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聖

三百年傳“棋”——博聖的來歷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秋的一天,在裕親王福全的後花園中,一場扣人心弦的圍棋較量正在進行中。一張雕有盤龍的精緻紫檀木棋桌上,黑白子正在龍爭虎鬥。
執白棋者是一名中年男子,只見他手拿一把摺扇,神態謙和,儒雅之極,這便是當時中華第一國手徐星友。徐星友家資巨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曾拜圍棋史上的傳奇人物黃龍士為師,雖然他是從中年才開始學圍棋,卻悟性奇高,且非常執著,為研究棋道曾經三年不下樓,因此進步神速,幾年的時間已達到了黃龍士的水平。
徐星友的對手是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此刻正眉頭緊鎖,聚精會神地盯著棋盤。此人姓朴,來自朝鮮,十八歲即以高超的棋藝稱雄朝鮮八道,被稱為“高麗棋聖”。他心高氣傲,在朝鮮罕逢敵手後,決定來到圍棋的發源地中華來挑戰高手。
園內坐滿了京城的王公貴族和名流。裕親王福全是康熙皇帝的兄弟,雅好博弈之道,這次中朝高手之戰,裕親王邀請了不少愛好博弈的皇族、名士觀戰。離棋桌最近的地方有四把太師椅。右側第一個是裕親王,第二個是國子監博士、大才子孔尚任,孔尚任愛下棋,更愛看高手下棋,常常看完棋後詩興大發,就在去年春天,他看完徐星友戰勝老國手周東侯後還賦詩一首:“老手周郎輸二子,長安別是一家碁”。
坐在左側第一把太師椅的中年人眼睛半睜半閉,一邊看棋,一邊不住微微點頭。此人曾是宮廷內務府造辦處的名匠塗應能。徐、朴二人對弈所用的棋具,即出自塗應能之手,是康熙皇帝命造辦處專門給裕親王製作的珍品。塗應能既非高官又非名士,能夠獲得裕親王的邀請完全是靠他精湛的棋具技藝。坐在塗應能身邊的是一位清瘦高僧,鬚眉皆白,不時的搖頭。此人是日本的圍棋國手道明和尚,這次來中國也是想挑戰中國的棋道高人。
此時對局已經進入官子階段,眾人都緊張的盯著棋盤。徐星友下完一著後,高麗棋聖沉思良久,長嘆一口氣,拿兩顆棋子放在棋盤的右下角,大家都知道,這意味著“投子認負”。他站起身向徐星友深深一躬,表示敬佩。一旁的道明和尚面色凝重,他自知不是徐星友的對手,也向徐星友鞠躬行禮,徐星友向二人還禮
看徐星友一舉折服了兩國高手,裕親王高興萬分,當下將此棋賞賜給徐星友。孔尚任也揮毫題字“博弈天下,聖手無敵”,請塗應能將字刻在紫檀木的棋盒上。自此一戰,徐星友名揚天下,縱橫棋壇三十餘年而無敵手。
取孔尚任所題“博弈天下,聖手無敵”之意,塗應能也於當年創立專門製作精品棋具的“博聖堂”,其製作的圍棋、象棋等棋具,成為了王公貴族、文人雅士和商賈巨富們追捧的對象。時人以擁有一副博聖棋具而為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