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

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

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簡稱“醫科院”)的前身是北京市醫學科學研究所,2005年經北京市政府批准更名為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是我國重點的醫學科研機構之一。

研究院概覽

研究院全稱: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
研究院簡稱:北京第一醫科院
研究院原名:北京市醫學科學研究所
研究院性質:事業單位
成立時間:1949年
更名時間:2005年
下轄機構:人類疾病基因研究所|臨床醫學研究所|甲狀腺研究所|肛腸病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泌尿外科研究所|口腔醫學研究所|腫瘤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婦科病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
附屬機構:精神疾病防治培訓中心|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
重點實驗室:醫學生物工程疫苗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人用物品安全性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
附屬醫院: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北京第一醫科院附屬烏魯木齊中山醫院)

研究院簡介

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簡稱“北京第一醫科院”)前身是北京市醫學科學研究所。院所始建於新中國成立,2005年經北京市政府批准更名為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是我國重點的醫學科研機構之一。
醫科院下設專家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設有人類疾病基因研究所、甲狀腺研究所、肛腸病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臨床醫學研究所、泌尿外科研究所、口腔醫學研究所、腫瘤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婦科病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精神疾病防治培訓中心、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醫學生物工程疫苗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人用物品安全性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等機構。
醫科院現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院士、教授、研究員195名,醫療技術與科研力量十分強大。
目前承擔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有:
1、疑難病基因治療研究

在已報導的約15000種人類疾病中,90%以上的不能用常規療法治癒,其中大多數起源於遺傳式獲得性遺傳缺陷,生物基因治療是用健康基因替代功能受損的基因。
2、超導微針消融治療器質性甲狀腺腺體的研究
臨床上手術切除器質性甲狀腺易損傷神經組織,導致甲狀腺腺體損害,出現甲減問題,超導微針消融治療,旨在探索超聲定位,利用創傷更小微針進行穿刺消融,從而更精確的定位病灶,進行準確治療。

3、自體血回輸誘導神經生長因子和活性物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

抽取病患自體血進行臭氧循環,再回輸到體內,誘導血液中各種細胞成分產生生長因子和活性代謝物,修復受損腦神經膠質細胞,達到治療精神疾病。
4、超微創無刀手術診療肛腸疾病的研究
關於替代傳統微創技術,利用更為微小創傷的超微創技術,真正替代手術刀,實現無刀診療肛腸疾病獲得突破,臨床套用愈後良好,無傳統微創手術後遺症併發症現象,獲得國家專利,iso9001認證。
5、納米微粒殺死腫瘤研究
 利用磁場控制,對在腫瘤細胞中的物質分子進行每秒鐘千百次的磁化反應,殺死腫瘤細胞。這種技術在動物實驗上已經實現,惡性腫瘤在幾周后便可消失。
6、利用生物晶片進行細胞操縱研究
到目前為止,通過用患者關節囊中的纖維細胞處理無免疫力的SCID老鼠來進行研究。
7、關於腦神經遞質受損與腦神經細胞靶向修復再生相關研究
在治療因θ波β波δ波α波引起的多方面失眠抑鬱症等精神系統方面疾病獲得顯著成果,獲得國家專利。
8、讓針穿過空心光纖進行手術研究
新的穿刺針尖的醫學套用適合於目前實用手術器械的需求,由纖維增強合成材料製成的其他設備將隨後推出。
展望未來,我們滿懷信心,全院同志將團結一致、開拓進取,為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醫學科學院而努力奮鬥!

組織架構


職能部門

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人事處、科技處、成果推廣辦、財務處、後勤管理處、援疆辦、公益基金辦
科研部門
人類疾病基因研究所|臨床醫學研究所|甲狀腺研究所|肛腸病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泌尿外科研究所|口腔醫學研究所|腫瘤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婦科病研究所|血液病研究所|糖尿病研究所
一、人類疾病基因研究所
為適應21世紀醫學生物學發展,研究所重點從事人類疾病基因組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其宗旨是:集成開放、創新求實,滾動發展,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一流配套的基因研究中心,使我院在這一領域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研究所是一個獨立的科研型實體,實行主任負責制。並設有學術委員會和責任專家組,負責審核和監督研究課題的立項和進展。
研究所現有科研人員、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以及客座人員近60人,建有500多平米達到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實驗室和200多萬人民幣的儀器設備,可開展人類基因生物學、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等實驗。一些重點儀器已經對外開放使用。
研究所自2000年成立以來,面向全校組織實施了56項人類功能基因組學和疾病基因組學的研究課題,資助經費超過2600萬元人民幣。在功能基因組研究方面開展了近30個人類新基因的功能研究,其中包括新的凋亡相關基因、新的細胞因子基因、新的心血管相關基因、新的腫瘤相關基因等,已在國內外雜誌發表一批論文,並申報了一批人類基因專利。在疾病相關基因研究方面開展了包括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藥物敏感基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妊娠高血壓、骨質疏鬆症、噪聲耳聾、孤立性房顫、胃癌、食道癌、肺癌、肝癌、急性白血病、子宮內膜癌、慢性家族性良性天皰瘡、激素抵抗型腎病綜合徵、遺傳性耳聾、兒童失神癲癇、家族性熱驚厥、失眠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精神遲滯、兒童孤獨症、兒童多動症、老年痴呆症、牙周病、線粒體腦肌病等致病基因或疾病相關基因或SNPs的研究,已收集一批DNA標本,建立了以病理係為主聯合4個附屬醫院的組織標本庫,重點收集臨床標本,並開展了組織晶片的研製工作,並獲得顯著成果。
人類疾病基因研究所的課題組介紹
課題組名稱 主要研究方向
腦神經遞質研究組 腦神經遞質平衡研究和生物基因治療精神疾病研究
腦神經因子課題組 腦神經因子與自體血液回輸功能研究
腫瘤免疫課題組 非免疫細胞來源Ig研究和腫瘤基因治療研究
細胞因子課題組 新基因家族CKLFSF的結構和功能研究
蛋白質功能課題組 人類免疫相關基因及編碼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細胞膜分子課題組 CKLF超家族受體研究及生物大分子細胞膜轉運研究
人類疾病基因課題組 人類疾病相關基因的研究
單克隆抗體課題組 人類功能基因及單克隆抗體的研究與開發套用
中心功能III研究組 人類重要生理活性及具有藥物開發前景的功能基因研究
細胞培養實驗室 細胞培養和溶液配置
技術服務實驗室 提供共用技術的服務工作

二、臨床醫學研究所
臨床醫學研究所是在原有的臨床和基礎醫學研究的基礎上建立的。研究所機構設定齊全,科技力量雄厚,儀器設備眾多,科研水平國內一流。研究所由3部分組成,即實驗醫學中心(神經科實驗室、精神科實驗室、甲狀腺驗室、肛腸實驗室、肝膽胰實驗室、胸心外科實驗室、骨科實驗室等)和試劑中心(改革後撤消)。研究所在編人員55人,科技人員48人,其中博士6名,碩士6名,本科18人,大專16人,其它2人。高級職稱22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13人,其它1人。研究所的基本任務是:(1)基礎和臨床研究。(2)臨床檢測任務。(3)為臨床工作服務。(4)培養人才。(5)新技術及科研成果開發。研究所的主攻方向為(1)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干預治療(2)神經系統疾病腦遞質臨床控制(3)甲狀腺疾病免傷害型治療技術(4)肛腸疾病新型治療方案(5)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中西醫結合治療。(6)大器官移植包括腎移植、肝移植、胰腺移植等。(7)重症感染多臟器衰竭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在上述七個研究領域取得突出的成績。多次獲得國家和市級科技進步獎,居國內領先水平。
臨床醫學研究所的課題組介紹
課題組名稱 主要研究方向
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干預治療組 通過探索初級預防和高位人群早期測評,從而在精神分裂症發病早期即進行干預治療,有效防治精神分裂症。
神經系統疾病腦遞質臨床控制實驗室 通過研究腦神經遞質的控制性在對神經系統疾病發病上的臨床依據,研究可行性化的治療方案,提到現有提高醫治神經遞質分泌的藥物,從而對神經系統疾病進行有效的治療。
甲狀腺疾病免傷害型治療技術實驗室 探索高頻超聲定位,結合微針介入消融甲狀腺腺體病變病灶,治療器質性甲狀腺疾病。
肛腸疾病新型治療方案研究組 探索以更小的超微創無刀技術,替代傳統手術刀,微創術的新型治療方案,以消除手術和傳統微創手術的給患者帶來的後遺症和併發症問題。

三、神經內科診療中心

中山醫院創始於1936年,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是一家由國人自己創辦的規模較大的綜合性醫院。1994年8月,為回響上級部門關於支援邊疆衛生建設事業,加強醫療防治基礎深化改革的號召,在國家衛生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山醫院援助建設烏魯木齊中山醫院,致力於幫助全疆人民解決疾病困擾,1994年12月正式運營,1995年建立神經內科,開展精神疾病診療工作。
神經生物學系、神經科學重點實驗室是教育部評定的國家級神經生物學重點學科,承擔著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的任務。
多年來緊密圍繞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關鍵問題,結合我們自身的歷史和現實狀況,定位於套用基礎研究,緊密結合和充分發揮實驗室的特色,確立了明晰的研究方向,包括腦部綜合性神經系統病症研究、疼痛與針刺鎮痛機制研究、藥物成癮機制與針刺戒毒、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的防治研究。
目前有固定人員21人,其中教授8人(包括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1人),研究員2人,副教授1人,講師3人,中級職稱技術人員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名,碩士生導師2名。目前在讀博士生53人,碩士生28人,在站博士後2人。
神經科學研究所的課題組介紹
課題組名稱 主要研究方向
腦部綜合性神經系統病症實驗 研究腦部神經系統在組織型症狀,病狀上相互的關聯性,以明確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方向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神經系統疾病研究中的作用 套用蛋白質組學技術可以同時研究大量蛋白質的功能、組成,多樣性及其動態變化.神經科學的許多問題可以藉助於這個新的工具平台獲得解決,因此,蛋白質組學的發展,將為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以及相關的藥物開發提供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
充氧後的自體血回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 主要研究充氧後自體血回輸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效果和愈後評估,以及提高神經系統人體免疫能力的作用。
自體血回輸在神經系統免疫原性疾病中的回輸量及個體化差異研究 研究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採用自體血回輸在量和個體充氧量上的差異化標準,明確個體化差異治療對免疫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效果及愈後。

神經內科專家

朱睿康 教授主任醫師
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第八批對口援疆專家組組長
個人簡介
朱睿康 教授,神經內科疾病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精神病學科生物醫學專家,國家頂級生物醫學專家,生物技術結合中醫及心理治療精神疾病開拓者之一,臨床科學研究和救治工作近40年經驗。1972年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大學畢業後相繼在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301醫院以及北京第一醫科院從事神經疾病臨床、科研工作。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朱睿康教授一貫主張和積極促進醫學模式從單純的細胞生物學模式向細胞、心理和社會的醫學模式轉變,在積極治療各類疾病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疾病本身以及所採用的各種治療手段和方法對患者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的損害。從細胞、心理和社會醫學模式的高度,擇優選擇和制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心身健康、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
四十多年來,朱睿康 教授通過不斷的臨床科研和科學實驗,成功詮釋了神經細胞病變是引發神經系統疾病的根本原因,根據這一原理,他與中外名醫共同研發出利用高活性的神經細胞生長因子刺激修復病變的神經細胞,進而從根本上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全新診療方法,攻克了傳統西藥治療只能抑制控制神經遞質的作用,詮釋了神經細胞生長因子在促進神經細胞乃至神經系統恢復行使正常功能時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四、甲狀腺研究所

研究所以國際指南和美國最新的診療理念為指導,充分發揮各學科在甲狀腺疾病診療方面的優勢,實現多學科聯合診治。致力於甲狀腺疾病治療的研究和臨床套用,依託於良好臨床病例資源、先進的病理診斷技術,有效地整合併擴大甲狀腺研究院現有的資源,建立起國內一流的甲狀腺疾病診治病例庫,並對這些病例進行深入、全面地進行研究、分析和治療,建立起面向全國開放的甲狀腺疾病治療平台和甲狀腺特異性修復因子研究平台。主要研究方向是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囊腫、甲狀腺瘤、甲狀腺炎、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橋本氏病等甲狀腺疾病的治療,並成功總結歸納出治療甲狀腺疾病的系列療法,主要有DRMC生物因子修復再生技術、中醫定向滲透療法和MTC超導微針消融術,臨床套用3年來,為五萬多甲狀腺疾病名患者解除病痛折磨,得到衛生部門領導一致好評。
(一)臨床診斷課題研究
研究所的臨床診斷課題研究方向和任務主要是明確甲狀腺疾病的診斷準確性,主要包括:1、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高頻超聲檢查(含TI-RADS分類及頸部淋巴結分區);2、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超聲造影檢查;3、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剪下波彈性成像檢查;4、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三維超聲檢查;5、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超聲引導細胞學檢查;6、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超聲引導組織學檢查。
(二)臨床治療方案課題研究
目的探討和研究射頻消融在甲狀腺良性結節治療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具體操作技術1、甲狀腺良性結節射頻消融治療;2、甲狀腺癌術後淋巴結轉移射頻消融治療;3、尿毒症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射頻消融治療。
甲狀腺研究所的課題組介紹

課題組名稱 主要研究方向
甲狀腺及頸部淋巴結高頻超聲檢查(含TI-RADS分類及頸部淋巴結分區) 套用高頻超聲技術探測定位甲狀腺腺體病灶準確性
甲狀腺良性結節微針消融治療 針對性良性甲狀腺結節進行微針消融治療效果的研究
體內套用編碼人白介素-10質粒DNA對實驗性臨床性甲狀腺的基因治療 該研究方向,是明確生物療法,在治療甲狀腺方面的成效,驗證在臨床領域治療甲狀腺方面,採用創傷更小,無副作用,不損害正常腺體的生物科技。
器質性甲狀腺疾病超聲定位定點消融治療研究 結合高頻超聲技術定位,微針介入,整合超聲定點消融治療的器質性甲狀腺疾病

五、肛腸病研究所

基於肛腸環境的特殊性(微生物豐富),依據相關國家標準建設的P2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在完善了對實驗人員保護的基礎上,拓展了本所承擔的科研項目種類;實驗室從實質上,為大量的合作性科研提供了支撐;肛門直腸疾病研究中心,結直腸盆底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生物免疫治療中心、更是為科研成果的高效臨床轉化提供了平台。
利用現代生物信息技術建立針對不同個體的預測模型,尋找更敏感特異的個體化生物標記物;深入研究腸道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機制及其免疫治療,通過大規模的臨床對照研究,探討免疫微環境促進腫瘤侵襲、轉移的機制,建立腸道腫瘤免疫分期。所有的研究發現及其在臨床的轉化與推廣,將為我國在本領域制定針對性的診治指南提供更可靠的科學依據,具有具大的社會效益及潛在的經濟效益。
肛腸病研究所的課題組介紹
課題組名稱 主要研究方向
綜合無痛技術在肛腸疾病治療中的研究 套用超微創技術,替代傳統手術刀和微創技術。
高頻無創電凝消融的臨床研究 通過高頻產生電凝熱效應,進行消融治療痔瘡,肛瘺,肛裂等疾病。
中醫循證醫學臨床治療痔瘡的研究 通過中醫藥理學研究,循證中醫在治療痔瘡上的作用和效果。
樹突狀細胞聯合化療治療晚期胃腸道腫瘤前後IFN-γ、IL-10、IL-12的實驗研究 研究致敏的樹突狀細胞聯合化療治療胃腸道腫瘤的效果。

六、泌尿外科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

以研究泌尿系統腫瘤、前列腺疾病、泌尿繫結石、男科學、尿流動學、腎移植為主的臨床研究及各項基礎研究
1、病理研究室:主要從事泌尿病理學研究,包括組織病理及尿脫落細胞的研究。
2、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研究泌尿系統腫瘤。
3、生化研究室:主要從事泌尿系統腫瘤標誌物的研究。
4、化學研究室:從事泌尿繫結石的研究。
5、免疫研究室:從事泌尿系統腫瘤免疫治療的研究及腎移植組織配型工作。
6、男科研究室:從事男科性功能障礙及男性不育症的研究。
7、尿動力
8、腎移植

七、口腔醫學研究所

本研究所各主要臨床分支學科的發展較為全面,具有綜合優勢,已形成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口腔頜面組織缺損和畸形的外科矯治(如先天性唇齶裂畸形、頜面軟硬組織的發育畸形及各種外傷、腫瘤切除等後天因素造成的顏面與頜骨缺損);
2、齲病、牙周病發病機制和防治的研究(如易患因素的分析、齲齒脫礦和再礦化、各型牙周炎的診斷指標及多樣化治療技術等);
3、錯畸形的發病機理及正畸矯治(如多種矯治技術、顱面生長發育特點及牙齒移動的生物學研究);
4、口腔頜面部疾病的影像學診斷及其病理學基礎(顳下頜關節疾病的影像學、介入性放射學、涎腺疾病影像學及數位化成像技術等);
5、牙齒缺失的集成化修復技術研究(如相關幾何模型和資料庫的建立、計算機輔助義齒設計和可切削陶瓷材料的研製等)。  
口腔基礎醫學

本研究所各基礎研究室本著與臨床學科密切合作和學科交叉的原則,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口腔頜面部特異性礦化組織幹細胞的研究(如牙髓幹細胞等);
2、炎症介質和細胞因子參與口腔疾病的基礎研究(如牙周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口頜面疼痛等);
3、口腔頜面部疾病相關基因的研究(如與侵襲性牙周炎發病相關的IL-1基因族、TNF基因族、FcrRIIA和IIIB基因多態性、Gm2及VDR基因等;無汗/少汗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的疾病相關基因;痣樣基底細胞癌綜合徵的致病基因PTCH基因等)。

八、腫瘤研究所

現有腫瘤流行病學研究室和癌基因與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腫瘤功能基因研究組、腫瘤轉移研究組、腫瘤表觀遺傳學研究組、腫瘤分子病理研究組、腫瘤生物治療研究組、幹細胞微環境研究組、腫瘤免疫調節研究組、腫瘤分子診斷研究組、腫瘤幹細胞研究組、腫瘤靶向治療研究組、腫瘤基因組不穩定性研究組和實驗病理研究組等十三個課題組。
研究所的方向和任務主要是惡性腫瘤的流行病學與病因學研究,腫瘤發病機理的探索以及發展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細胞及免疫學診斷和治療等生物高科技基礎及套用研究,探索腫瘤防治的新途徑。癌基因與相關基因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主攻方向是研究與確定與癌發生髮展相關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它調控細胞生長的基因群,同時利用系統生物學理論來研究在癌發生髮展的分子機理及診斷、防治癌的新途徑。各研究室擁有一批先進的科學儀器設備,具有較好的研究實驗條件。先後與一些市級綜合性醫療單位、細胞研究所等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
“八五”以來,我所先後承擔的國家項目有:“八六三”高新技術、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項目、國家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此外,我所還與國內外著名的大學、研究所聯合申請課題,進行了多項國際合作研究。
研究所與國內外交往非常密切,歷年來已與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人員進行了學術交流,還聘請了多位國外著名專家任研究室顧問。所內研究人員也經常應邀前往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考察訪問和合作研究等。

九、肝病研究所

是集實驗研究、臨床治療、臨床檢驗和新型診斷技術研發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所,以肝炎病毒和肝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為主要研究方向。分為研究所、臨床部及試劑中心三個部分;擁有分子生物室、測序室、單抗室、免疫室、流式室、GMP實驗室、愛滋病實驗室、綜合實驗室等多個實驗部門。是肝炎診斷試劑研製中心和臨床藥理基地及消化內科專業、傳染病學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
從"六五"期間起,肝病研究所在對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學、免疫以及診斷技術的研究方面一直承擔著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項目。先後參加和主持了肝炎病毒基因分子生物學、肝炎病毒診斷試劑,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基因工程疫苗等重點研究課題。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共獲得國家、衛計委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80餘次,在國內外發表了大量研究論文,近幾年重點開展了利用生物技術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的研究。

十、婦科病研究所

設有科室:生殖內分泌研究室、生殖免疫研究室、遺傳與優生研究室。具有合理的學科梯隊和實力較強的科研隊伍,現有各級人員20名,其中正高級2名(博士生導師2名),副高級4名(碩士生導師2名);中級3名,其它11名。從創辦至今,研究所以生育調節為其中心研究內容。主要從事生殖內分泌及胚胎圍著床機制研究;母-胎免疫調節機制、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路、生育免疫調節及優生優育、婦科腫瘤研究。先後承擔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7項,獲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2項。近年來平均每年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SCI學術論文4篇,最高IF7.0。研究所堅持以臨床為基礎,科研為先導,及時將國內外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套用到臨床疑難疾病的診治中,取得了理想治療效果。現為臨床提供的檢驗服務項目40餘項。  研究所設施   
研究所具有布局合理的實驗空間:設有分子生物室、形態病理室、精密儀器室、流式細胞室、無菌細胞培養室、同位素室、RNA室、層像系統室、工程菌培養室。擁有流式細胞儀、雷射微切割儀、實時定量PCR儀、免疫化學發光儀、層像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儀、DNA合成儀、β及γ計數器、各類電泳系統、超速離心機、光學及倒置相差多功能顯微鏡、原位雜交PCR儀及凝膠圖像分析系統等生育調節研究所必需的多種精密先進儀器。  
在不孕不育的治療、女性內分泌疾病臨床診治方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獨到的研究。開展多囊卵巢綜合症、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島素血症、青春期宮血、圍絕經期月經失調、更年期綜合徵、各種原因引起的閉經、宮內膜異位症、不孕症等研究。

十一、血液病研究所


1、骨穿室

骨髓穿刺液塗片檢查是血液病診斷的基本手段之一。它可以使醫生了解造血細胞生成的質和量的變化。對於急性白血病,巨幼細胞貧血和粒細胞缺乏症,骨髓形態學結論可以起到決定作用。此外,骨髓穿刺物還可以做細胞遺傳學(染色體)檢查和免疫分型檢查。他們通常用於確定白血病病人的分型。規範的骨髓穿刺對於人體不會有不良影響。 
2、形態室

血液形態室負責與血液系統有關的各種病理學檢查,包括:骨髓穿刺液塗片形態學檢查;外周血細胞形態學檢查;淋巴結印片形態學檢查等。這是造血系統疾病診斷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行骨髓穿刺的病人必查項目。同時,化學方法可將細胞核心酸、糖原、脂類各種酶半定量染色以確定細胞性質。  
3、骨髓活檢室

骨髓活檢是用較骨穿針稍粗的穿刺針在髂骨上穿刺。在穿刺過程中帶出0.5mm×5mm左右大小的一塊骨髓組織。由於活檢組織保持了生理狀態下的各種造血細胞的分布數量和形態,故在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疾病的診斷上優於骨髓穿刺。特別是在骨髓纖維化的病人和各種骨髓穿刺中出現“乾抽”的時候,骨髓活檢可能是唯一的一種病理學檢查手段。骨髓活檢是一種微創檢查。正規操作,不會對病人產生不良影響。
4、實驗檢查免疫分型

白細胞表面並不像一般人們所想像的那樣光滑。他們的表面布滿了各種“標記”。這些標記代表了他們的身份——淋系或髓系;及他們的分化程度。判別白血病病人骨髓標本中白細胞們的身份可以明確白血病的分型。從而對其治療、預後起到指導作用。本室利用單克隆抗體和流式細胞儀幫助病人明確診斷,確定治療方案。本室技術先進,設備試劑齊全,除擔負我所血液疾病的常規診斷工作,還擔負著院內外的多項科研工作。在全市乃至全國均享有盛名。
5、實驗檢查染色體

細胞遺傳學檢查是近二十年開展起來的一項先進的檢查項目。由於不同類型的血液病,特別是不同類型的白血病有不同的特異性的染色體改變,所以通過染色體的檢查,我們可以明確白血病的類型。而且有些特異的染色體異常對預後及藥物敏感性有直接關係。所以此項檢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所的細胞遺傳學實驗室主要是負責檢查血液相關的染色體異常。我所目前開展的檢查有:G顯帶和FISH(螢光原位免疫雜交)。

十二、糖尿病研究所

糖尿病研究所是糖尿病專業方面產學研結合的科研機構,研究所現有高級專業職稱人員5名,中級專業職稱4名,初級職稱2名,其中美國訪問學者1名,擁有博士3名,碩士4名。已培養博士後3名,研究生11名。
研究所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糖尿病的防治研究。在科研上我們重點研究環境因素對糖尿病、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性疾病等的發病及演變中的作用、糖尿病的早期預防、糖尿病的最佳化方案研究、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防治研究、中藥單體及複方防治糖尿病的研究、中藥的減毒增效研究、中藥改善胰島素抵抗和保護胰島beta細胞的機制研究、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研究、防治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藥物開發研究等。
先後承擔了國家級、市級各級科研課題三十多項。在臨床診療上,建立了由內分泌代謝病專業、眼科專業、神經內科專業、腎臟病學專業、婦產科專業、血管外科專業、泌尿外科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營養學專業的專家以及糖尿病專職教育護士組成的團隊,例行對一些疑難問題和複雜病例進行討論,以不斷提高我們團隊對糖尿病的診治水平。不僅如此,研究所還對願意將其病歷建檔的門診就診的糖尿病病友建立檔案,記錄其每次就診時的檢查結果、使用藥物、以及糖尿病教育情況,並且每年可以給病友一個年度報告,以便廣大糖尿病病友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及其它危險因素。教學方面,研究所可以招收碩士、博士、以及博士後,歡迎廣大有志於糖尿病研究的優秀人才到糖尿病研究所學習、進修、研究,我們將熱誠歡迎並提供良好的學習、科研、生活條件。。
國際交流方面,與美國UCLA、瑞典卡羅林斯卡大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定期選派研究所人員做訪問學者進行學術交流。
目前正聯合開發價格低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攜帶型胰島素泵及血糖檢測設備,以滿足廣大鄉村及偏遠地區糖尿病病人需求。

院屬機構

精神疾病防治培訓中心|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實驗動物管理辦公室
一、精神疾病防治培訓中心
中心概況

精神疾病防治培訓中心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北京精神衛生研究和培訓協作中心,也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精神衛生中心。中心司法鑑定是全國最大的精神醫學司法鑑定中心,現有執業司法鑑定人資質人員24名。2014年鑑定案例數約1500例,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法院採信率達100%。
在生物精神病學領域,我所從生物學角度,採用分子遺傳學、神經生化學、神經影像學、神經電生理學、精神藥理學等技術,探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老年痴呆、孤獨症等常見精神疾病的發生髮展機制,內容主要涉及精神分裂症病理生理機制研究,非藥物治療精神分裂症病理機制及治療新方法開發,遲發性運動障礙病理機制研究和治療新方法探索。
在社會精神病學領域,我所研發適合中國國情的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工具,採用與國際接軌的複合型國際診斷交談表,指導和培訓多省市社區人群精神障礙流行病學研究,完成全國精神殘疾標準制定,研究老年痴呆篩查、診斷工具和痴呆照顧者干預措施,建立自殺預防研究培訓網路,進行重複經顱磁刺激等最新治療措施的臨床流行病學研究,開展人格障礙及網路使用流行病學研究,組織實施災難性事件後心理應激反應的研究與干預活動。
在兒童精神病學領域,我所致力於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和相關破壞行為問題的病因和治療研究,開展兒童孤獨症、兒童精神分裂症等兒童期重要精神障礙的臨床研究,先後承擔衛生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項基金課題,在病因學、臨床評定和治療方面均取得較為突出的成績。
在臨床精神病學領域,我所著重於精神藥物臨床研究、心理治療理論與實踐研究和以各類主要精神障礙為中心的臨床與套用研究,包括老年期精神障礙早期診治及神經生物學標記物研究,精神分裂症早期診斷與干預研究,酒精依賴、進食障礙等精神衛生問題的治療與干預模式研究,HIV/AIDS感染相關精神行為障礙的神經心理學與行為學研究以及精神衛生政策研究。
設立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的意義

近年來,我所在《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02-2010)》、《關於進一步加強精神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全國精神衛生工作體系發展指導綱要(2008-2015)》、《國家精神衛生法》、《健康中國2020戰略規劃》、《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規範》等重要政策、法規和規範的制定中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支持。為了整合所內資源更好地開展公共精神衛生的服務與研究,本所了成立公共衛生事業部。自2004年起,掛靠在我所的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承擔著全國最大的精神衛生服務模式改革項目“中央補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項目”的設計、組織、培訓、評估和督導工作,藉此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初步形成了以醫院為基礎的社區服務模式、隊伍和工作機制,推進了地方精神衛生工作的發展,促進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通過國際交流,與美國、澳大利亞、挪威、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世界衛生組織、世界精神病學會等國家和組織開展了公共衛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並在近年的公共突發事件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的工作目標

多年來,我所藉助改革開放的春風,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大力培養人才。主動、活躍的國際交流,極大促進了我所學科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在國際舞台贏得聲譽。1980年,我所率先與世界衛生組織建立協作關係;1982年WHO確定我所為國內第一所精神衛生研究和培訓合作中心;1995年我所協助召開第一屆國際森田療法大會;1997年我所主辦世界精神病學協會首次亞太區域會議;1999年我所承辦國際老年精神病學會北京地區會議由;2004年國際精神藥理學會亞太地區大會由我所當東道主;2006年我所承辦了第一屆世界文化精神醫學大會。
未來,中心將不斷與國內外權威學術機構進行學術交流,積極參與國家政策落實研究,創新科學診療方法,改革精神疾病防治機制,建立過規範有效的防治標準,推動我國精神疾病防治水平的長足進取,完善我國精神疾病防治體系。

二、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


中心概況

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是經衛計委批准的專業性、非營利性的培訓機構,具體工作由衛生學研究所承擔。目前所內設有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碩士學位授予點、勞動衛生學重點學科、公共衛生檢驗檢測(職業衛生)醫學重點學科群。每年承擔國家科研項目20餘項,已制定國家職業衛生標準25項,取得部級、廳局級科研成果100餘項。擁有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評價甲級資質、化學品毒性鑑定乙級資質、職業健康檢查資質、職業病診斷等資質,這些深厚的科研基礎和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經驗為開展職業病防治培訓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設立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的意義

培訓中心是認真貫徹落實《職業病防治法》重要舉措,是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新起點,是完成《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的重要環節,對於加強我國職業病防治機構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全國職業病防治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的工作目標

逐步建立特色的職業衛生培訓體系,培養更多合格的、優秀的職業衛生醫師,以滿足當前職業病防治工作需要。

職業病防治培訓中心的工作任務

培訓中心主要負責組織和實施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專業人員及職業病診斷醫師的業務培訓、繼續教育與考核,並承擔職業病防治適宜技術的研究、指導、推廣等,為基層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主要任務:
(一)負責制定職業病防治人員教育培訓工作計畫;
(二)負責組織和實施職業衛生技術服務專業人員業務培訓、繼續教育與考核;
(三)負責組織和實施職業病診斷醫師[塵肺病、職業中毒(含物理因素所致職業病及其他)、職業性放射性疾病診斷醫師]的業務培訓、繼續教育與考核;
(四)承擔職業衛生(健康)管理員的培訓與考試;
(五)承擔職業病防治適宜技術的研究,指導、幫助基層職業病防治機構開展新技術、新項目和科研工作,並為基層開展職業病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促進基層職業衛生服務質量的提高;
(六)完成衛計委交辦的其他任務。

重點實驗室

一、醫學生物工程疫苗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

1.學科類別
生物醫藥類。
2.研究工作進展,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業績
重點實驗室自立項以來,在原來實驗室的條件下,加快對相關疫苗的研發工作;為了適應將來疫苗研究和開發的條件,加快對重點實驗室新的硬體建設。二方面工作都按計畫順利進行,有部分項目提前完成相應目標。
疫苗研發方面:
(1)、治療宮頸癌的人乳頭瘤病毒16型疫苗
本項疫苗的研究同時受國家863項目“治療宮頸癌的人乳頭瘤病毒16型疫苗的中試與臨床研究”(負責單位,課題編號:2006AA02Z490,已結題)以及科技廳重大專項“第二代基因重組藥物或基因重組活載體治療性疫苗關鍵技術及相關產品開發”資助。
治療宮頸癌的人乳頭瘤病毒16型疫苗研究進展迅速,該項目已取得如下成果:(1)建立了HPV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中試工藝;(2)生產出HPV蛋白疫苗和腺病毒載體疫苗中試產品;(3)形成並完善了檢定規程、中試工藝、SOP等一系列文字性資料;
目前,本項目正在中檢所進行細胞庫、毒種庫的鑑定,同時藥物安全性評價工作也正在進行,並即將於明年春季開始臨床申報。
(2)、狂犬疫苗
本項目同時受科技廳重大專項“新型人用狂犬病疫苗-人胚肺二倍體細胞(KMB17)固定毒株狂犬病疫苗中試與臨床研究”資助(負責單位,已結題)。狂犬疫苗研究開發目前已經完成了中試工藝,製備了多批試驗樣品,狂犬疫苗的毒種檢定已獲中國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的批准,正在申報臨床批文。
(3)、手足口病疫苗
本項目同時受科技廳重大專項“手足口病疫苗(腸道病毒71型疫苗)的研發”資助。手足口病疫苗研究開發目前已經完成了中試工藝和檢定,製備了三批中試產品的生產,已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遞交了研究資料,並同時向中國藥品生物製品鑑定所送交了中試產品復檢,正在申報臨床觀察批文。
3.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情況。
實驗室積極開展與國內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第一醫科院在多個研究項目上開展了具體的聯合研究。聘請了美國Emory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第一醫科院等多家單位的知名學者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並與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5.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包括培養研究生及在職人員進修等)。
重點實驗室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快培養具有國際前沿水平的高級中、青年專家。引進國外高層次人才1名,博士1名,碩士畢業2名;研究團隊晉升研究員2名。
依託重大科研和建設項目,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大會3人次,加大學科人才隊伍的培養力度,積極推進求真創新、團結協作、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建設。目前在培研究生3名。
6.科研管理與規章制度執行情況。
本實驗室十分重視實驗室的管理及實驗室生物安全,為保證實驗室的有序運行,制定並頒布了《國家醫學生物工程疫苗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管理規程》,制度執行情況良好。

二、人用物品安全性評價技術重點實驗室

基礎醫學-藥理學學科。重點實驗室已建立了基本符合國際規範的藥物安全評價體系,專職致力於以化學藥、中藥、天然藥物、生物製品藥物及醫療器械產品為主的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研究工作。目前能在GLP條件下開展單次給藥毒性試驗(嚙齒類和非嚙齒類)、反覆給藥毒性試驗(嚙齒類和非嚙齒類)、生殖毒性試驗(Ⅰ、Ⅱ、Ⅲ段試驗)、遺傳毒性試驗(Ames、微核、CHL和小鼠淋巴瘤)、局部毒性試驗(過敏、刺激、溶血)、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試驗、安全藥理試驗、毒代動力學試驗及細胞毒性試驗等。重點實驗室建有近8000m2的現代化GLP大樓,其中動物實驗房4800m2,包括屏障環境動物實驗區和普通環境動物實驗區,並均已建立了實驗環境指標自動採集監測系統;功能樓配設了臨床檢驗、病理、普通毒理、安全藥理、生殖毒理、毒代/藥代動力學、分子毒理、免疫毒理、遺傳毒理、潔淨(細胞、微生物)實驗室等功能實驗室,並配備了功能齊全、性能優良的各類大小型實驗儀器兩百餘台(件),滿足各類安全評價研究所需。  
主要研究方向圍繞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在現有的基礎上:
 ⑴、完善實驗設施設備,建成符合我國GLP規範並基本達到國際要求的實驗室及相應的配套設備設施。
 ⑵、建立健全完整的安全性評價必需的各種評價技術:普通毒理評價研究技術、生殖毒理評價研究技術、遺傳毒理評價研究技術、特殊毒理評價研究技術、安全藥理評價研究技術、細胞毒理評價研究技術、免疫毒理評價研究技術、毒代動力學評價研究技術、毒性病理評價研究技術、臨床檢驗研究技術等。 
 ⑶、開展模型動物套用於安全性評價的技術研究。 
⑷、完善嚴密的組織管理體系、SOP和質量保證體系;
 ⑸、培養一支高素質、穩定、團結並能嚴格按照GLP規範要求開展各種安全評價研究的技術團隊。

附屬醫院


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烏魯木齊中山醫院

烏魯木齊中山醫院於1994年建院,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為援助新疆基礎醫療建設,提升新疆醫療水平而援助建立。是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預防、康復為一體的大專科小綜合型醫院,醫院利用高端檢查設備與先進的干預治療手段,不斷深化早期檢測診斷,及時的干預治療,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國家政策不斷深化援疆,自2010年國家開展對口援疆戰略的政策下,在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及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院大力的援疆支持,以及自治區政府、國家衛生部門的大力扶持中,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先後成為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醫院,建立了北京上海援疆專家會診中心、新疆精神衛生防治研究中心,國家重點甲狀腺疾病診療基地,新疆衛生廳指定甲狀腺診療中心、新疆肛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世界衛生組織新疆肛腸疾病醫療中心、烏魯木齊神經生物臨床醫學中心、新疆維吾爾神經內科疾病檢測評估中心,新疆基礎醫學研究中心,新疆醫學生物工程疫苗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新疆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新疆基因工程研究基地等機構。
同時,作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醫院,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建醫院,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在多年發展歷程中,不斷引進先進診療技術、吸收“京滬”權威專家坐診,在天山南北地區有著絕對的技術、專家資源優勢,為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近兩年來,北京、上海已多次派出權威援疆專家赴疆,指導、協助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工作制度、嚴格的技術診療規範。為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培養了一支專業知識過硬,診療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
2010年至今中心共承擔國家重點研究課題30餘項,專利100餘項,會診病例達10000餘例。其中在承擔40餘項國家重點研究課題中,共完成17餘項,多數研究課題現已被國內外醫療機構套用於臨床,在臨床治療與預防診療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對於各類疾病的防治問題更是取得了卓越的進展和成效。
醫院交通便利、環境優雅,坐落於大西門與小西門之間的繁華市中心,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新華北路402號,北鄰風景秀麗的紅山公園,南鄰中山路。全院總面積約5000平米。

醫院歷史
-------------------------
1994年8月,為回響上級部門關於支援邊疆衛生建設事業,加強醫療防治基礎深化改革的號召,在國家衛生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由對口援疆單位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助建設。
1994年12月烏魯木齊中山醫院正式運營,建成一所以大專科小綜合特色的醫院,在硬軟體建設上與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上海中山醫院一脈相承。
2000年,西部大開發帶動新疆經濟發展的同時,為了讓疆區的醫療水平提升一個新台階,使高科技醫療成果發揮最大優勢、造福更多受疾病困擾的患者,北京西部大開發醫療指揮部特委派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相關成員赴新疆考察。
2001年,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明成蒞臨烏魯木齊中山醫院,進行臨床指導和交流。
2004年,北京第一醫學科學院研究院醫療義診團隊,在烏魯木齊中山醫院開展“關愛在身邊”義診活動。
2007年,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在烏魯木齊中山醫院開展“第一屆學術交流會”,通過此次交流會不僅加強了北京與疆區治療技術之間的相互融合,並且把最先進治療技術引進了到了疆區。
2009年3月25日在國家衛生醫療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經過前期對疆區醫療衛生建設的多次考察和評估、層層篩選、嚴格把關,自治區衛生廳的積極促成下,上海中山醫院的配合下,將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納入為其附屬醫院。
同年5月10日,烏魯木齊中山醫院正式更名為“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簡稱“北京第一醫科院附屬中山醫院”。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的落戶,標誌著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在新疆地區的診療技術、專家設備、醫學科研等方面又上了一個更高的台階,對整個新疆地區的醫療衛生建設事業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同年6月12日,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開始派遣專家抵達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大力支援邊疆醫療衛生建設事業。
同年7月23日,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組織第一批高端超微創醫療設備入駐北京第一醫科院附屬中山醫院。
2010年3月30日,全國對口援疆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其中傳遞中央通過推進新疆地區發展的同時,要大力提高醫療衛生健康建設,引入先進醫療技術、知名專家、高端設備,重點解決治病難、醫務人員不專業、醫療設備簡陋等問題。
2010年5月,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烏魯木齊中山醫院作為新疆首家有著北京和上海,專家、技術、設備支持的醫療機構,在第一時間申請加入援疆組織,加入之後得到北京援疆指揮部的全面支持,醫院正式成為國家對口援疆醫療單位。
同年6月,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派遣第一批對口援疆北京專家團入駐中山,正式開展對口援疆醫療事業。
2010年10月,成立“北京上海援疆專家會診中心”。
隨著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及上海中山醫院對烏魯木齊中山醫院技術、設備、專家、服務理念的不斷輸送,前來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就診的患者也是絡繹不絕,為保證更加切實服務疆區父老,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始終不斷提高醫療水平,加強服務理念,隨時隨地解決患者在烏魯木齊中山醫院遇到的困難,也為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發展奠定新的方向,致力於打造全疆首屈一指的先進醫療單位。
烏魯木齊中山醫院作為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附屬醫院對口援疆單位,近兩年來,北京、上海已多次派出權威援疆專家赴疆支援,調研當地公共衛生現況,指導、協助當地建立和完善覆蓋縣、鄉、村的公共衛生三級工作網路,健全相應的工作制度、技術規範和管理網路。
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北京第一醫學科學研究院已為烏魯木齊中山醫院總計援助了價值7000餘萬元的醫療衛生設備。在烏魯木齊中山醫院設定遠程醫學站點,已開展遠程醫療諮詢200多人次,安排近300人次當地醫護人員來滬進修。為烏魯木齊中山醫院培養了一支專業知識過硬,診療經驗豐富的專家團隊!

專科技術

神經細胞修復再生技術
COOK微創術
NGF自血回輸免疫療法
DRMC生物因子修復再生技術
第二代HCPT微創消融技術
MTC超導微針消融術
PPH-II微創環切術
中醫定向滲透療法
CIL病毒分離技術 BNR腦神經生物(靶向)修復技術 BGH生物激活技術 放射性粒子植入腫瘤治療技術
B-TA多維生物(靶向)激活技術 TNB納米生物靶向療法 AF三維椎弓根螺釘系統 現代中醫免疫調控療法
CNS生物控語技術 自體APC免疫技術 HSC肝細胞移植技術 經皮椎體成形術
CTC細胞免疫療法 CT介入診療技術 DC-CIK生物免疫療法 心臟病中醫系統全息療法
中醫胰島激活修復療法

醫療設備

電子肛腸鏡檢查系統 RLF腦神經波形數字分析儀 JETLIA發光免疫檢測 日立大二郎神4D檢測
MTC微針消融儀 VantageTitan3T磁共振 MAGNETOMskyra3.0T磁共振 Si機器人手術系統
PK254P平衡測試及訓練系統 IntelectRPW衝擊波治療系統 電子線腫瘤術中放射治療系統 CLASS雷射輔助非穿通小梁手術系統
西門子自動乳腺全容積成像系統 PHILIPS彩色超聲診斷儀 64排螺鏇CT機 數位化全身X光機(DR)
數位化非接觸性眼壓檢測儀 甲狀腺光波治療儀 DRMC德國鏡頭倒融儀 NGF自血回輸儀
美國新一代DNR多導睡眠檢測系統 雷電經絡ECT治療儀 TMS經顱磁刺激治療儀 血漿miRNA檢測
纖維支氣管鏡(可彎曲支氣管鏡)

名醫風采

朱睿康院士朱睿康院士
雷飛院士雷飛院士
邢仁國院士邢仁國院士
索緒松教授索緒松教授
陶心蘭教授陶心蘭教授
陳剛教授陳剛教授
朱偉教授朱偉教授
張婷教授張婷教

國際合作

德國波恩大學神經學研究院德國波恩大學神經學研究院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
東京大學東京大學
弗勞恩霍夫協會弗勞恩霍夫協會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美國哈弗大學美國哈弗大學
美國賴斯大學肛腸疾病實驗中心美國賴斯大學肛腸疾病實驗中心
世界精神病學協會世界精神病學協會
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
英國劍橋大學英國劍橋大學
英國牛津大學英國牛津大學

國內合作

北京安定醫院北京安定醫院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院(第六醫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院(第六醫院)
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回龍觀醫院
北京市肛腸醫院(北京市二龍路醫院)北京市肛腸醫院(北京市二龍路醫院)
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協和醫院
北京宣武醫院北京宣武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天堂醫院天堂醫院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