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府劇本及檔冊

南府或昇平署凡演戲,必有劇本,故南府與昇平署有許多劇本留傳於世。 每劇分若干本,連台演唱,這種劇本為昇平署所獨有。 昇平署還有《差事檔》、《記載檔》、《知會檔》等檔冊,記載著某年某月某日所演之戲目,並註明某人演某戲。

清代皇帝凡令南府及其以後的昇平署於某日演戲或奏樂,照例由御前太監口傳旨意,令南府(昇平署) 及內務府預備承應,並將旨意登記存案。現存的昇平署《旨意檔》即由此而形成,其中記載了清末昇平署所奉上傳戲差、樂差日期、地點以及與此有關的皇帝旨意。南府或昇平署凡演戲,必有劇本,故南府與昇平署有許多劇本留傳於世。如“昆戈本戲”,就是清代昇平署所承應的連本戲的劇本,大都是乾隆時莊親王允祿及張照所編撰,劇情都取材於小說。每劇分若干本,連台演唱,這種劇本為昇平署所獨有。另有“總本”、 “存庫本”、“公用本”、“安殿本” 等名目。“總本”一名“總講”,又名“貫串”,其內容是將某出戲中所有角色扮相、科白、詞句、譜板等項抄錄成冊,以備演唱,這是宮廷劇本中最完全的一種; “存庫本”是一種劇本的底本, 用白紙書寫, 裝訂成冊,大都未註明譜板,對白或唱詞也刪刪改改,字型潦草,待演出時即照此抄出公用本和安殿本; “公用本”是演出時陳放於後台供演出之優伶公閱的劇本,這是當時宮中演戲之習慣,封面標寫劇名,戲詞中切有譜板;“安殿本”是宮中演出時陳列於觀戲者座右,供他(她)們隨時閱看對照的劇本,其中供皇帝御覽的為黃色封面、紅色籤條, 用東昌紙抄寫,書法工整,慈禧太后晚年所覽之劇本更為大字本。清末昇平署還時常奉旨傳宣宮外民間戲班入宮唱戲,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尤喜如此,故有《外班承應戲檔》存世,為昇平署所形成的檔冊之一。其內容除記載於某日某處傳某外班入內外,並記其所演戲目、演唱人姓名及演唱的時刻等。昇平署還有一種名為 “花名檔”的檔冊,現今尚存於世的計有四十九冊,起自鹹豐十年(1860),止於宣統三年(1911), 另有清滅亡後溥儀在故宮居住時期的花名檔十四冊。其內容又分內學花名檔及同光年間外學生、外教習花名檔兩種。內學即宮內本家太監學習戲曲者,外學即宮外民籍學習戲曲者。因此昇平署花名檔也可謂是自鹹豐以迄宣統時代之名伶譜。昇平署還有《差事檔》、《記載檔》、《知會檔》等檔冊,記載著某年某月某日所演之戲目,並註明某人演某戲。這些檔冊可與花名檔相對照,從而得知某人擅長演某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