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波[原江蘇省委宣傳部]

劉靜波,又名劉浚波、劉泉,1904年出生於安徽省無為縣湯溝鎮劉家扁埂村的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他的降臨雖然為難以餬口的家中增添了一份負擔,但自幼精明、聰慧的劉靜波卻比他六個哥哥、姐姐更博得父母的呵護。他10餘歲時,父母決定全家勒緊褲腰帶供他上學,希望這個小兒子將來能識字斷文而光耀門庭。

人物簡介

劉靜波(1905-1938) 安徽無為人。 共產黨員。1926年10月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六期,曾任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工作。

人物事跡

1926年劉靜波經人介紹,獨自去了江西省南昌市,在一家醫院裡當見習護士。為了生存,他積極學習醫護知識,勤奮工作,同時也不斷地借些進步書刊閱讀,繼續探求革命的道理。恰逢此時,國民黨江西省黨部農民部長方誌敏因病住院,不久劉靜波便與其認識。劉靜波在與他的交往中,逐漸受到啟迪和教育。

1927年初,劉靜波經人引薦,進入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通過學習,他對農民運動有了較為深刻的了解。特別是在這裡又遇到他的指路人方誌敏,更是興奮不已。劉靜波往往與其談至深夜,對中國的前途和革命的目標有了明確的認識。不久,他便在這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決心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獻給共產主義事業。

1927年夏天,劉靜波由組織推薦,考入了武漢中央軍事政法學校。8月2日,劉靜波隨軍校2000餘名師生一道從武漢乘船去九江,按學校黨的負責人陳毅的指示,準備赴南昌參加起義部隊。4日到達九江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四方面軍司令張發奎暴露其假左派的面目,製造國共分裂,脅迫軍校師生繳出槍枝。後除陳毅帶走一部分師生外,其餘師生在第四方面軍參謀長葉劍英的掩護下,編為葉劍英為團長的第四方面軍教導團。劉靜波在該團任連長,隨大軍一道向廣東進發。

教導團經過長途跋涉南下到達廣州後,於1927年12月11日參加了廣州起義。教導團是這次起義的主力。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廣州起義失敗。劉靜波隨部隊在徐向前的領導下,撤出廣州,轉入海陸豐,與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起義部隊匯合,繼續與廣東軍閥開展殊死的搏鬥。1928年3月1日,海陸豐根據地失陷,劉靜波隨部隊撤至廣東與福建的交界處堅持游擊戰爭。不久,他根據黨組織要求回原籍發動農民起義的決定,輾轉香港、上海回到家鄉安徽無為,並以湯溝國小教師的身份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

1930年1月,在中共無為縣委的擴大會議上,劉靜波當選為縣委常委,負責宣傳工作。

縣委擴大會議後,為了更好地開展農運工作,縣委機關由無為縣城遷至東鄉三汊河。劉靜波與縣委秘書任惠群以教師職業為掩護,白天教學,晚上走村串戶,開展宣傳活動。同時,他還和任惠群共同負責編印中共無為縣委機關報《新聞周刊》,他們除了蒐集各地黨、團支部通訊員和工農通訊員的稿子外,自己還編寫文章,摘錄上級指示,然後用鋼板刻寫、油印,堅持每周發行一期,由交通員分發至各地的黨團支部。這份八開四版的黨報,在他倆的努力下,《新聞周刊》發行將近一年時間,充分發揮了黨的宣傳喉舌作用。

1930年5月,無為縣城“長和質”(當鋪)老闆朱長和為了侵吞當物,先將貴重當物轉移,然後放火自燒當鋪,企圖以受災為藉口而不給當民以賠償,典當的貧苦民眾得知內情後,紛紛要求縣局主持正義,下令當鋪賠償。誰知反動當局與朱長和狼狽為奸,對民眾敷衍塞責,企圖矇騙當民。無為縣委為了支持民眾,擴大黨的影響,決定開展、“反燒當鬥爭”,劉靜波等縣委領導人分赴農村宣傳,揭穿官商合謀的騙局,並以典當的農協委員為核心,組織了“被燒當人聯合會”。當月下旬,縣委領導了城鄉趕來的近萬名民眾,在觀震潮前廣場召開贖賠大會。劉靜波等縣委領導人自始至終在民眾中指揮、鼓動、演說。這一運動極大地震撼了反動當局,朱長和不得不在民眾的壓力下答應賠償。

正當無為的革命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中央巡視員王步文到無為縣巡視工作,傳達了中央關於“武裝暴動、奪取政權”的指示。9月,中央皖南特別行動委員會派人來到無為,傳達了中央《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幾省的首先勝利的決議》以及黨團合併與成立特別行動委員會的指示。繼之,無為縣委按中央指示成立了“中共無為特別行動委員會”,劉靜波被選為書記。不久,劉靜波在軍橋召開黨員大會,宣布成立無為縣“蘇維埃準備委員會”,討論了《蘇維埃憲法草案》和《土地綱領》。黨領導的這些活動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注意,1927年11月24日,國民黨無為縣政府逮捕了“蘇維埃準備委員會”秘書長和團縣委(臨時)書記。劉靜波鑒於此情,立即於11月底在白茆五號國小主持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根據皖南特委制定的番號,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皖南第三游擊縱隊,”劉靜波任司令,任惠群任政委,張愷帆任政治部主任。下轄三個中隊和一個手槍隊。決定提前於1927年12月7日舉行暴動,會議還詳細地研究了暴動的計畫、方案和武器籌措等問題。會議決定首先攻打革命活動廣泛開展、民眾基礎較好的六洲、爾後攻占縣城,如果暴動失敗,則到西北鄉堅持游擊戰爭。劉靜波要求全體黨員分赴各地廣泛宣傳,聯絡農協會員,加緊暴動準備。

1930年12月7日,深夜時分,劉靜波率領隊伍奔襲六洲的國民黨駐軍民團的據點。一到六洲時,暴動部隊紅旗招展,鼓號齊鳴,並在洋鐵筒內燃放爆竹,偽裝成機槍聲。劉靜波指揮部隊分三路進攻敵據點,連續三次衝鋒,打得敵人不敢冒頭。

駐守據點的敵人為一個排,30餘支槍,在紅軍的攻擊下,一部分士兵無心再戰,欲放下武器投降,但排長張雲反動透頂,他窮凶極惡地威脅士兵誰放下武器就打死誰,仍然負隅頑抗。

直到8日清晨,據點還未攻下,而此時湯溝、三官殿等地的駐軍亦向六洲增援,劉靜波審時度勢,見敵眾我寡,便下令撤退,以保存起義部隊的實力。在撤退途中,劉靜波沉著冷靜,他待全部紅軍撤出戰場後,自己留在最後,與追來的敵人進行槍戰。直至部隊全部撤至原先預定的安全地點駱家跳後,他迅速召開會議,總結戰鬥的教訓,決定紅軍戰士暫時分散隱蔽,待一個月後再集中。

六洲暴動失敗後,劉靜波和幾位公開暴露身份的縣委領導人員奉命調離無為。在蕪湖等待分配工作期間,他被當地反動派以共產黨嫌疑犯而逮捕,但敵人不知底細,經黨組織的營救便獲釋出獄。

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在蕪湖成立,劉靜波任省委委員和秘書長。旋即被省委委任為皖西巡視員、安慶中心縣委書記。當時安慶地區黨組織屢遭破壞,黨團活動基本停止,劉靜波到任後,克服種種困難,不顧環境險惡,很快便恢復了黨團組織,繼續開展革命鬥爭。4月,省委代理秘書長何冰心叛變,省委書記王步文遭逮捕,叛徒亦到安慶搜捕劉靜波,安慶的白色恐怖日益加劇。劉靜波在此惡劣環境中並不畏懼,他轉入安慶中心縣委所轄的縣區內,在農村輾轉開展革命宣傳活動。

不久,劉靜波奉調赴鄂豫皖蘇區工作,此時正值敵人派兵對大別山區進行“圍剿”,他扮成週遊四方的郎中,秘密前往根據地。一日,他到達六安獨山通過敵人關卡時,敵兵見他形跡可疑,便反覆盤查,並欲搜身。劉靜波想到身上帶有檔案,豈能落入敵手,他乘敵人不注意時,猛用手指直戳其眼睛,敵哨兵一愣,他便快速跑開,並迅速將檔案吞進肚中。待敵人追上將他逮捕後,他不畏敵人的嚴刑拷打,仍堅稱是游四方的郎中,並以他在九江醫院裡學到的醫學知識巧與敵人周旋,但仍被捕入獄。1932年底獲釋。

出獄後,劉靜波於1933年春回到家鄉無為,但無為黨組織已遭破壞而停止活動,黨員大部分隱居他鄉。當時,蕪湖市安慶的黨組織亦多遭破壞,無法接上關係。劉靜波並未改變他的革命初衷,仍矢志不渝地尋找黨的組織。後幾經周折,他到達上海尋找黨的中央組織,不久便與黨組織接上關係,並被分配到江蘇省委組織部工作,在上海從事學運鬥爭。

1934年,劉靜波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宿舍被捕,先後被關押在漕河涇監獄和蘇州陸軍監獄。這些監獄都是國民黨反動派關押共產黨和進步人士的牢房,敵人對他們加倍迫害和虐待。劉靜波不畏嚴刑拷打和折磨,和難友們與反動派堅持鬥爭,甚至絕食,意志堅定。

不幸逝世

1937年,國共實行第二次合作,經黨中央交涉,劉靜波和同獄的政治犯被營救出獄。他從蘇州回到家鄉後,見到無為人民又在黨組織的領導下開展著轟轟烈烈的抗日活動,備感興奮,決心再投入到火熱的鬥爭中去,為中華民族的解放釋放自己的光和熱。不久,他接到中央電報,命他經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轉赴延安。他旋即啟程,到達延安後,被派往安吳堡參加“戰時青年訓練班”學習。1938年10月底,劉靜波學習結束回到延安,住在中央組織部招待所等待分配。11月19日,日軍飛機對延安狂轟濫炸,在疏散時,劉靜波不幸身負重傷,雖經全力搶救,最終未能搶救過來而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