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村

北區村地處興隆鎮、與長河套村、榆木林村、十四頃村同鄉,物華天寶,友好好客,物產豐富。主要農產品是鳳梨蜜、紅薯、穀子、小包菜、大樹鳳梨、乾梅子、南瓜、小胡蘿蔔、李子。村內資源是石灰石、粘土、鈦鐵礦。

近年發展

興隆縣興隆鎮北區村2006年被省委確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以來,新當選的“兩委”班子與全村黨員、民眾擰成一股繩,經過3年多的努力,累計投入400萬元,使全村環境面貌、經濟收入、文化生活都

有了顯著提高。 建設舒適好環境。創建之初,該村按照輕重緩急逐步推進,全面實施“街道硬化、路燈亮化、環境潔化、民居美化、村莊綠化”為主的“五化工程”。採取村集體投資,大戶墊資、向幫扶單位引資、企業和個人捐資進行籌資,先後打機井2眼,建水塔1座,更換自來水管道14000米,鋪設污水管道8000米、硬化主橫街路面7公里,建800平方米辦公樓一棟、安裝路燈40盞、栽植綠化樹木4000株。同時,建立了村環衛隊伍,配備了4名專職保潔員,負責花草樹木管護及對主幹道垃圾實行每日清掃,定時清運。
壯大富民主產業。從實現農民增收角度出發,立足北區工業園區優勢,該村做大做強果品加工這一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園區的最佳化升級。著眼長遠,該村包裝了“千畝園區”項目,並以此作為面向社會全面招商的載體。去年,他們首先促成了投資1億元的10萬噸麥芽糖項目落戶,為園區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全力配合實施了集中供氣和污水處理兩個大項目,進一步提升了園區的資源共享率。為提升園區檔次和科技含量,該村還申報了“河北省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憑藉河北農大科技食品學院的技術優勢,使園區逐步形成產、學、研協調發展的產業集團。通過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去年底,園區內果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64家,擁有固定資產4億多元,實現產值達3億元,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5010元。
營造和諧好村風。該村把培育新農民作為建設新農村的首要環節。多渠道籌措資金20萬元,對村國小進行全面改造,硬化了操場,更換了門窗,併購置15台微機。積極地引導村民由體力型向技能型、專業型、知識型的轉變,依託“村民中心”,定期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受訓人數達到了1000餘人次。投資8萬元,修建文體廣場兩處,還增設2套活動器材和閱報專欄。先後成立了一支百人秧歌隊和一支村級籃球隊,有力地促進了村民精神風貌的提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