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餘九

1961年2月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冶金物化系稀有冶煉專業,獲工程師稱號。 1978年擔任稀土研究室主任,1983年11月任該院副院長同時指導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 1993年1月~1997年12月任中國稀土開發公司總工程師。

,劉餘九1933年3月生於吉林省長春市,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61年2月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鋼鐵學院冶金物化系稀有冶煉專業,獲工程師稱號。
畢業回國後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稀土研究室工作,任專題組長,從事稀土金屬及合金的研究。1978年擔任稀土研究室主任,1983年11月任該院副院長同時指導研究生從事科研工作。
1988年12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組建稀有稀土局,任該局總工程師,同時被聘為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中國稀土學會、北京金屬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稀土學報副主編、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後為國家計委領導)專家組成員、科技組後為套用開發組組長。
1993年1月~1997年12月任中國稀土開發公司總工程師。1964~1988年間負責研究稀土冶金提取及合金材料項目24項。1974~1976年同中科院院士徐光憲先生一起組織編寫《稀土》上、下冊,由冶金出版社出版,內部發行。它是我國第一部系統的稀土專著。1986~1992年同北大化學系黃春輝先生等編著了無機化學叢書《鈧與稀土元素》卷,1987~1994年組織和編寫了中國冶金百科全書有色冶金卷稀土部分並任該卷的編委會主任,1991~1995年組織和參加編寫《稀土》(第二版),並為該書的副主編,中冊的主編,該書獲1997年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在稀土提取冶金研究成果中,國內首次研究解決的技術有:1966~1967年製備稀土金屬粉末的工藝技術和設備;1973~1980年碳化鈣、矽熱法還原龍南稀土氧化物製備釔組重稀土合金及其套用的研究,解決了冶煉工藝技術並研究開發了釔組重稀土合金球化劑的抗球化衰退性能和在Φ805軋輥及Z6350柴油曲軸厚大斷面球鐵件上的套用,獲全國科技大會獎和部級成果三等獎;1978~1981年包頭稀土精礦直接氯化生產無水氯化稀土工藝技術,獲部級成果二等獎;1978~1986年建立了測定稀土熔融鹽體系飽和蒸氣壓的Knudsen方法裝置,指導研究生進行了CeCl3-KCl、YCl3-KCl熔鹽體系飽和蒸氣壓與溫度、組分的關係和該體系的熱力學性質,這些數據填補了該體系性質的空白,同時較系統地研究了RCl3-KCl熔鹽體系電流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電效途徑。
自1989年以來還從事稀土產業軟課題的研究,獨立及合作撰寫了9篇研究報告,其中"稀土套用開發現狀、前景和發展建議"、"中國稀土經濟"和"我國稀土產業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分別於1991、1993、1996年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科研成果三等獎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科技成果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