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宇[玉雕大師]

劉曉宇[玉雕大師]

劉曉宇,出生於1990,從事玉石雕刻工作。

個人作品

劉曉宇和他的作品劉曉宇

2011年,玉雕技藝更加成熟,劉曉宇初露鋒芒,代表作品《雙喜》

2012年作品《荷塘月色》

2012年作品《和諧》、《母愛》、《蛙趣》

2013年作品《喜出望外》

2014年作品《相溶以沫》

2015年作品《問天》

2016年作品《雙喜》《斗·金》

2017年作品《鍾馗》《國寶》《永恆》《地藏王》《金玉纏身》

學習工作經歷

2005年,劉曉宇背井離鄉與玉雕結緣,開始在桂林從事玉雕工作,並拜師學習,由於其天資聰穎,勤懇好學,很快便在眾多學徒中脫穎而出。過程雖難但他用自己的意志和堅持走了下去,並在師傅的指導下和自己的不斷努力與進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2008年,一心求學的劉曉宇來到上海,經玉雕大師彭志勇推薦,在玉的設計造型,整體布局上進步卓著。

2015年,創辦了璞玉磬園藝術館。

2017年,成立了上海璽然藝術品有限公司。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1
2
1
鳳鐲
復活者
雙喜細節圖1
1
1
1
1
1
1
1
1

專業擅長

從事玉雕行業多年,劉曉宇尤其擅長將玉石的皮色、紋絡,融於創作之中,因材施藝,化瑕為瑜。海派玉雕工藝可謂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綜合了揚幫、蘇幫、南幫以及宮廷玉雕的工藝特點,繼承了中國明清玉雕精華,博採眾長,在“細膩”上下功夫。這也是他一貫的特點,他的作品氣勢磅礴又不失溫婉細膩,在玉的形制和雕刻手法上,繼承傳統海派的表現手法,承襲了以圓雕、浮雕為主的藝術模式,將人與物用寫實變化的方法加以處理,力求做到精準到位。追求中國文化意境的詩意表達和"意在畫外"的中國美學思想,同時吸收西方現代造型藝術的表達理論,從各類繪畫、雕刻乃至當代藝術中汲取營養,中西結合,古意新工,將透視、立體架構引入以表達平面畫面為主的玉石雕刻中,從而確立自己的風格。由他本人親自設計雕刻的作品《雙喜》、《斗金》,顏色豐富,形態惟妙惟肖,並於2016年接連斬獲第九屆中國玉石雕神工獎銀、銅獎。

學術理論

劉曉宇劉曉宇

在玉雕這個行業領域裡,劉曉宇一直苛求自己精益求精,不斷學習,不斷創新,充分利用每一塊璞玉的特性,根據其形,質,色,瑕的不同個性,將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元素,以巧雕的表現形式,很好的結合起來。在符合玉雕本質屬性的基礎上,讀玉於心,力求每一件作品能完美展現自身特殊的美。

自古黃金有價玉無價,玉講究緣份,每一塊玉都有自己的一段生命故事。劉曉宇一直秉信沒有做不好的玉,只有做不好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