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縣村

台前地域雖開發較早,但史料保存甚少,致使許多村建村年代不詳。據1980年地名普查資料和其它史料載,全縣共有自然村415個,已知建村年代的181個,分別為:北齊1個,即古賢莊(今孫口鄉橋北張);唐代6個,即於家廟(今城關鎮於廟)、落賢妝(今城關鎮聶莊)、裴家莊(今馬樓鄉裴城寺)、張糖坊(今孫口鄉張塘坊)、符家路口(今孫口鄉西影唐)、程崗(今打漁陳鄉東影唐);宋代5個,即胡垓子(後改劉樓,今城關鎮劉家樓)、八里廟(今城關鎮高廟)、薛莊(今屬侯廟鄉)、胥莊(今屬馬樓鄉)、席胡同(今屬馬樓鄉);元代2個,即郭蘆(今屬侯廟鄉)、徐沙沃(今屬侯廟鄉);明代114個,占總村數的27.5%;清代43個;新中國建立後10個。建村年代不詳的234個,占總村數的56.5%。

村莊成因

台前為黃河流域,先民建村較早,但由於以黃河為主的自然災害和歷代戰亂,人口大量死亡或外流,致使一些村莊落河遷移或合併。封建王朝多次組織移民,尤其明代移民最多,清代次之,其它朝代民眾自行移居者亦有之。今台前居民多為移民後裔,已知者由山西省遷來移民建成126個村,其中洪洞縣遷來移民建成112個村;由河北移民建成村莊20個,其中清順治年間一次移民建成侯廟、清水河、仝莊等18個村;山東、安徽、江蘇移民成村分別為11個、2個和3個,其他零星遷來民戶不計其數。明代,台前境地廣人稀,為方便墾殖,有的兄弟分居建村,如侯廟鄉的前傅樓、後傅樓,馬樓鄉的前趙、後趙、前許樓、後許樓等。有的因部分土地偏遠,為方便耕作,一些農戶離原址另立一村,如後方鄉的北張、新武口和侯廟鄉西劉樓等。有的村莊全部或部分落河,遷居為兩村,如清水河鄉的葛莊、馬樓鄉的韓胡同等。也有的為方便做生意,部分戶外遷立村,如夾河鄉的店子村,部分戶遷村南建店鋪,遂成前店子、後店子。

村名由來

村名由來,按其特徵可分為十一類:一是以姓氏命名,如崔莊、王熬、大李、馬莊等,有的兩姓合名,如呂辛莊、邢仝、姚邵等;二是以人名命名,如張際陽、李開甫、張書安、李文彩等;三是以人物特徵命名,如李鬍子(現為李胡)、顏豁子(後改為閻霍)、劉粗腿、劉心實等;四是以地理位置命名,如台前、梁路口、孫碼頭、林壩、沈堤、沙灣、夾河等;五是以建築物命名,如劉樓(全縣以樓命名者43村)、姜廟(全縣以廟命名者18村)、玄橋、大寺郭、石門李、晉城等;六是以地貌、河流、土壤、生長物命名,如姜崗、田皌堆、白嶺、孫窪、宋坑、接泊浪、鹼場、朱沙沃、蘆里等;七是以村形命名,如長劉、席胡同等;八是以集市命名,如邵集、梁集等;九是以職業命名,如李皮匠、油坊趙、米那裡、靛池樓、打漁陳、馬鐵爐、糞場(現名仁和村)等;十是取和睦、吉祥、富貴之意命名,如四合村、三義村、元官集(一元開始)、馬樓(嚮往住樓)、顧莊(顧一村平安)等;十一是以傳說故事命名,如東官路、西趙橋、金莊、官莊、棘針園等。傳說西趙橋一人娶黃河東岸雞山村大戶姑娘為妻,回娘家時為村東趙公河所隔,十分不便,其娘家專修一橋,名趙公河橋,簡稱趙橋,橋東取名東趙橋村,橋西取名西趙橋村。金莊,傳說因在村前河邊發現一塊烏金,取名金莊。

台前縣村名由來具有兩大明顯特點,一是姓氏與地理位置、地勢、地貌、河流、土壤、生物、建築物、職業、器具、集市、意願等合併命名的最多,計有352個村,占總村數的846%。二是村名有地域的相對集中性,嶺、崗、皌堆多分布於縣境南部,臨黃堤兩側最多,其次是金堤河沿岸;河、灣、口、堤、壩、橋均分布於黃河新舊河道、清水河、趙王河、運河等兩側;沙、鹼,蘆分布於臨黃堤北近堤處。

從台前縣村名形成的不同年代、背景和含義,可以看出本境村莊建立及發展的歷史規律。各鄉(鎮)所轄自然村如下:

城關鎮台前、崔莊、蘇莊、於廟、丁莊、李皮匠、趙樓、姜崗、徐嶺、劉粗腿、長劉、姜莊、楊崗、曹樓、韓莊、姜樓、劉廟、後三里、劉家樓、解莊、前王樓、李莊、老莊、高廟、聶莊、高掌、尚莊、滿廟、石莊、荊莊、前三里、油坊,計32村(行政村28個)。

後方鄉後方、王樓、新王樓、耿樓、武口、新武口、劉口、西張莊、東張莊、元官集、寧家店、前李、王熬、劉天渠、仁和、紙王、大王、西王坊、西孫、中孫、東孫、後張、前張、北辛莊、劉仁莊、夏集、前方、蘆里、東王坊、大寺郭、玉皇嶺、姜廟、張莊、殷莊、北張,計35村(行政村30個)。

侯廟鄉侯廟、後李莊、西孫口、楊口、苗口、夾河、翟莊、孟莊、張莊、聶井、國莊、徐嶺、四合村、台村、孫窪、邢莊、北金莊、西嶽樓、艾樓、西武樓、高莊、董樓、宋坑、紅廟、袁樓、西劉樓、王NB833、、滿莊、白樓、石槽、黃皌堆、何莊、朱沙沃、大楊、許集、趙彬、郭蘆、邱莊、黃莊、孟樓、趙家莊、小馬樓、徐沙沃、薛莊、劉莊、前傅樓、後傅樓、東鹼場、西鹼場、蘭趙、大李、馬口、張樓,計53村(行政村53個)。

清水河鄉清水河、蔣莊、黃莊、東孟樓、西孟樓、岳莊、東劉樓、化龍皌堆、北葛、南金莊、寇莊、西李、南王莊、南葛、東孫樓、甘草皌堆、盧莊、汪莊、鐵廟、閻劉莊、王莊、李莊、黃廟、岳樓、潘集、尖皌堆、邵集、仝莊、油坊李、孫樓、趙莊、宋莊、張際陽、薛莊、劉潭莊、柳園、辛莊、油坊趙、閻廟、太平莊、和平張莊、西郭莊、南丁莊、前李莊、申莊、前王集、後王集、胡莊、程莊、劉莊、豐皌堆、孫莊、小孫莊、姜莊、王英樓、路莊,計56村(行政村43個)。

馬樓鄉馬樓、王海、劉塘坊、吳樓、後楊、靛池樓、張莊、裴城寺、滿那裡、遵化莊、馬廟、李開甫、棘針園、東張際陽、前席胡同、後席胡同、前韓胡同、尹那裡、陳堂、王吉言、後韓胡同、劉樓、後許樓、前許樓、張集、楊天章、閻那裡、李胡、李華、鄭那裡、黃那裡、馬那裡、武樓、張貫、前李樓、後李樓、閻五斗、河西王、河西趙、韓莊、前張胡同、後張胡同、劉心實、葛集、胡莊、龍灣、南辛莊、新辛莊、前趙、後趙、前秦、後秦、閻霍、閻莊、陳莊、梁路口、孫文瓚、前王潭、後王潭、王相吳、尚嶺、苗莊、東毛河、西毛河、陳樓、胥莊、祁莊、陳廟、米那裡、大寺張、呂店、孫坊,計72村(行政村55個)。

孫口鄉孫口、丁莊、孫碼頭、戴莊、王黑、劉橋、張塘坊、張皌堆、西白嶺、東白嶺、古賢橋、橋北張、司莊、高莊、曹嶺、屈嶺、前滿、劉奎齋、白蠟仝、李明天、楊胡同、南孟、西官路、東官路、喬坊、郭莊、西影唐,計27村(行政村29個)。

打漁陳鄉打漁陳、李文彩、梁集、南賈、艾皌堆、呂辛莊、東影唐、東仝、梁廟、朱那裡、張那裡、何莊、師那裡、汪廟、花莊、王莊、黨河口、呂皌堆、石門李、玄橋、滕莊、楊井、岳魯、劉子漁、周莊、三官廟、後柴店、前柴店、邢仝、南丁莊、馬鐵爐、前田樓、後田樓、汪莊、田那裡、棗梨河、尹那裡、棗包樓、田皌堆、王堂、接泊浪、田莊、北丁莊、楊胡、中張、後門趙、張廟、東殷莊、殷廟、趙莊、沙樓、肖莊、馬莊、北李,計55村(行政村52個)。

夾河鄉前夾河、後夾河、八里廟、東盧莊、楚莊、西楊莊、大壩、沙灣、陸樓、西丁橋、東丁橋、南丁橋、胡莊、張廣、田樓、於樓、湯莊、東孫莊、萬橋、西黃口、北宋樓、張書安、南張莊、王於、董橋、後店子、東黃口、南宋樓、姚邵、前店子、林壩、林樓、賀窪、南姜莊、姜莊、田灣、東白鋪、西白鋪、崔莊、許莊、顧莊、沈堤、官莊、戴莊、劉家莊、霍莊、金莊,計47村(行政村43個)。

吳壩鄉晉城、陸莊、馬廟、牛三里、馬三里、王三里、鄭三里、西董、堤頭、侯莊、西穆、東穆、柿子園、翁莊、豐莊、楊洪、前董莊、朱莊、後董莊、邵莊、東張堂、西張堂、十里井、志門、馬莊、沈屯、前高、後高、西趙橋、東趙橋、李壩、王中壩、吳壩、東周莊、大洪口、北姜莊、石橋、徐皌堆、北張莊,計39村(行政村37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