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供電公司

基本信息

南京供電公司,設10個職能部室和10個二級機構。截至2011年6月底,公司共有職工3599人,農電工2624人,供電客戶數298.25萬戶。 南京電網已形成500千伏跨長江雙環網、220千伏江南、江北雙環網、110千伏輻射互聯、10千伏“格線狀”的供電架構。公司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236 座、主變總容量3201.7萬千伏安,擁有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含電纜)5977.3公里。

1909年6月,清政府在南京西華門破土建電廠。1910年秋,開始發電,定名為金陵電燈官廠,並以10月3日為建廠日,共有3台100千瓦單相交流發電機。金陵電燈官廠的建成,揭開了南京供電事業發展的序幕。

1912年金陵電燈官廠改稱為江蘇省立南京電燈廠。南京的供電事業有了初步的發展。至1919年南京電燈官廠除在西華門外,還在下關江邊裝置了發電機組。從而全廠共有7台發電機組,總容量增至1656千瓦,供電設備的電壓為3300伏,供電線路長度30多公里,城市中心區裝置配變9台,總容量645千伏安,用電戶1200多戶。
1927年,國民黨政府定都南京,將江蘇省立南京電燈廠改稱為南京市電燈廠,下設西華門發電所和下關發電所。1928年4月,又更名為建設委員會首都電廠,增設電業處和電業分區作為供電部門,至1948年,首都電廠裝機容量為3.4萬千瓦,實際發電能力2.4萬千瓦。南京小電網有10座小型公用配電所,16台主變壓器,總容量為2.17萬千伏安;403台配電變壓器,總容量1.93萬千伏安,供電線路597公里,電壓等級為13.2千伏、6千伏、4千伏和380/220伏四種,全市用電戶28000多戶。1949年,最高負荷2.3萬千瓦,全年用電量3253萬千瓦時。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從此南京的電力工業進入了迅速發展時期。1949年5月3日,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原首都電廠,18日更名為南京電廠。1950年7月27日,南京電廠改稱為中央燃料工業部南京電業局,管理下關、馬鞍山電廠和南京市及皖南地區的供用電業務。1953年3月6日,蘇南電業局與南京電業局合併,仍稱南京電業局,增管了戚墅堰發電廠和常州、無錫等地的供用電業務。為了適應南京由消費城市變為工業城市,負荷和用電量增長很快的形勢,下關發電廠從1955年至1961年分三期進行了擴建,共安裝了6台發電機組,增加容量8.5萬千瓦,使總容量達11萬千瓦。南京熱電廠從1958年開始建廠,至1976年初,先後安裝6台發電機組,總容量為38.5萬千瓦。

經過三年恢復時期和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南京供電部門建成了以南京為中心,東至無錫,西至馬鞍山的66千伏電網。“一五”期間,建設了長達128.67公里的110千伏馬銅線,建設了第一座110千伏城南變電站和第一條110千伏寧南線,以及110千伏南馬線,還在下關施放了兩條35千伏過江電纜,溝通了大江南北的電力網路。1959年又建設了110千伏下棲線,使安徽、江蘇與上海聯網,使南京電網開始成為華東電網的組成部分。
1958年1月1日,南京電業局成立南京供電所。同年9月,南京電業局與江蘇省工業廳地方電業管理局合併,成立了江蘇省電業管理局,11月20日,南京市電業局成立,南京供電所是其下屬單位。1962年7月,南京市電業局撤消,南京供電所從此改稱南京供電局,與下關電廠、南京熱電廠同屬江蘇省電業管理局領導。

1994年6月,被電力部授予1993年度“安全、文明生產達標企業”稱號,成為全國供電系統首批邁入部達標企業單位之一。1997年,被電力部批准為特大型供電企業。2000年,被國電公司命名為“一流供電企業”。2001年6月,南京供電公司正式掛牌。2009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對南京供電公司管理模式進行升格。2010年,實現全社會用電量37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9%;完成售電量295.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2%。2011年8月18日,南京網供最高負荷達705.7萬千瓦,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在江蘇省電力公司和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公司緊緊圍繞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發展目標,大力落實“三抓一創”的工作思路,紮實推進“兩個轉變”,團結拼搏,務實進取,企業綜合實力和科學管理水平明顯提升,處於全國同類企業先進行列,公司先後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用戶滿意服務企業”、“全國守契約重信用企業”,國家電網公司“先進集體”、“文明單位標兵”、“抗震救災先進集體”、江蘇省和南京市“文明行業” 等多項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