
民國91年1月,仁愛婦科研究院三位研究員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科學家合作,參與並圓滿完成人類Y染色體基因測序
民國91年7月,成立宮頸癌防治研究發展中心
民國92年9月,成立乳腺癌防治研究發展中心
民國92年,建立研究院--附設醫院—直屬基地的PACS系統,迎來遠程質控和無片化醫學診斷時代
民國93年6月,耗時三年建設的人類幹細胞與生殖工程實驗室在仁愛婦科研究院正式啟用
民國95年,研究院研發的“QCC婦科腔鏡微創技術”經過153例手術的臨床驗證,當年6月在FDA認證中,獲得認證專家的一致推薦通過。
民國96年,研究院研發的AMY人工流產術成功進行了3600例臨床驗證,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技術”認證,被稱為適合亞州人群特徵的最安全的無痛人工流產術式。
民國99年,仁愛婦科研究院綜合科研大樓落成啟用,亞洲最大的微創婦科(腔鏡)培訓基地—仁愛(台北)婦科腔鏡技術培訓中心同時在此落戶。
民國68年-民國99年三十二年間,研究院研究成果共受《Nature》(英國《自然》雜誌,是世界上最權威的國際性科技期刊)採納、發表23項
民國68年-民國99年三十二年間,研究院研究成果共受《Science》(美國《科學》雜誌,是僅次於《Nature》的世界上最權威的國際性科技期刊之一)採納、發表26項
民國68年-民國99年三十二年間,研究院共有35項科研成果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臨床套用推廣與推薦。

獲得榮譽

僅列舉國家最高級別及國際性榮譽
民國89年,乳腺疾病科研組榮獲行政院頒發的“國家品質生命獎”
民國96年,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科研機構認證,附設醫院榮獲新制醫院評鑑優等
民國96年,獲得美國FDA評選的全球最佳醫學科研機構榮譽
仁愛婦科研究院、研究院附設婦產醫院、研究院附設仁愛新生醫院均順利通過國際JCA認證
研究所標準實驗室每年均以優等評分通過行政院全國認證基金會(TAF)醫學領域之認證實驗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