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報

從1843年起,恩格斯是該報的通訊員。 1847年《北極星報》和馬克思、恩格斯編輯的《德意志—布魯塞爾報》,以及法國的《改革報》,結成了進步報刊同盟。 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推1830年創辦的《貧民導報》,和1837年創刊的憲章派機關報《北極星報》。

《北極星報》 馬克思以前的工人運動中影響最大的工人報紙,1837年11月11日創刊於英國北方城市利茲,英文,創辦人和主編是菲·奧康瑙爾。最初它是一家地方性的憲章派周報,但很快發展為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工人報紙,最高銷數達到10萬多份。1844年11月,該報從里利茲遷到倫敦出版,成為憲章派左翼實際上的中央機關報。該報報導面很寬,注重時效,文字激昂。40年代起,憲章運動新一代的左翼領袖喬·哈尼、厄·瓊斯亦成為該報的編輯。從1843年起,恩格斯是該報的通訊員。1847年《北極星報》和馬克思、恩格斯編輯的《德意志—布魯塞爾報》,以及法國的《改革報》,結成了進步報刊同盟。馬克思和恩格斯曾致信奧康瑙爾說:“我們還應當感謝您和您的助手們在領導《北極星報》方面所表現的高貴而開通的風格,……只有它在實質上是真正民主的,只有它沒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見,……《北極星報》在所有這些問題上表達了英國工人階級的意見,所以它是真正值得大陸上的民主主義者閱讀的唯一的英國報紙。”(《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8—29頁)隨著英國憲章運動的衰落,1852年,該報在困境中被賣給了一個資本家,從而結束了它15年轟轟烈烈的生命歷程。

歷史背景

在世界歷史上,英國是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的策源地。國際工人運動也是從英國開始的。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工人數量不斷增加,並且出現了行業性的工人組織和有組織性的工人罷工。為了爭取民眾,擴大影響,這些工會組織創辦了自己的刊物,以宣傳自己的主張。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推1830年創辦的《貧民導報》,和1837年創刊的憲章派機關報《北極星報》。

主張意義

該報對於席捲全國的憲章運動進行了及時、全面的報導。文字流暢,充滿激情。它主張通過政治鬥爭以實現憲章主張,反對妥協退讓;主張一切國家的工人階級聯合起來共同鬥爭,同時還把支持各國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革命運動,看成是無產階級的義務,表明了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立場。《北極星報》的宣傳,使英國各地的憲章主義者聯合起來,為憲章運動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因而受到讀者的普遍歡迎,發行量最高時超過10萬份。對此,馬克思恩格斯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