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女神傳蕾娜斯

北歐女神傳蕾娜斯

遊戲製作:tri-ACE 遊戲發行:ENIX(原) 遊戲語言:中文(原日文)

遊戲簡介

中文名稱:北歐女神傳女神側身像
英文名稱:Valkyrie Profile
日文名稱:ヴァルキリープロファイル
遊戲製作:tri-ACE
遊戲發行:ENIX(原)
遊戲類型:RPG
遊戲平台:PlayStation
遊戲載體:UMDx1
遊戲語言:中文(原日文)
發行日期:1999.12.22
移植髮售日:2006年3月2日
售價:5,040日元(含稅)
被諸多玩家奉為神作的經典PS遊戲《北歐女神傳(*ALKYRIE PROFILE)》的PSP移植版本《北歐女神傳 蕾娜斯》本作的遊戲畫面將重新製作來適應16:9的顯示,多段名場面也會改成CG來表現。
本作作為《北歐女神傳》的復刻作品,並沒有完全採用原名而是使用了“蕾娜斯”作為副標題是有意義的。該作的製作人在這次的計畫中預定推出兩款《北歐女神傳》作品《蕾娜斯》以及《希爾梅利亞》,這兩款作品的劇情是互補且相呼應的。在《北歐女神傳 蕾娜斯》中將加入全新製作的劇情片斷以及CG影像,對《北歐女神傳》原有的宏大世界觀做進一步的補充。

原版介紹

1999年,由tri-Ace 開發,ENIX發行的《女神側身像》可以說是PS時代最為華麗的RPG。《女神側身像》畫面採用唯美的2D畫面。遊戲以其獨一無二的戰鬥系統,和超強的動作成分吸引了眾多玩家。遊戲背景以北歐神話為基礎,講述了北歐神話中的主神奧丁為了應對諸神的黃昏,派遣女武神蕾娜斯下人間去尋找人類中最強的戰士,並收集他們的靈魂到神界,以對付諸神的黃昏中的華納神族的故事。其中伴隨主線劇情的發展,各個分支情節也描述的恰到好處,20多位人物的性格都刻畫的相當到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於北歐神話的瓦爾基里(Valkyrja)

女武神“瓦爾基麗”(古諾斯語:Valkyrja)是北歐神話里登場的狄絲(Dísir)女神(半神)。英文為Valkyrie,德文中為Walküre.
“瓦爾基麗”(valkyrie)這個字的原意是“靈魂挑選者”,到後來慢慢演變成“挑選戰死者的女性”,另外還有後人賦予所謂“出現在英雄面前的夢中情人”的形象。
另外中文的“瓦爾基麗”比較接近德語發音的“華爾邱利”(Walküre),在古諾斯語是“瓦爾基麗婭”Valkyrja,在英語則是Valkyrie。
她們一般是來自地上國王的女兒,或是奧丁自己的女兒,或是發誓侍神而被諸神選中上天的處女戰士。他們被稱為“奧丁的侍女”但他們都應該是處女神。她們在戰場上賜與戰死者美妙的一吻,並引領他們帶往英靈殿(Valhalla)。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在諸神的黃昏來臨之前,擴充神域的兵力以應付戰場所需。
她們的形象是∶戴著金盔或銀盔,穿血紅色的緊身戰袍,頭上戴著以羽毛裝飾或鳥翼型的頭盔,拿著發光的矛和盾,騎小巧精悍的白馬。一般相信她們是霧或雲的人格化。而她們騎的白馬,人們想像馬的鬃毛間能夠落下霜和露,因此這些馬也受到人們尊敬。在北歐人看來,瓦爾基麗們和她們的馬都是有惠於人類的。而北極光(Northern Light, Aurora Borealis)有時亦被認為是瓦爾基麗們驅馬在夜空中賓士時,鎧甲閃耀的光芒。
瓦爾基麗們不單在陸地的戰場上挑選勇敢的戰死者,她們也到海上,從沉沒的大龍船里挑選將死的勇敢的維京人。在英靈殿(Valhalla),服侍這些戰士的靈魂也是女武神的任務之一。另有一說,負責殿上侍奉的是荷瑞絲特、密絲特和斯露德三人。
她們具有化身為天鵝的魔力,有人說是費爾加( Fylgja )是其原型。
女武神的人數
女武神的人數,各種傳說的說法不一;最多是十六個,最少是三個,但一般則說是九人。又有的傳說中說她們的領袖是愛神弗蕾亞或諾倫三女神(Norns)中的詩寇蒂(Skuld)。
由於版本不同,女武神的名字也有差異。現將所有見於記載的名字儘量列舉如下∶
亞爾薇特(Alvit)、布倫希爾德(Brynhild)、潔蘿露爾(Geironul)、潔爾詩科古爾(Geirskogul)、格蕾(Goll)、格恩達爾(Gondul)、古娜(Gunn)、古絲(Guth)、海芙約特(Herfjotur)、赫爾薇爾(Hervor)、希露德(Hildr)、 荷拉德古娜(Hladgunnr)、荷拉斯古絲(Hlathguth)、赫蘿克(Hlokk)、荷瑞絲特(Hrist)、密絲特(Mist)、奧爾露恩(Olrun)、蘿塔(rota)、蘭蒂格瑞絲(Randgrith)、拉絲格瑞絲(Rathgrith)、瑞吉蕾芙(Reginleif)、希格德莉法(Sigrdrifa。也被認為就是布倫希爾德)、希格露恩(Sigrun)、詩嘉古爾(Skagull,奧丁的斟酒侍女)、斯克嘉莉德(Skeggjald)、詩蔻蒂(Skuld,諾倫三女神之一)、斯薇法(Svafa)、斯露德(Thrud,托爾的女兒)。

關於諸神的黃昏

北歐神話,最著名的莫過於“諸神的黃昏”,即神話的最終章。這場神話史上最為悽美的戰役所描述的場面已然達到當時人類想像力的臨界點。
在世界各國的神話中,毀滅神話都是一個重要的母題。但在各國的毀滅神話中,大都表現的是神毀滅自己創造的人類世界的主題,毀滅方式也主要以洪水與乾旱為主。同時它們大都出現在神話的開始部分,反映的是人類先祖對自然的恐懼與對生命起源的原始探索。但在北歐神話中,由於北歐特殊的地理環境,北歐的先民們很少受到洪水等自然災害的侵襲,因此他們的毀滅神話也沒有以自然力為主題,出現地點也在神話的最後部分。但最為特殊的,是它們的毀滅神話不僅只毀滅了人類的世界,所有的神祗與他們的家園也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徹底覆滅,同時這場毀滅又是在神創造世界時便已注定的,誰也無法避免,誰也無法阻攔。因此,從北歐神話的一開篇,它的悲劇性便已被牢牢鎖定,而最終的這場"諸神的黃昏"將這幕悲劇推向了一個燦爛而殘酷的高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