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

2012年9月7日雲南昭通彝良地震在本次災害中,卓明於災後3小時啟動,於9月8日凌晨發布第一期救災簡報,至10月4日發布最後一期救災簡報止,共發布簡報15期。 本次災害發生後兩小時內,卓明啟動應急預案,開始信息採集和處理,並於災後7小時發布第一期救災簡報;至7月31日發布最後一期簡報止,共發布救災簡報8期。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地震本次災害發生後,卓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始信息採集和處理,並於災後2小時發布第一期救災簡報,至次日早上八點發布最後一期簡報,共發布救災簡報2期。

背景分析

我國是水災、地震等突發性自然災害多發國家。災害發生後,受災地區由於交通、通訊、電力設施損毀,往往不同程度地處於被隔絕狀態。災區之外除了可遠程獲取的基礎災害數據外,短時間內難以獲取各方面的具體受損情況和災民需求,由此造成了災區內外的信息不對稱現象,直接阻礙了外來救災主體對救援策略、方向和行動進行決策。隨著災情快速變化、救援力量推進、災民需求變化,海量信息無序湧現,同樣對救災主體繼續行動和新的救災主體加入造成困擾。大量進入一線的民間救災團隊因不了解災區的路況、天氣、風俗而遭遇困難,因不了解災民需求及其時間、空間分布而難以有針對性地工作,因不了解政府救災體系運轉和其他團隊行動而影響整體效率效果;災區外的基金會、企業等支持性機構因不了解一線災民需求和救災團隊運作,在選擇支持對象及制定實施策略、方法上存在困難;公眾也同樣不知道該如何支持救災工作,甚至不知道如何參與救災。
民間救災行業內的團體普遍缺乏科學的災害管理理念,多方面專業能力不足,具備相當救災專業能力的組織數量過少,對災民各階段需求回應不足;民間救災參與分散、各行其是,有效協作機制欠缺;社會總體對我國災害的頻度空間分布、類型、危害程度以及救災行動的專業性、特點、需求、主要團隊缺少了解,對災害不能給予均衡的關注力;基金會、企業等資源方也由此難以有效回響應急需求及對民間專業救災力量給予日常性支持。
截止到2014年,行業內各類機構都不同程度地意識到災害信息工作的必要性。5·12汶川地震期間,就曾有一些零散的相關實踐;2013年的4·20四川蘆山地震和7·22甘肅岷縣地震期間,出現了21世紀網救災平台、420聯合救援、益雲地圖等組織嘗試解決相關問題。但除卓明災害信息服務中心外,尚無持續開展災害信息工作的機構。此外,政府救災體系也逐步對災害信息管理工作加大建設力度,但其實踐和成果未能與民間同步,缺少對接協調標準、接口及機制。

組織功能

信息能功

救災信息的收集、挖掘、分類、核實、跟進、整理、發布、傳播、定向傳遞等;救災簡報編輯、發布,全景式匯總、分析、報導災區信息。

協調功能

將救災資源與救災組織行動協調對接;為其他救災相關組織提供諮詢服務;促進各救災組織間互通交流。

組織特色

坐在家裡或單位辦公室里藉助手機和電腦參與災區救災,顛覆人們對救災的傳統認識;
系統化的收集、處理、傳遞災情數據、次生災害風險、災區地形及人口分布、民族宗教、風俗習慣、路況信息、天氣預報、援助動態、政府應對及相關政策、物資需求、物資運輸渠道和接收點、民間組織行動等相關信息,為有關組織和個人提供決策依據。

日常培訓

截至目前,卓明災害信息培訓項目已經完成數項課程的設計和線上試講,培訓體系中的相關課程仍在繼續開發完善。
2013年10月26日在YY平台開展第一次培訓。
培訓課程:《信息員工作流程初級培訓》
培訓內容:卓明簡介,信息蒐集、核實、發布的處理流程及現場演練。
2013年11月10日在YY平台開展第二次培訓。
培訓課程:《中國民間救災現狀概況》
培訓內容:系統化介紹中國民間救災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2013年11月24日在YY平台開展第三次培訓。
培訓課程:《卓明災害信息蒐集(一)》
培訓內容:資訊時代下災害信息的捜集渠道、方法、災害信息類型以及工作流程。
2013年12月8日YY平台開展第四次培訓。
培訓課程:《卓明災害信息蒐集(二)》
培訓內容:卓明的特色災情信息蒐集方法“村村排”。
2014年3月9日YY平台開展第五次培訓。
培訓課程:《災後2小時-信息采編的需求和可能》
主講人:雪梨
2014年3月16日YY平台開展第六次培訓。
培訓課程:《災後2小時-災情快速研判的信息依據》
主講人:郝南
2014年3月23日YY平台開展第七次培訓。
培訓課程:《應急回響實戰模擬演練-流程講解》
培訓官:郝南、降落傘
2014年3月30日YY平台開展第八次培訓。
培訓課程:《應急回響實戰模擬演練-分組演練》
參與者:災害信息志願者

成長軌跡

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

玉樹地震發生後,原512志願者信息QQ群重新開始活躍。災害發生4小時後,群“主暨512北京志願者之家”負責人郝南在群里徵集到第一批志願者,在西寧建立聯絡站,並將成都和北京作為後方準備開始信息協調工作。
此後,除與奔赴前線的民間團隊展開聯繫、跟進前方動態以外,還在北京大學開展了信息志願者的徵募。2010年4月16日晚,郝南在北京對第一批後方信息志願者進行了培訓,初步確定了信息處理的流程以及發布格式。
在緊急培訓後,於4月17日凌晨發布第一期簡報;至4月23日發布最後一期簡報止,共發布簡報8期。經標準化處理的單條信息和救災簡報在各個救災QQ群發布。
此外,通過QQ群和西寧聯絡站有效進行了多次物資、運輸協調;在QQ群進行志願者指引;救災後期組織4次跨組織線上救災工作深度討論。
2010年4月21日晚,小組定名為卓明。4月22日發布的信息和簡報中,即開始採用“卓明414地震援助信息小組”的簽名。

2011年3月10日盈江地震

在本次災害中,卓明小組於3月10日啟動應急回響,延續玉樹地震中信息先導、處理和協調的功能;於3月11日凌晨發布第一期簡報,3月14日發布最後一期簡報,共發布簡報3期。
在此次災害信息工作中,卓明的標準化救災信息和救災簡報除在各個救災QQ群里發布以外,還開始在新浪微博(卓明震援通訊社)上試驗圖片發布簡報的方法。

2011年6月6日望謨水災

在本次災害中,卓明小組於6月7日發布第一期簡報,6月15日發布最後一期簡報,共發布簡報4期。這是卓明信息員第一次接觸地震以外的自然災害。
卓明繼續試驗微博圖片發布簡報的方法。

2011年6月24日滇川地震

在本次災害中,卓明於災後即時啟動,在當地組織永寧助學的有力協助下開展工作,於6月25日凌晨發布第一期簡報,至6月27日凌晨共發布簡報3期,隨後於6月29日結合物資形勢,發布物資及志願者援助募集倡議書。
本次救災中,卓明沿襲了同年5月在甘肅岷縣洪雹災害中發展出的工作模式,包括信息和救災簡報的工作方向和編輯格式;沿襲了物資捐助經驗。

2012年5月10日甘肅岷縣洪災

卓明從5月10日開始對本次災害進行關注,在判斷災情嚴重、民間力量進入緩慢後,於次日啟動信息工作,5月12日凌晨發布第一期簡報,至6月3日發布最後一期簡報止,共發布簡報15期。
在此次災害信息工作中,卓明開始著力發掘具體到村組的災情;開始更多地使用信息對災情和物資形勢進行綜合分析,以此進行呼籲和引導;聯繫當地誌願者,並對當地誌願者組織岷縣洮河兒女志願者協會的形成給予智力支持。
在發布形式方面,卓明開始使用新浪長微博工具,配合導語發布簡報;採用適時發布專題簡訊、即時簡訊,定時發布救災簡報的方法,形成點面結合的報導效果。

2012年9月7日雲南昭通彝良地震

在本次災害中,卓明於災後3小時啟動,於9月8日凌晨發布第一期救災簡報,至10月4日發布最後一期救災簡報止,共發布簡報15期。
卓明在這次救災信息管理中開始探索圖片表達信息的功能。此外,還在沿用既已形成的簡訊和簡報結合、長微博和導語配合的編輯方式上,進一步細化村組災情的核實工作,逐漸形成了災情深度核實的內容模板、工作方法和發布格式,在此後的救災中得到了大幅運用。

2013年4月20日雅安地震

災後一小時,卓明啟動應急預案,進行預判和前期信息蒐集工作,並於災後7小時發布第一期救災簡報;至5月6日發布最後一期簡報至,共發布簡報12期。
在此次救災工作中,卓明的信息核實組在大貓的帶領下,發展出“村村排”的工作方法,主動地從網路發掘尚未得到關注和偏遠的村組,並對之進行詳細全面的模式化信息深度核實,由此為一線團隊提供更詳細的信息先導。

2013年7月22日甘肅岷縣地震

此次災害前,卓明剛剛初步完成分級回響辦法的制定。本次災害發生後兩小時內,卓明啟動應急預案,開始信息採集和處理,並於災後7小時發布第一期救災簡報;至7月31日發布最後一期簡報止,共發布救災簡報8期。

2013年10月9日浙江餘姚水災

卓明啟動三級回響,於災後一日發布救災簡報一期,隨後連續7日發布定點救援需求,協調當地救援力量和資源。
這是卓明第一次接觸城市內澇災害類型。該災害類型的信息源和信息需求呈現出與其他災害類型、其他災害發生地相當不同的特點,為卓明豐富實踐經驗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卓明在本次災害中迅速集合了大量當地誌願者,積累下相關的管理經驗。

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地震

本次災害發生後,卓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始信息採集和處理,並於災後2小時發布第一期救災簡報,至次日早上八點發布最後一期簡報,共發布救災簡報2期。
在此前數次國內外小型地震中,卓明堅持進行災情研判及研判報告發布。這種鍛鍊的效果在於田地震中得到良好體現。卓明在遠程災情研判中指出本次地震“災大害小”,為民間救災組織的行動決策提供了有效參照。

發展目標

1、推動民間救災信息平台構建,聯合各相關方進行平台的日常建設及應急回響的準備工作,在自然災害突發時啟動並支持救災信息平台有效運轉;
2、倡導民間災害信息管理的研討和實踐,完善救災信息工作方法和相關理論,推動國內災害管理領域的開拓發展。

業務模式

基於國內民間救災現狀,卓明確定了自身發展戰略。

使命

推動行業發展,提高救災效率

宗旨

一切為了災民

願景

科學救災,有序發展

戰略方向

災害信息標準化處理,打破信息困境。在卓明信息處理平台上,結合災害管理知識和實踐經驗積累,對多源海量信息進行篩選,對關鍵信息進行主動搜尋,對有效線索進行深度挖掘;經多渠道核實後,將信息以標準格式呈現。同時在應急期間每日發布救災簡報,全面整合當日救災進展,提供整體分析和趨勢預測;通過民間組織災害信息傳遞網路,向各類救災主體多渠道發布即時信息及匯總信息,並以需求導向有針對性地對部分團隊推送特定信息,促進救災資源的對接和協調。
從災害信息工作入手,促進行業內交流及行業組織能力提升。匯集整理救災行業動態,建立民間救災組織資料庫,促進各類救災主體在備災期間的互相了解和資源流通;通過線上線下的培訓、研修班和會議,引入國內外行業智力資源,提高各救災團隊的災害信息管理意識,交流災害信息工作方法,推動各個團隊開展災害管理能力建設,推動建立組織協作接口。力爭起到行業信息、資源匯總、交流和傳播的樞紐作用。
提供災害信息諮詢,促進災害知識傳播,提高公眾災害意識。對基金會、企業、媒體等提供災害信息諮詢服務,倡導災害管理理念,提高公眾及社會對災害的認識和準備;提供行業信息諮詢等服務,促進各界力量對民間救災團隊的了解與支持。
推廣災害信息管理經驗,推動學科發展。尋求學術合作夥伴,在政府災害信息工作標準和學術界初步探索的基礎上,貢獻實踐經驗和原始資料,促進災害信息管理學科的正式建立、發展和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