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義相成詞

反義相成詞是指一對單音反義詞結合起來,構成的一個新詞。如:褒、貶→褒貶,巨、細→巨細。《反義連文誦讀》一書將經典著作和現實生活中常用的反義相成詞連綴成具有百科全書式作品,方便了讀者集中識記和綜合套用。

構成條件

現代漢語反義相成詞的構成成分(可用A、B表示),大都是可以獨立運用的單音詞,只有少數不能單獨成詞(如“寒暄”中的“暄”)。 在理論上,A、B兩詞的結合可有兩種格式,即“A+B”和“B+A”。事實上卻不這樣;A、B兩個單音反義詞在構成複合詞時其排列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的,這規律主要是指受著義序和調序的支配。

義序,即意義次序,它是邏輯事理次序的反映。由“中”而“外”,由“高”而“低”……這種種順序深藏於人們的心理和意識之中,也表現在漢族人的言語習慣上。“安危、大小、多少、父子、興亡、城鄉”等詞的組合過程莫不存有義序這個因素的作用。當然,義序問題本身是複雜的:一方面,義序種類繁多;另一方面,有些成對的反義詞之間難於分出什麼次序(如“點——面、黑——白、方——圓、肥——瘦”等),有些,其間次序是互逆的,即難以定出一種次序來(如“里 外、今 古、遠 近”等),但是,憑著人們的語感,藉助多方面的知識,多數情況下確定成對反義詞之間的意義次序是可能的,例如將距離上的高低、深淺,時間上的先後,空間上的上下、左右,關係上的尊卑長幼以及性別上的雄雌等等作為意義順序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從而,據此可以探討義序在反義相成詞組合過程中的作用。

調序,即聲調次序.平、上、去、入或平、仄是一種次序,國語陰、陽、上、去也是一種次序。這種分別是歷時的,而且,由於反義相成詞是歷史地形成的,考察調序的作用應當注意到它們的歷史一致性,即基本上以國語調位系統為準,同時也照顧到中古聲調次序,即把入聲看成位於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之後的一個調類;即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這樣的次序標準來考察的。例如,“安危”“悲喜”、“甥舅”的聲調次序分別是陰·陽、陰·上、陰·去,是合符調序的;“死活”、“厚薄”按中古聲調是上·入、去·入,也是合符調序的。

意義特點

儘管反義相成詞的構成成分原都是可以獨立成詞的(絕大部分在現代漢語中可獨立成詞),但A、B結合成複合詞以後,意義上大都起了程度不同的變化。

A.在原詞的基礎上產生了比喻義。如“手足”比喻弟兄,“雌雄”比喻勝負、高下。再如“沉浮、操縱、旦夕”等等。

B.複合詞詞義大致只相當於構成成分之一的意義,習慣把這類詞歸入“偏義複詞。”如“褒貶(bao bian)”的意義偏重於“貶”(貶低、指責),“好歹”的意義偏重於“歹”。“動靜、死活、凶吉、忘記”等等也都是這樣。當然,另一成分在成詞上和表義上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陪襯或對比的作用。

C.複合詞詞義在構成成分意義的基礎上有了引申、概括、抽象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又有不同的程度,據此可分為不同的等級。Ca、意義變化最大,在原詞素意義在基礎上產生出一個完全新的意義,一般人使用這類詞時甚至根本不曾想到構成成分的意義,如“手腳、俯仰、寒暄”等等。Cb、其特點表現為複合詞詞義與構成成分的意義等,不過,這些詞大都用來表示或詢問事物的程度,意義上所起的變化實際上已相當大。Cc.可舉“加減、異同、褒貶”(baobian)、來往(lai wang)、獎懲”等為例。這類詞構成成分的意義仍大致保持不變,詞的整體意義基本上可從構成成分的意義上看出,但是兩個成分結合成詞以後,常見的情形是用來概指由這對立反義的兩端所綜合起來的整體對象,所以,整體意義仍不是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

C型(尤其是Cb、Cc兩小類)所占數量最多,又最充分地體現了反義相成詞意義上的特點:內中包含兩個相對相反的意義成分,以這兩點為基礎,概指由此端到彼端的整個事象。

D.構成成分的意義相加合而得出整體的詞義。可以叫做組合義詞,如“父子、是否、有無”之類。這類詞意義上雖未融合為一個整體,但是對立兩種意義畢竟已壓縮在一個詞形之內(我們可以證明,它與其他反義相成詞一樣具有複合詞的形式特徵;詳下),在特性上又非常接近於Cb、Cc兩小類,著眼於漢語造詞法大局和該類詞的發展趨勢,是可以將“有無”等看作反義相成詞的。

詞在運用中意義的不斷變化,詞形成歷史的長短差別,是上述種種分別的原因。然而我們應當知道,意義變化是連續地漸變的而不是突變的,所以類與類之間顯然難以有絕對的界限,其中有不少詞就是“兼類”的,例如“深淺”的第一個意義是指深淺的程度,屬於Cb類,第二個意義比喻分寸(如說“他講話沒深淺”),屬A類;又如“好歹”,有“好壞”、“危險”、“無論如何”幾個意義,便分屬於Cb、B、Ca三類。

反義相成詞構詞上及意義上的特殊性——反義相成,其自身內部包含兩個相反相對的意義成分——,造成了它如下兩個特點。首先,反義相成詞在整個所謂句法學造詞體系中不僅有別於主謂式、支配式、偏正式,而且有別於並列式中的同義並列(“偉大”、“充足”)和相關並列(“領袖”“針線”)種種,在構詞上是自成一體的。其次,從辭彙內部各類詞的關係來考察,反義相成詞是屬於封閉性的。第一,它不能再有反義詞,即與別的詞不再發生反義關係;第二,它除了自身內部有少數幾對同義詞(如“早晚——遲早”)以外,也難得與別的詞發生同義關係。其他的辭彙關係,反義相成詞似乎也並不介入。應該說,這都與反義相成詞本身意義構成上的特點相關聯。以上兩方面的特點使反義相成詞成為漢語辭彙中一個別具特色的類集。

四 附錄:漢語全部的反義相成詞

說明:1.收錄以《現代漢語詞典》為基礎。詞典上未收錄的,則首先將成對的單音反義詞配合起來,然後再找書證。表中所列,絕大部分都是有書例為證的;少數暫未找到書證,則詢問周圍同事的語感,語感上仍有疑問的,以問號[(?)]表示。2.下加短橫線的,表示為詞典所收。

A 愛憎 安危 凹凸

B 爸媽 褒貶 褒貶(.bian) 悲喜 悲歡 本末 彼此 表里賓主 薄厚

C 裁縫 操縱 長短 唱和 暢滯 (?) 朝野 沉浮 成敗城鄉 乘除 遲早 出入 出進 出沒 出納 春秋 雌雄粗細 脆韌 存亡

D 大小 大細 單雙 旦夕 得失 敵友 嫡庶 糴糶 弟妹弟兄(.xiong) 點面 爹娘 東西 東西 (.xi) 冬夏 動靜斷續 (?) 對錯 多少 多少(.shao) 多寡

E 恩怨 兒女

F 繁簡 反正 (.zheng) 方圓 肥瘦 分合 夫妻 夫婦浮沉 父母 父子 俯仰 分總

G 乾濕 乾支 甘苦 剛柔 綱目 高矮 高低 高下 哥弟哥嫂 工農 功過 功罪 供求 供需 公私 公母 公婆購銷 古今 官兵 寡眾(?) 廣狹 規矩 貴賤

H 寒暑 寒熱 寒暄 旱澇 好壞 好歹 好惡 黑白 橫直橫堅 紅白 厚薄 緩急 毀譽 葷素 晦明 禍福 呼應

J 奇偶 饑飽 吉凶 加減 稼穡 嫁娶 獎懲 獎罰 將士交接 教學 教學 姐妹 今古 今昔 進退 進出 精粗(?) 涇渭 經緯 久暫 聚散 巨細 軍民 君臣

K 開合 開閉 開關 哭笑 枯榮 快慢 快鈍 (?) 寬窄寬狹 寬嚴

L 來去 來往 來往(.wang) 勞逸 老少 老幼 老嫩 里外老小 冷熱 冷暖 離合 利鈍 利害 利弊 利害(.hai) 冷熱 留去 (?)

M 買賣 忙閒 矛盾 卯榫 美醜 明暗 名實 母子 母女

N 男女 難易 南北 內外 你我 逆順 濃淡 能否

P 胖瘦 否泰 偏正 駢散 貧富 平仄 婆媳

Q 齊缺 (?) 起伏 前後 歉豐 (?) 強弱 巧拙 怯勇(?) 親仇 親疏 勤懶(?) 清濁 輕重 窮富曲直 取捨 屈伸

R 然否 人獸 人物 任免 榮辱 軟硬 銳鈍 (?) 日夕日夜

S 芟添 善惡 賞罰 上下 梢根 (?) 深淺 伸縮 伸屈生死 生熟 甥舅 升落 升降 盛衰 勝負 勝敗 師徒師生 始末 始終 是非 是否 士女 收付 收支 首尾手腳 手足 瘦胖 授受 壽夭 疏密 叔侄 輸贏 水旱朔望 順逆 死生 死活 鬆緊 水火

T 題跋 天地 天壤 天淵 添減 同異 頭尾 土洋 吞吐

W 彎直 往來 忘記 文白 文武 問答 往返 往還

X 稀密 喜怒 遐邇 瑕瑜 先後 閒忙 (?) 鹹淡 兄弟兄弟 (.di) 兄嫂 休戚 凶吉 險夷 香臭 詳略 向背消長 孝逆 斜正 徐疾 虛實 休咎 斜直 (?) 新舊新老 信偽 信疑 (?) 興亡 興衰 形影 行止 序跋

Y 迓送 言行 炎涼 妍媸 妍醜 衍脫 夭壽 (?) 雅俗依違 益害 抑揚 異同 音義 因果 陰陽 陰晴 隱現盈虧 迎送 憂喜 優劣 勇怯 幽明 有無 愚智 宇宙予寺 元輔 遠近

Z 真假 真偽 爭讓 正反 正付 正負 正誤 治亂 質量中外 中西 忠奸 (?) 臧否 贊毀 早晚 早晏 皂白增減 增刪 張閉 長幼 漲落 晝夜 眾寡 主客 主賓主奴 主從 主次 主副 子母 子女 總分 縱橫 祖孫 尊卑 遵違 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