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一般指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小部分位於防城區,隸屬十萬大山山脈,位於中國西南,鄰近南海北部灣,緊靠中越邊境,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包括珍貴稀有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廣西南部沿海地區主要的水源涵養林,垂直帶譜上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和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自然景觀,保護區森林覆蓋率64.8%。1982年建立十萬大山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1982年6月,廣西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廣西區政府批准設立。經過防城港林業部門21年的管護後,保護區森林面積增加了2000公頃。

1995年7月林場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利用森林資源和自然景觀發展森林旅遊業,創辦十萬大山森林公園。該公園坐落在十萬大山核心區,50年代拍攝的影片《英雄虎膽》的故事就發生在十萬大山,十萬大山森林公園也是該片重要的拍攝外景地。《英雄虎膽》故事片的上映使十萬大山揚名全國。

1996年8月,十萬大山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局評定為國家森林公園。

2002年保護區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3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廣西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西南,廣西西部的防城港境內,鄰近南海北部灣,地理坐標為東經107°29′59″~108°13′11″,北緯21°40′03″~22°04′18″。

保護區總面積58277.1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23585.2公頃,緩衝區面積22646.1公頃,實驗區12045.8公頃。

地質特點

山間流水潺潺山間流水潺潺

十萬大山區是中生代以來凹陷構造的負單位。中生代紅色岩系(砂岩、頁岩、礫岩)沉積厚度大,分布廣,第三紀以來褶皺斷裂上升,成為廣西最年輕的褶皺山脈。山勢南高北低,南部由1200~1400米的山脊組成十萬大山主軸,地勢向北逐漸降低,依次出現850米、700米、550米、400米等數列單斜山地及丘陵面。

十萬大山山脈軸部地層以三迭系陸相砂岩、泥岩和礫岩為主、北翼為侏羅系砂岩、礫岩,南翼主要為印支期花崗斑岩和花崗岩。

喜馬拉雅運動受到花崗岩侵入的影響,發生撓曲作用,形成重疊的單斜山。西北坡平緩,東南坡陡峭。山勢雄偉,脊線明顯。

地形地貌

十萬大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西南部重要氣候分界線。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西南伸入越南。長170多公里,寬15~30公里。山體海拔千米左右,主峰蒔良嶺1462米,是桂南最高點。

十萬大山山體龐大,地層古老,地貌複雜,以中山為主,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82座,地勢陡峭,切割強烈,溝谷發育,地貌主要以山地為主。

氣候

十萬大山地處中國南部沿海地區,是廣西南部最高的山地,屬北熱帶季雨林地帶,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十萬大山雖處於低緯度地帶,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可見到冰。

水文

河流多為順坡面發育而向北流,屬鬱江水系。由於多列單斜地形的影響,河流多沿錯動的斷裂各地及兩單斜山地之間發育,河床曲折急劇轉彎與平直相間,多險灘。山地南側河流短小,獨流入海。

十萬大山保護區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主要有北崙河、那梭河、防城江、大寺江、大直江等發源於十萬大山南坡,流入北部灣,明江河、平福河、公安河發源於十萬大山北坡,流入左江。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共有維管束植物219科912屬2233種,其中蕨類植物30科76屬150種,裸子植物8科9屬16種,被子植物181科827屬2067種。

在被子植物中雙子葉植物154科648屬1713種,單子葉植物27科179屬354種。屬中國大陸新記錄的有4種,廣西新記錄的有10種。

動物資源

保護區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金毛狗脊、粗齒桫欏等13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的野生動物有5種:雲豹、金錢豹、林麝、巨蜥、蟒;屬於國家二級保護的野生動物44種。十萬大山保護區昆蟲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截止2010年,保護區已鑑定學名的有23目169科719種,其中有新屬1種,新種27種,中國新記錄種8種,特有昆蟲27種,珍稀昆蟲33種。

保護對象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包括珍貴稀有動植物資源及其棲息地,廣西南部沿海地區主要的水保護對象-狹葉坡壘源涵養林,垂直帶譜上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和不同自然地帶的典型自然景觀,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2種,即狹葉坡壘、十萬大山蘇鐵。

1、狹葉坡壘

瀕危種。常綠喬木,高25米,胸徑75厘米。僅分布於廣西十萬大山海拔470至700米的山谷等,樹脂可作噴漆製造等;木材堅硬耐腐,用途廣。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2、十萬大山蘇鐵

十萬大山蘇鐵為常綠棕櫚狀植物,學名:寬葉蘇鐵,拉丁學名:Cycasbalansae,分布於廣西防城港市的低海拔山谷闊葉林下,是國家一級保護物種,具有極高的研究與觀賞價值。

3、金毛狗脊

為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的根莖。金毛狗脊根莖含澱粉30%左右。狗脊蕨根莖含淀保護對象-金毛狗脊粉高達48.5%,並含鞣質類。根莖含澱粉及綿馬酚;根莖的柔毛含鞣質及色素,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自然景觀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景觀資源豐富,群山綿延,峭壁林立,溝谷縱橫,飛泉流瀉,林海茫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茫,雲霧繚繞,有奇峰、幽谷、溪泉、瀑布、密林、山花、雲海等自然勝景以及取材拍攝於十萬大山的電影《英雄虎膽》中阿蘭姑娘等動人的神話傳奇,集“華山之峻峭、衡岳之煙雲、匡廬之飛瀑、雁盪之巧石、峨眉之清涼、黃山之蒼莽”於一身,呈現出幽靜、神秘、峻險、古野的自然景觀。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景區位於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東南部,地處十萬大山水源林核心區,森林覆蓋率98%,動植物資料非常豐富。景區內空氣清新,空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達8.9萬個,被譽為“華南第一天然氧吧”,是集觀光度假、休閒療養、避暑探險及商務會議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八寨溝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西北五十多公里的十萬大山腹地的欽北區貴台鎮洞利村境內,是欽州大寺江的源頭河之一,屬十萬大山支脈大龍嶺分水嶺水系地處十萬山北麓。

八寨溝旅遊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八寨溝酷暑,風光秀麗,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蹟豐富,可開展愛國愛鄉教育、革命傳統教育。

八寨溝旅遊區距離南北高速公路二十餘里,距離欽州至上思縣二級公路僅是三公里多。進入景區道路,均是混凝土和柏油路路面,無高坡要道。

景區建設

1995年開業以來,公園已累計接待遊客26萬人次。幾年來已多方籌措資金1000萬元投入景區的接待設施、景點開發和配套設施建設。已建成賓館2幢,木樓18棟,木屋19座,水上餐廳1座,多功能綜合樓1座等設施;接待區內道路全部硬化。

公園現擁有接待客房65間,固定床位138床,機動帳篷100頂,水上餐廳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年接待能力達6萬人次。

修築步行觀景便道17.5千米,開闢了景點33處,如;天然藥浴池、天女浴池、石上根源、龍袍樹、情網同心、源頭瀑布、九龍松等;

種植草坪2.5萬平方米;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通信及與縣城相連的油路;從公園至汪樂的旅遊公路是防城港市“上山下海又出國”的重要旅遊線路。

相關事件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4A級景區處理名單中,被嚴重警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