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單獨二胎新政策

《北京市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修正案》 於2014年2月21日經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一方或雙方具有北京市戶籍、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夫妻,可以依法申請再生育一個子女。新條例規定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且只有一個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本修正案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修正案主要內容是將現《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的情形的第(二)項“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並且只有一個子女的”,修改為“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並且只有一個子女的”。

簡介

國家衛生計生委此前訊息稱,2014年起,“失獨家庭”特別扶助金將提高,城鎮每人每月將提高至340元,農村每人每月提高至170元。對此,耿玉田介紹,北京市也正在著手研究對計畫生育家庭特別扶助金的提高事宜,北京市對計畫生育特困家庭的扶助政策從2005年開始實施,一直是高於國家的標準。2014年還將再提高,且會遠遠高於國家標準,因此具體標準等內容正在審批過程中。

但對計畫生育家庭每人每月5元的獨生子女費的補助金額暫無提高修改計畫。

申請條件

修改後北京生二胎的相關規定

根據《北京市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夫妻雙方申請,經區、縣級以上計畫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

(一)只有一個子女,經指定醫療機構診斷證明為非遺傳性病殘,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二)夫妻一方為獨生子女,並且只有一個子女的;

(三)婚後五年以上不育,經指定醫療機構診斷證明為不孕症,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又懷孕的;

(四)再婚夫妻雙方只有一個子女的;

(五)從邊疆調入本市工作的少數民族職工,調入前經當地縣級以上計畫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允許生育第二個子女的;

(六)兄弟二人或者二人以上均系農村居民,只有一對夫妻有生育能力,又只生育一個子女,其他兄弟不收養他人子女的;

(七)男性農村居民到女無兒家結婚落戶並書面表示自願贍養老人的(女方家姐妹數人只照顧一人);

(八)遠郊區、縣農村居民,夫妻一方為二等乙級以上傷殘軍人,或者一方殘疾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

(九)在深山區長期居住並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農村居民,只有一個女孩,生活有實際困難的。

有其他特殊情形要求再生育一個子女的,需經市計畫生育行政部門批准。

北京人口狀況

耿玉田介紹,北京市低生育水平長期穩定,戶籍人口總和生育率連續18年穩定在1左右,明顯低於全國1.5-1.6平均水平和2.1的更替水平。人口總量增長慣性趨弱,2000年以來,全市常住人口出生率一直屬於低於10‰的超低生育水平,如果維持現行生育政策不變,總和生育率將繼續下降。人口結構性矛盾突出,因此造成本市戶籍勞動年齡人口增幅減緩。本市常住人口中的勞動適齡人口比例在2010年達到峰值後穩步下降。

同時,本市常住人口少兒比例整體性下降,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顯著,人口撫養比觸底回升,“人口紅利”趨弱。

此外,家庭規模持續縮減,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將會使家庭規模得到改善。

2012年全市戶籍人口中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2.55人,低於全國3.1人的水平。“421”的家庭結構以及家庭戶的小型化、核心化使獨居老人的比例提高,家庭養老和照料護理等傳統功能有所弱化。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將會使家庭規模得到改善。

“單獨兩孩”的實施,主要目的是在人口數量得以控制之後修正人口結構性矛盾,提高人口素質和促進家庭發展。

新政策影響

耿玉田稱,根據2013年12月專家抽樣調查,在一方為本市戶籍、女方年齡在20-49歲的家庭中,單獨家庭數量約為55.4萬,其中已經生育一個孩子的家庭大約為45.1萬,單獨已育一孩家庭中,絕大多數符合新政策條件且具有生育二孩意願的家庭會在5年內完成第二個孩子的生育。

按調查的生育二孩意願在50%-60%計算,全市將累計新增加出生人數最高為27.07萬。政策放開後,每年將以4萬至5萬本市戶籍新生兒的增長速度。政策實施後的第五年總和生育率達到1.8左右,預計2019年出生人口達到峰值24萬人,此後會穩步下降。考慮到每年遷入北京市的人口規模較為龐大而結構相對年輕,其對出生人數具有一定的拉升作用,北京市未來的實際出生人數將比預測值更高一些。

針對部分市民擔心新政會導致出現人口堆積的情況,耿玉田稱,根據專家測算,本市啟動實施“單獨兩孩”政策,可能在前五年會出現一定數量符合條件的夫婦扎堆生育,導致短期內出生人口明顯增長,但總體影響不大。

接生能力

原市衛生局婦幼與精神衛生處處長郗淑艷介紹,2013年全市助產機構共127家,其中三級41家,二級73家,一級13家。全市各級助產機構產科核定床位數總計4466張。

結合孕產婦分娩住院天數,及北京市剖宮產率、高危孕產婦住院天數延長以及休息日、節假日等影響,假設每年每張床為可周轉60人次,按北京市市級核定床位數4466張計算,可以承擔分娩量約26萬人次。調查顯示,為積極應對生育政策調整,近三年內全市各級助產機構總計劃增加產科床位1000餘張,可增加約7萬人次分娩量,如果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及每年增加的資源,2014至2016年,北京市每年可容納分娩量分別約為29萬、31萬、33萬人次。

近三年產科分娩量2011年約19.1萬,2012年約22.4萬,2013年約21.6萬。從近三年平均分娩量為21萬來看,生育政策調整後,預計每年分娩量增加4萬-5萬,因此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基本可以滿足我市孕產婦分娩需求。但是,三級助產機構超負荷工作,這就迫切需要加強對民眾合理選擇助產機構的引導,充分發揮二級和一級助產機構服務的作用。

婦幼床位問題

面對單獨二胎新政實施後引發的生育小高峰,本市做好了各類應對準備,開展衛生服務資源調查,從床位、專業人員、技術能力、管理措施、保障政策等方面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並建立婦幼健康服務監測預警機制,及時、動態了解產科建檔、產科床位使用等情況,及時研究制定調控措施,保障民眾安全分娩。

記者從多家三甲醫院獲悉,婦產科床位一直持續一床難求的局面,面對某個“吉祥”年份的生育高峰,比如奧運寶寶、金豬寶寶等,會在婦產科加床的同時,將相關科室的床位借調,以滿足產婦們的分娩需求。但與三級醫院婦產科人滿為患不同的是本市二級醫院的婦產科床位利用率僅為60%至70%。

郗淑艷表示,本市將促進各區縣婦幼保健機構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和發展,加強綜合醫院婦產科、兒科和婦產、兒童專科醫院建設。採取對口支援、建立醫聯體等多種方式,提高一級、二級助產機構服務能力。根據監測情況,適時採取挖掘內部潛力及提高床位周轉率等措施提高床位使用能力。

全面二胎政策

對於從單獨二胎到全面放開二胎的過渡期有多長,耿玉田明確表示,北京市現階段不會實施普遍可以生兩個孩子的政策。首先是因為逐步完善生育政策要依據中央的統一決策部署,在國家指導下實施。其次,根據中央關於戶籍制度改革的精神,作為特大城市,北京必須研究控制人口規模。根據相關調研論證,“如果現階段就實施普遍兩孩政策,短期內將引起出生人口大幅波動,出現較嚴重的出生堆積,給各項基本公共服務帶來很大的壓力”。

同時,從長期看,將形成周期性出生人口波動,總人口持續增長,人口峰值推遲到來,影響人口發展遠景規劃目標的實現,給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耿玉田表示,“單獨兩孩”政策的出台不意味著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的放鬆,而是中央結合人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與時俱進作出的戰略部署,符合民眾的意願和社會發展的要求。為抑制人口過快增長,我國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在全國推行計畫生育政策。經過40多年努力,全國包括北京從根本上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勢頭。但也遭遇人口快速轉變帶來的結構性失衡問題,如人口老齡化加劇、出生性別比結構失衡、家庭簡約化、人口規模依然龐大、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壓力依然嚴峻等,計畫生育工作不能放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