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附小

北師大附小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國小 創辦於1958年,是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北京師範大學的附屬實驗國小。現有教學班42個,在籍學生1726人,教職工110人 ,學校占地面積138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188.4平方米,體育場館面積8050平方米。圖書館藏書總數6萬餘冊。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實驗國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依法辦學,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從改革開放對興校之路的探索,到新世紀課程改革強校之策的制訂,學校始終擔負著播撒真知、傳承文明、樹德育才、科教興國的歷史使命。學校注重校本培訓與校本教研,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起到了示範作用。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學校確立了“樂學會學,健康發展”的培養目標。

實驗國小傳承師大百年精華,秉著“以人為本,教育即服務”的辦學理念,依託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科、心理學科及學科教學等的研究優勢,以“實驗”為特色,始終進行著教學體制、教材教法等改革實驗,創設了必修課和課外興趣選修課並行的課程體系。學生在科技、文體、學科競賽活動中展示才能,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發揮特長。我校連續五年在海淀區五年級學生學業質量監測中成績優秀。

實驗國小重視教職工隊伍建設,為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開展教育科研、改革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技能,志存高遠的成名成家創造條件;學校建立由知名專家和學者組成的專家指導組,定期指導交流;教師結合教學實際積極參與各級各類課題研究,著書立說,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水平。教師個人特長突出,群體優秀,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成長起來。學校現有北京市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4人,國小高級教師78人,本科以上學歷教師近98%,正在進行和已完成研究生課程班學業學習及研究生學歷學習的教師達到22%,市級、區級、中心級、校級學科帶頭人及骨幹教師占教師總數的30%,逐步形成“專、本、研”結構的師德高尚、責任心強、教學水平高的科研型教師隊伍。

實驗國小已與新加坡道南學校、日本新澙大學教育學部附屬新澙國小、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塘卡學區Scenic Heights Elementary和Excelsior Elementary School、英國Eltham College、香港聖公會聖提摩太國小、澳大利亞Milgate Primary School 等數所國外和境外學校建立了廣泛而密切的聯繫,師生間的互訪交流、教育教學研討活動的開展,不但加深了相互間的了解,更拓寬了師生的視野。學校每年接待外國教育代表團來校參觀交流約100人,同時每年還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教師代表團、長短期脫產研修人員超過600人次。隨著對外交流與合作的領域迅速拓展,學校的國際影響和知名度不斷增強。

辦學方針

以鄧小平“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

辦學目標

為基礎教學改革和發展提供試驗基地,探索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教育教學模式)創造現代化教育的辦學模式)創造現代化教育的辦學經驗。三年內,力爭把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國小、中學辦成深圳市名校,即:校園優美,設備先進,校風良好,師資雄厚,管理科學,質量一流的學校。

具體目標

為了實現三年內成為深圳市名校的目標,要本著“從嚴、務實”的治學精神,一步一個台階地逐步實現:

1、 一流的校園環境:淨化、綠化、美化;優美的育人環境。

2、 一流的教學設備: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開展科學教育的實驗室和進行人文科普活動場所。

3、 一流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支師德好、觀念新、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各學科帶頭人要有特級教師或全國知名教師擔任。組建有數名特級教師或全國優秀教師為核心的老、中、青搭配的教師隊伍,這是實現辦學目標的關鍵。

4、 一流的群體作風:連好的校風是一支無形的教師隊伍,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需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和養成。經過三年的努力、逐步形成:

勤奮、廉潔、開拓、奉公的乾風;

正己、敬業、創新、樸素的教風;

勤學、文明、善思、樸素的學風;

5、 一流的學校管理:南山附中、附小的學校管理,要注重以人為本的管理,即在注重觀念管理和情感管理的前提下,嚴格制度的管理;逐步實現科學化、規範化。

6、 一流的教育質量:學校的教育質量更多地是從培養學生的質量來評價的。培養的學生一定要使他們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文精神素質取得社會的公認和好評。工作思路要實現理想的目標,需要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工作。在具體工作中要把握五個要點:

1、 著力加強教育科學的實驗研究。從體制,觀念,內容、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入手,探索以學生髮展為本,大力推進以德育為靈魂,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辦學經驗。同時,也是從教育科研人手,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水平,逐步建設一支師德好、觀念新、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2、 實行開放辦學,把學校融於社區,開展社區教育。使學生從小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建立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形成學校、家庭、社區的教育網路,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3、 緊緊抓住推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的改革、更新教學觀念、探索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充分套用現代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4、 要為學生個性和內在潛能的充分發展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要為學生展示才華搭建廣闊的舞台。為此,積極開展科技、環保、文娛、體育等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和活躍校園生活。作為辦學特色,著重辦好數學樂園和少兒藝術團,為學生智力的早期開發和進行腦科學研究進行有益的嘗試。

5、 責成上述各項任務,辦好學校的關鍵是人。學校的建設與管理最根本的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是一支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建設。採用面向全國招聘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與加強內部培養相結合。在高起點上建我一支老。中、.若結構合理的師德好、觀念新、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自主識字

500小語名家、同仁匯聚北師南山附小

2008年11月26日上午,“全國著名國小辦學成果現場展示活動在北師大南山附小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委員會主辦,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國小部承辦。

全國政協第七、第八屆委員,曾任中國教育電視台“空中課堂”主講教師和北京電視台“教你寫作文”欄目主持人,著名特級教師張光瓔老師,和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丁梁秘書長,帶領全國十個省市的十多位縣市教育局局長和一百二十多位國小校長參加活動。前來參加活動的還有深圳市教研員趙志祥老師和南山區的教科所劉新生所長、教研室鄭明江主任,教研員高乃松老師以及深圳市國小語文教師等500多人。

創新理念催生實驗成果

此次活動的主旨是“辦學特色與創新成果”展示。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國小部展示的是深圳市“十一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國小低年級“自主識字,同步讀寫”實驗研究》的階段成果。

張和平副校長主持展示活動。杜中臣校長從四個方面介紹了該項特色創建的經驗和體會:

一、特區環境是創新成果產生的沃土。

二、“個性化素質教育”理念是該項成果的助長劑。

三、各級專家的指導是取得成果的保證。

四、課題組成員的創新精神和忘我工作是取得成果的關鍵。

接下來由課題組長,教科研中心副主任李虎老師介紹課題研究的背景、方法、實施、效果和理論的探索。“自主識字,同步讀寫”實驗的核心教材《漢語拼音自主識字遊戲卡》於2006年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該項專利經過四年多實踐套用,於2008年6月被確立為深圳市“十一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通過科學實驗,6歲的孩子,用常規教學1/9的時間“自主識字”(每天5—8分鐘,每周一節校本課程)超常規教學2—4倍。同時,閱讀能力、寫話水平也有明顯提高。

課堂展示讓與會者刮目

與會同仁關注的課堂展示開始了。首先由石茜老師執教一年級的“自主識字同步閱讀”課,整堂課學生學得自主、輕鬆、愉快、高效。尤其是“星級展示台”環節和同步閱讀環節,孩子們的識字效果和讀書能力,讓與會專家“刮目相看”。第二節課由丁向華老師執教二年級的“聯想寫話”課,孩子們憑藉一張遊戲卡和上面的配圖詞語,現場說出、寫出妙趣橫生的故事,讓聽課的老師不斷稱奇。課堂上孩子們的識字水平和現場寫話能力,讓與會者讚嘆不已。

專家與同仁現場點評

聽課後,進行現場互動評課。南山區教研室鄭明江主任第一個評課。他首先代表南山區教研室,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同仁來到南山來到北師大南山附小指導課程改革工作,指導課題研究工作表示熱烈地歡迎。

鄭主任對兩節課進行了分別評述。

對“自主識字同步閱讀課”的評價是四個關鍵字:

1.“自主識字”。“通過今天的觀摩,一年級的學生不用老師教自主識字,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效果非常令人滿意。”

2. “輕鬆識字”。“整節課學生沒有任何壓力,輕鬆快樂地自由地識字。尤其是遊戲卡更加充滿趣味性。”

3. “激勵識字”。“星級闖關和升級卡的設計非常巧妙,非常有效。”

4. “鞏固識字”。“通過讀同步閱讀教材《追趕天邊的彩虹》和各種形式的復現,使新字得到鞏固。”

鄭主任就過關“設定障礙”環節,提出能否變換一種方式。

就“聯想寫話課”,鄭主任說:“這是該項實驗獨有的方式。”他從五個方面給予充分肯定:一是,“寫話鞏固了識字;”二是,“寫話運用了詞語,而且運用得生動形象。”三是,“寫話創設了情境。”四是,“寫話訓練了思維。孩子們想像豐富合理,能把詞語看活看細。”五是,“寫話注重了評價。學生不僅能說出好在哪,而且還能說出為什麼?”

就“聯想寫話”的方法,鄭主任也提出了如何使寫話的方式變得更寬泛一些。

張光瓔老師的評課與鄭主任不同,她是兩節課結合點評,而且中間還請與會老師發表感言。

張老師首先談了兩點感受:

第一個感受是‘耳目一新’。“這兩節課讓我刮目相看的同時,也促使我想,難道語文就非得‘少慢差費’嗎?今天的展示說明,完全可以做到‘多快好省’嗎?”這種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非常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一年級的孩子是記憶的黃金期,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整堂課沒有了傳統課堂教師的強勢,而代之以學生的愉悅。”

另一個感受是‘震驚’, “一年級的孩子上學不到三個月,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認識這么多的字,讀書讀得這么流暢,真是不容易!尤其是聯想寫話課上坐在邊上的小男孩兒,只是看著卡片翻來翻去就能出口成章。真是了不起!”

這時,張老師請一位來自成都的校長發表感想。那位女校長說:“我最大的感受是孩子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能認識這么多字,真讓我震驚!震驚的還有他們用的是一種巧妙方式。卡片的設計是用一組同音字組成的詞串,讓拼音學習與識字整合,使孩子們輕輕鬆鬆快快樂樂識字,很值得我學習。”

接著來自北京的北京國小的女校長舉手,她說:“聽了一年級的這節課,印象特別深刻。一個是孩子的常規,一是識字量和孩子們豐富的課外知識。我想知道奧妙究竟在哪裡?”“在聽李主任介紹時,我有三個疑問,聽了課後只有一個疑問了。在實驗中家長扮演什麼角色?”李虎主任從家長檢測的方法,興趣的激發和識字的方便隨機等三個方面回答了這位校長的問題,並且講述了一個關於孩子深夜兩個小時等待同學檢測的生動小故事。校長聽後欣然落座。

張光瓔老師從三個方面進行了概括評價:

1. 這項研究成果“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孩子們在愉悅中學習,在學習中又獲得愉悅。”

2. “識字、閱讀、寫話”同步,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

3. “知識、能力、智力”發展同步,使孩子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最後,張老師深有感觸地說:“看了今天的科研成果,如同看到了一座高樓大廈打地基。這個地基是堅實的高質量的。同時感到,這些孩子是幸運的,他們趕上了這個課題研究,使他們的潛能得到了儘早開發。我還感到,播種這種幸運種子的老師們,他們肯定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為這項改革付出艱辛是很有意義的!”

教學特色

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將努力做到優質教育與特色教育相結合,將為每位學生提供最好的學習機會,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並就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素質,知識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和審美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作好全面的開發與培訓。北師大將為應屆高中畢業生投放到一定數量的保送生指標。並努力辦出自己的特色。

學校在分層次系統實行“個性化素質教育”的基礎上,主要體現:四大特色:

數理教育特色:開辦各層次數學奧林匹克班,開展數學競賽,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辦好四個層次學校的“學生數學樂園”。

藝術教育特色:發揮北師大藝術學院的優勢,與歌舞團合作,成立少兒藝術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特別要把幼稚園、國小辦成“’藝術幼稚園”、“藝術國小”,組建高水平的“少兒藝術團”。

英語教學特色:聘請國內、外知名的外語教師任教,強化英語教學。培養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初、高中辦好“學生外語角”。

信息化教育特色:適應網路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建立現代視窗,並運用多媒體及網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建設好四所學校的校園網,並與教育部與北師大聯辦的中國基礎教育網(中基網)進行聯網,推全面實驗教學,全面提高學生信息技術能力,北師大網路學院向南山區投放大學學歷教育名額,擴大學生大學入學率。

校長簡介

杜中臣,男,1963年出生,籍貫山東招遠,中共黨員,先後獲得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士、邏輯學碩士,法學博士等學位,2006年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和社會學學院副教授。2007年3月份出任深圳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書記、校長。

杜中臣校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和管理經驗,在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和社會學院,他曾連續擔任了13屆班主任,並歷任級主任和系副主任。在高校教學中,他一直擔綱主講19屆本科和碩士研究生課程,連續指導了5屆邏輯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獲得了很好的學生評價和學校反響。

在個人所從事專業領域研究中,杜中臣校長成果顯著。並且憑著他對教育的執著,他一直熱衷於教育研究,並熱切關注基礎教育現狀。曾先後多次在北京師範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獲獎,有數篇論文在國級國內刊物上發表,出版了多部著作,其中《自然哲學範疇》獲國家科研項目優秀獎。

北師大附小北師大附小

由於身兼多職,杜中臣校長自深圳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籌建之初,就一直是籌劃者、組織參與者、建設和管理者,因此,這所學校從建校初期到今天,其成長和發展的各個環節他都十分了解。而對於這所學校的今天和未來的發展,杜中臣校長更是早已有了自己長遠的打算。

陳校長1964年由北京師範大學數學系畢業留校在第二附屬中學任教.從事數學教學和教育管理近40年,是全國著名的數學教育專家和中國小奧林匹克教育專家,曾擔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和北京數學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陳校長從1989年起,擔任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負責教學管理的副校長。北師大二附中高考升學率達到100%,重點率在85%以上。

1983年,發起、創辦《中國小數學教學》報,擔任副主編。

1984年,創辦中國小數學奧林匹克學校.推動數學課外活動在全國的發展。

1985-1988年參加北京師範大學主持的《五四學制改革實驗》,參與《五四學制數學實驗教材》的編寫工作。並在1989年至1996的年參加實驗地區的教師培訓工作、負責五四學制改革實驗教材代數1、2班的編寫.從1986年起在全國各實驗區開始使用。

1987年負責北京代表隊總教練工作.帶領北京隊奪得第一屆“華羅庚金杯”數學邀請賽的金杯。被北京市科委授予"優秀科技園丁'稱號。

1989年起.擔任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負責教學管理的副校長。

199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1991年,被國家教委任命為教學專家組組長。帶領30位教師赴葉門共和國開展智力援外工作。

1992年-1997年被聘為北京市中學教師職務系列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參加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評審工作.主編京津地區特級教師開學指導叢書數學卷(1994年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參加"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數學卷)"的編寫工作(叢書主編柳斌 數學卷主編鐘善基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

1995年至今受北京市原教育局領導委託組織和主持開發陽光(2代)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軟體。並於1999年2月通過教育部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的審定。

北師大附小北師大附小

1999年,受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委託,負責套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的實驗。使用陽光(2代)教學軟體幫助甘肅、青海、四川、貴州、廣西吉林、安徽等7省貧困地區的十四所國小提高教學質量,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