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劉興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劉興泉,男,教授,1964年4月生,四川南部人。理學博士,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重慶普利格斯電源材料有限公司技術 總監兼總工程師。現為中國化學會會員、四川省化學化工學會會員、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會員、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鋰電池 分會理事、中國矽酸鹽學會固態離子學分會會員、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會員、《鋰電池專訊》編委、《發現》雜誌、《產業與科技論壇》編 委等。

基本信息

教育背景

1997.09-2000.07 中國科學院大學,材料化學專業,博士學位

1987.09-1990.07 北京大學,物理化學專業,碩士學位

1983.09-1987.07 四川大學,無機化學專業,學士學位

工作履歷

1990.07-1997.08 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C1化學課題組長職務

2000.07-2006.12 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和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課題組長職務

2007.01-2015.12 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學位委員會委員和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課題負責人職務

學術兼職

1978.02-1982.01 任xxxx職務

1983.09-1984.06 任xxxx職務

1984.07-1985.06 任xxxx職務

榮譽獎勵

199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1999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新能源材料與儲能器件,無機功能材料、納米材料、新催化材料、多相與均相催化。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儲能與能量轉換材料—鋰離 子蓄電池正極材料、化合物型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材料、納米功能材料、稀土功能複合材料、催化新材料、有機催化與化工製藥等。

目前正主持 承擔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計畫“聯合學者”資助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國家科技部資助項目、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基金 資助項目、重慶市科技孵化基金資助項目、四川省科技攻關項目、重慶永固實業有限公司聯合開發項目和中國科學院院地合作項目等多項研究 工作。到目前為止,已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5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論文共70餘篇),獲美國授權專利1項,中國授權專利13項。 共申請中國專利26項,合作撰寫專著4部,中國科學院與國家科委聯合組織鑑定項目1項,重慶市科委與中國科學院聯合組織鑑定項目1項。到目 前為止,共有13項發明專利成功轉讓並實現了產業化。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鋰離子蓄電池鎳系正極材料和錳鎳鈷多元正極材料的中試和產業化 。1997年獲成都分院“十佳青年”稱號。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曾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生“寶潔”獎學金和中國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獲院 所各級表彰獎勵多次。1998年至今,獲歷年《鋰電池專訊》優秀編委稱號。

研究方向

研究內容 1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設計、合成與套用研究,並與產業界緊密結合,將技術等科研成果儘快轉化成生產力。主要研究和產業化的正極材料包括改性層狀鈷酸鋰、高密度鈷酸鋰、高電位鈷酸鋰;改性層狀鎳鈷酸鋰、高密度與高能量密度鎳鈷酸鋰;高比容量、高振實密度、高倍率、長循環壽命橄欖石型磷酸鐵鋰;高比容量、長高溫循環壽命改性尖晶石型錳酸鋰;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長循環壽命改性層狀鎳鈷鋁酸鋰(NCA)及其衍生產品;高比容量、長循環壽命、高安全性改性層狀鎳鈷錳酸鋰三元正極材料等;正在研究的正極材料包括聚陰離子型矽酸亞鐵鋰/C複合材料及其衍生產品,包括矽酸錳鋰/C,矽酸釩鋰/C,矽酸鈷鋰/C等;改性層狀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改性層狀錳系正極材料;層狀釩酸鋰正極材料;磷酸亞鐵鋰/C複合材料衍生產品,包括磷酸釩鋰/C、磷酸錳鋰/C、磷酸鈷鋰/C等。

研究內容 2

化合物型半導體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研究。主要包括III-V族化合物,如GaAs、InAs、GaP、InP、GaSb、InSb、GaN、InN及其衍生物;II-VI族化合物,如ZnO、ZnS、ZnSe、ZnTe、CdS、CdTe及其衍生物,包括CIS、CIGS、CZTS等。

學術成果

近期代表性成果:

1、Zheng Zhang, Xingquan Liu*, Yue Wu, Hongyuan Zhao, Bing Chen and Weiqiang Xiong.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pherical Li2Fe0.5V0.5SiO4/C Composite for High-Performance Cathode Material of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ies.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62 (4) A737-A742 (2015)

2、Zheng Zhang, Xingquan Liu*, Liping Wang, Yue Wu, Hongyuan Zhao, Bing Chen. Synthesis of Li2FeSiO4/C nanocomposite via a hydrothermal-assisted sol–gel process. Solid State Ionics276 (2015) 33–39

3、Hongyuan Zhao, Xingquan Liu*,Cai Cheng, Qiang Li, Zheng Zhang, Yue Wu, Bing Chen, Weiqiang Xiong.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s of spinel LiMn1.94MO4 (M=Mn0.06, Mg0.06, Si0.06, (Mg0.03Si0.03)) compounds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5, 282:118-128

4、Zheng Zhang, Xingquan Liu*, Liping Wang, Yue Wu, Hongyuan Zhao, Bing Chen, Weiqiang Xiong.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rbon-coated Li2FeSiO4 nanoparticles reinforced by carbon nanotubes as high performance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Electrochimica Acta 168 (2015) 8–15

5、Hongyuan Zhao, Fang Li, Xingquan Liu*,Cai Cheng, Zheng Zhang, Yue Wu, Weiqiang Xiong, Bing Chen. Effects of equimolar Mg (II) and Si (IV) co-doping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pinel LiMn2-2xMgxSixO4 prepared by citric acid assisted sol–gel method. Electrochimica Acta 151 (2015) 263–269

6、Zheng Zhang, Xingquan Liu*,Yue Wu, Hongyuan, Zhao. Graphene Modified Li2FeSiO4/C Composite as a High Performance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2015, 19(2): 469~475

7、Hongyuan Zhao, Xingquan Liu*,Cai Cheng, Zheng Zhang, Yue Wu, Bing Chen & Weiqiang Xiong.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spinel-type LiMn1.90Mg0.05Si0.05O4 cathode materials synthesized by a citric acid-assisted sol–gel method.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DOI 10.1007/s10008-014-2708-4,2015,19(4): 1015~1026

8、WU Yue, LIU Xing-Quan*,ZHANG Zheng, ZHAO Hongyuan.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I) and M(IV) Iso-Molar Co-Doped LiMn1.9Mg0.05Ti0.05O4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2014, 30(12):2283-2290

9、ZHAO Hong-yuan, LIU Xing-quan*,ZHANG Zheng, WU Yue, YANG Guang, CHEN Bing, XIONG Wei-qiang. Preparation of β-MnO2 and α-Mn2O3 Nanorods via a Self-sacrificing Template Route and Their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5, 36(3):436-441

10、WANG Chao, LIU Xing-quan*,LIU Hong-ji, ZHANG Zheng, XIANG Xiao-chun.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spinel LiMn2-xInxO4(x=0,0.01,0.02,0.05). Chinese. J. Inorg. Chem., 2012, 28(9) : 1835~1842

11、劉興泉、張崢、吳玥、趙紅遠、劉一町。一種製備碳包覆矽酸鐵鋰複合材料的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212133.5,發文日期:2014年05月20日

12、劉興泉,張崢,趙紅遠等。一種高倍率矽酸鐵鋰正極材料的製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510061167.3,發文日期:2015年02月06日

13、劉興泉、張崢、吳玥、趙紅遠、劉一町。一種碳包覆矽酸亞鐵鋰複合正極材料的製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119394.2,發文日期:2014年03月28日

14、劉興泉、吳玥、趙紅遠、張崢、劉一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n2-2xM(II)xTixO4及其製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085311.2,發文日期:2014年03月11日

15、劉興泉、趙紅遠、吳玥、張崢、劉一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Mn2-2xM(II)xSixO4及其製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085439.9,發文日期:2014年03月11日

16、劉興泉,劉一町,張銘菊等。一種化合物半導體薄膜材料的製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831285.3,發文日期:2015年02月05日

17、劉興泉,劉一町,張銘菊等。一種化合物半導體薄膜材料的製備方法。PCT/CN2015/072140

18、劉興泉,張銘菊,何永成。一種垂直梯度冷凝製造薄膜電池的裝置, 中國發明專利,專利授權號:ZL 201110419527.4

19、劉興泉,張銘菊,何永成。一種製備GaAs薄膜材料的方法, 中國發明專利,專利授權號:ZL 201210528082.8

20、劉興泉,張銘菊,何永成。一種製備GaP薄膜材料的方法, 中國發明專利,專利授權號:ZL 201210527909.3

21、劉興泉、劉一町、張銘菊、何永成。一種製備InP薄膜材料的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160592.3,發文日期:2014年04月22日

22、劉興泉、劉一町、張銘菊、張崢、趙紅遠、張懷武。一種化合物半導體薄膜材料的製備方法,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201410831283.3,發文日期:2014年12月29日

學生培養

博士畢業生去向:1、出國做博士後或工作,如劉東強博士畢業後去韓國首爾大學做博士後,1年半後到美國Texas州立大學工作,兩年後再到加拿大魁北克HQ工作至今;2、國內重點高校教師,如於霽博士畢業到南昌大學、孫玉恆博士畢業到重慶交通大學,江奇博士畢業到西南交通大學,任兆剛博士畢業到西華師範大學,范衛峰博士畢業到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等;3、近幾年畢業博士主要以出國做博士後研究為主。

碩士畢業生去向:1、國內重要的知名科研機構管理部門;2、東南沿海及京津等經濟發達地區大型企業或成長性私營企業,如林曉靜碩士畢業到廣州深圳東莞一帶公司工作,現在是ATL公司銷售主管;胡學山碩士畢業去ATL公司技術部,現在為蘇州某公司副總經理;王武林碩士畢業到中科來方公司,現為天合太陽能公司技術主管等;3、外資企業,如Nokia,LG化學、三星電子、Intel、德州儀器等;4、國家大型骨幹企業,如華為、中興、聯想、萬向集團等,有多人在上述企業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