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蘇鎮

北蘇鎮地處藁城、新樂和無極縣三縣(市)交界處,是無極縣的西大門。西、北分別與藁城、新樂接壤,東距縣城14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市40公里、距石家莊民航機場20公里,省級公路“正饒”線縣級路和“果王”公路十字交叉穿越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耕地6.4萬畝,人口5.48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02萬人。1996年被列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基本信息

概況

北蘇鎮地處藁城、新樂無極縣三縣(市)交界處,是無極縣的西大門。西、北分別與藁城、新樂接壤,東距縣城14公里,西距省會石家莊市40公里、距石家莊民航機場20公里,省級公路“正饒”線縣級路和“果王”公路十字交叉穿越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下轄18個行政村,耕地6.4萬畝,人口5.48萬人,其中鎮區人口1.02萬人。1996年被列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鎮政府駐地北蘇村,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村貿易集鎮,城鎮規劃面積1.107平方公里,常駐事企業單位30個,並擁有一個建材批發業市場和一個經濟開發區。近年來,作為省會石家莊市無極縣第一大鎮,發展速度日新月異,目前城鎮規模向東已擴展至史村、東莊兩村,駐鎮人口達1.02萬人,其中外來人口1400餘人。農曆逢五、逢十集日,臨街攤點多達500餘個,日均交易額50萬元以上。

鎮機構設定及其職能

2002年機構改革後,我鎮機構的主要設定如下

1、黨政辦公室

主要負責人:李成江
主要職能:
主要負責黨政日常事務和上傳下達工作,協調工作部門之間的關係;負責黨務、組織、紀檢、監察、宣傳、統戰、法制、人事、勞動工資、精神文明建設、工會、共青團、婦聯、老幹部管理、社團等工作;負責文秘 、檔案、保密、信訪、調研、接待、機關行政事務和後勤保障等項工作;

2、財經辦公室

負責人:張鋒
主要職能:制訂鎮村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財政、審計、保險、農村財務監督及農民負擔管理等工作;負責計畫、統計等鎮巨觀經濟發展的指導、調控工作;協調工商、稅務、金融、糧食、郵電、交通、農電等部門,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3、社會事務辦公室

負責人:仝曉
主要職能:負責科技、教育、文化、體育、民政、廣播電視、衛生、防疫的組織領導和有關行政工作,負責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執法管理工作;負責科學技術的普及,實施“科技興農”戰略;負責農村村政管理的指導工作。

4、計畫生育辦公室

負責人:何雲社
主要職能:依照計畫生育政策制定鎮人口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檢查指導農村的計畫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負責鎮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

5、城鎮建設辦公室

負責人:錢彥中
主要職能:負責鎮土地管理、村鎮規劃、小城鎮建設、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宣傳;制定村鎮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土地復懇計畫並組織實施;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土地、環境保護和房地產進行管理。

鎮域經濟發展狀況

2003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 萬元,財政收入5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7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 萬元。在全鎮國內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種植業、養殖業)生產總值占14%,第二產業(加工業、製造業)占60%,第三產業(勞務輸出及服務業)占26%。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全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全鎮傳統的糧經“二元”結構逐漸轉變為糧經草“三元”結構。全鎮2003年夏糧(小麥)種植面積 萬畝,總產 噸,秋糧種植 萬畝,總產 萬噸。以苗木、花草、新特農產品開發為主的特色農業種植面積達到1000餘畝。

畜牧業是北蘇鎮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骨幹產業。近幾年來,我鎮充分發揮傳統的養殖優勢,因勢利導,大力倡導規模化、小區化的發展道路,以豬、雞、牛為主的畜牧養殖業均走上了規模化的發展道路,全鎮蛋雞存欄穩定在130萬隻左右;5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8個,全鎮全年生豬出欄50000頭以上;新興的奶牛養殖業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全鎮已建成規模養殖小區5個,籌建中養殖小區1個,奶牛存欄3000餘頭。

以小城鎮建設為依託,第三產業、勞務輸出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目前我鎮最大的北蘇集貿市場逢集設點經商戶達到500餘戶,年銷售額近5000萬元;私營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從業領域正在迅速拓寬。從2001年開始,根據新的小城鎮建設規劃,一個規模近15000平方米的鎮區經濟開發區在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下迅速崛起,在縣、鎮兩級政府制定的各項優惠政策感召下,截至今年10月份,經過不到3年的發展,使發展區入區企業達到12家,固定資產投資3500多萬元。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2000年以來,新民鎮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到2003年末,鎮域鎮區電話普及率分別達到40%和75%,行動電話用戶發展到近萬戶,低壓線線路整改達到100%,所轄18行政村村級水、電、路建設已全部到位,全部實現村村通硬面路,村內主要街道全部硬化的。

小城鎮建設歷年來是北蘇鎮建設的重點。到2003年底,全鎮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按照城鎮規劃布局:“四橫四縱一外環”規劃設計的12條主街道完成改造4條,以南北、東西街道為骨架、環鎮路為框架的整體格局已經形成,街道內水、電、通訊、路燈等基礎設施健全,沿街門店建設統一為兩層以上樓房,整齊美觀。街道管理規範,成立有10人組成的街道管理人員和環衛人員。

為大力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全鎮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發展,自2003年開始,我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倡導下,積極開展“文明生態村”的建設。在文明生態村建設上,我鎮採取典型示範,依次全面推進的發展策略,分三個階段組織實施。第一步,至2004年年底北蘇村和馬橋村達到示範型文明生態村標準。第二步,2006年——2010年,再有9個村進入文明生態村行列。第三步,2011年——2015年,力爭把全鎮各村全部建成文明生態村。

投資環境整治及招商引資情況

北蘇鎮在完善投資環境方面首先是搞好硬體建設——即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鎮域內水、電、路、通訊網路已全面覆蓋全鎮,並籌建有北蘇、樓下兩個經濟開發區,發展區道路寬敞,並有工業電力專線通往發展區,使客商進入後能立即投入生產和經營。其次是軟環境的建設——周到服務,除落實了縣委、縣政府關於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外,我鎮還制定了對於入駐鎮經濟開發區的客商的各種獎勵措施,在用地用電及有關工商手續辦理等方面,由鎮政府招商辦公室專人負責協助辦理,為到我鎮投資的客商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鎮黨委、政府組織協調工商、公安部門,認真整治市場和治安環境,從嚴打擊欺商、坑商、擾商行為,使全鎮形成良好的法治環境。截至今年上半年,新開發的北蘇鎮鎮區經濟開發區入區企業已達到12家,固定資產投資3500多萬元,另外還有三家計畫投資均在百萬元以上的項目也已達成入區意向,正在進行入區建設前的準備工作。

社會事業發展情況

與正定一洲醫院合作,多方引資100多萬元,建成了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醫療設施齊全、擁有專家醫師7名、專業醫護人員15名、床位40餘張的高標準衛生院一個,極大的滿足和方便了全鎮及周邊地區民眾的醫療保健需求;全鎮20所中國小校微機室、實驗室、操場等配套設施完善,學生入學率及鞏固率均達到99.8%。投資40多萬元,通過省甲級標準敬老院達標驗收的鎮敬老院,11位孤寡老人在優越的條件下安度晚年。

傳統優勢項目及特色產品

1、針織。史村針織業歷來是我鎮的一個傳統項目,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目前已輻射到驛頭、南焦、南蘇等周邊村。成立了騰龍針織有限公司,擁有一個大型紡紗廠和兩個大型印染廠,含蓋針織業戶95戶,從業人員1520餘人,年加工布匹2500噸,年產值近億元。其主要產品有各種純棉、滌棉紗及內衣布料、各種內衣產品等。

2、養殖。以豬、雞、牛為主的畜牧養殖業是我鎮的一項傳統優勢項目,適應形勢的發展各養殖業戶均走上了規模化的發展道路,從業人員達到3000多人。全鎮蛋雞存欄穩定在130萬隻左右;5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8個,全鎮全年生豬出欄50000頭以上;新興的奶牛養殖業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全鎮已建成規模養殖小區5個,籌建中養殖小區1個,奶牛存欄3000餘頭。主要產品是肉、蛋、奶及其深加工產品。

市場建設

依據我鎮交通便利以及處於三縣(市)交界地區人流、物流中心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充分利用小城鎮建設發展優惠政策, 將以省道“正饒”線和縣級道 “果王”公路交叉路口為中心的公路路兩側規劃為商貿區。目前商貿區已建成固定門店200餘個,並吸引多家外地客商投資,成為我縣城西最大的建材專業批發市場,最高日交易額16萬餘元,不僅方便了民眾生產生活,促進了商品流通,而且帶動了個體運輸、飲食服務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

另外,我們還本著統籌安排、合理布局、配套建設的原則,積極支持城鎮及農村集貿市場的建設,以市場發展帶動商品流通,實現為全鎮經濟增添活力的目標。目前,全鎮共有各類大小集貿市場7個,年交易額近5000萬元。特別是鎮區集貿市場,經過幾年來的扶持發展,目前已形成400個攤位的規模,年交易額1300餘萬元,成為我縣第二大集貿市場,為小城鎮建設的繁榮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今後發展規劃

(一)延伸產業鏈條,實現企業農戶雙贏。在畜牧業這一傳統產業的發展上,我們將繼續依託優勢龍頭企業,積極謀劃產品深加工項目,增加產品附加值,積極推動全鎮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企業和農戶的雙贏。具體來講,就是在重點抓好養殖小區建設的同時,扶持壯大金光飼料、廣威農牧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擴大飼料的生產能力,除滿足本地養殖需要外,不斷鞏固和擴大省外市場占有率;在首先著力支持現有的樂天乳業有限公司的擴大生產規模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對牛奶深加工項目的引進力度,以有效解決牛奶銷售問題,拓寬養牛戶牛奶銷售渠道,增長養殖業的產業鏈條。

(二)做強做大園區,提升工業競爭能力。在項目建設上,我們將繼續牢牢樹立“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發展,園區是硬載體”的理念,堅持以北蘇、史村兩個工業區為依託,以建設針織、五金、醫藥、飼料四大生產基地為目標,按照“以園區聚集項目、以項目培育龍頭、以龍頭帶動產業”的發展思路和市場化運作方式,多元化融資、全方位開放,全力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同時,充分發揮我鎮作為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以及正饒公路、果王公路十字交叉貫穿我鎮的有利條件,以小城鎮建設作為基礎和引導動力,把小城鎮建設與工業園區、商貿小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以小區化為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

(三)服務第一要務,構築發展磁力平台。堅持把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以政策最寬、服務最優、誠信最佳為目標,改善硬環境和最佳化軟環境“兩手抓”,千方百計為外來投資者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使客商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改善政策環境。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管、但求所得”的發展理念,在落實上級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再出台實施5項優惠政策,其中,對在我鎮引進項目投資建廠的單位和個人,鎮政府按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予以獎勵;對項目在正式投產2年內納稅額超過10萬元的,鎮政府再對企業納稅人獎勵地方留成的2%。二是最佳化服務環境。確立“你經營、我服務;你有難,我幫助;你賺錢,我保護”的觀念,實行領導分包項目責任制,及時為企業協調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三是完善生產環境。在投資100多萬元完成北蘇至史村公路拓寬、架設小區供電工業專線工程的基礎上,再投資150萬元,新開一條南北路,連通開發區至正無路,並對公路兩側進行綠化、亮化、美化,使小區道路實現兩縱一橫,為客商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交通條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