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身板

刮身板

古奧林匹克運動員是採用裸體比賽的方式,在訓練與比賽時,運動員會在其身上塗抹一層橄欖油,然後再塗以細沙,來調節身體的溫度和保護皮膚免受太陽的照射,而且顯得矯健優美。

品名:刮身板
材料:
半月形刮身板是用銅來製作。
用途:
古奧林匹克運動員是採用裸體比賽的方式,在訓練與比賽時,運動員會在其身上塗抹一層橄欖油,然後再塗以細沙,來調節身體的溫度和保護皮膚免受太陽的照射,而且顯得矯健優美。比賽前,運動員們都要在身體上塗抹一層橄欖油,然後再塗上細沙。運動完後,運動員大汗淋漓。汗水加上之前抹的橄欖油和沙子,髒得不得了。沒有浴場,沒有廁所,連運動員賽後都沒水洗身體。刮身板這時候就能派用場了,運動員拿著它,自己往身上刮,或是互相刮,把身上混合的油脂和污垢全刮下來,這就算是“洗澡”了。 所以盛油的小瓶子和刮身板就成為古希臘運動員攜帶的必備之物。
刮身板史上最牛的洗澡器
這套長滿了綠色銅銹的東西,一個像茶壺,另一個是半月形的金屬板,它們是乾什麼用的?古希臘奧運會上,幾乎所有的運動員都會隨身帶上這么一套,比賽後用得上。
用刮身板“洗澡”,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奧運會上“流行”裸體比賽。最早幾屆古代奧運會,只有男人參賽。沒有現在的運動裝,他們只是在腰間繫著“兜襠布”,就像日本相撲運動員。
公元前724年第15屆奧運會上,墨加拿城邦年輕運動員奧爾西波斯賽跑時,一不小心“兜襠布”掉了,不過他不介意,旁若無人地堅持跑完。
赤身裸體的奧爾西波斯讓觀眾耳目一新,人們從他身上看到了健美的肌肉,也感受到男性特有的魅力。從此以後,運動員開始不再穿任何衣服,裸體比賽,這個風俗一直延續到古代奧運會結束。
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一直到公元394年,共舉行了293屆。已婚婦女不能到現場觀看奧林匹克比賽,不過據說未婚女性可以看,這是為了給她們創造機會,在賽場上挑選一個英俊的運動員做如意郎君。
雙耳圓環瓶用來裝橄欖油。
古代奧運會比賽前,運動員們都要在身體上塗抹一層橄欖油,然後再塗上細沙。
據說這樣做有三大好處。一是保護皮膚,防止日光曝曬;二可使裸露的古銅色皮膚在陽光下閃光,顯得格外矯健優美、英武有力;第三個好處就是方便比賽後搞個人衛生、清潔身體,因為污垢混合了油脂後比較容易祛除。
半月形刮身板是用銅做的。
運動完後,運動員大汗淋漓。汗水加上之前抹的橄欖油和沙子,髒得不得了。刮身板這時候就能派用場了。運動員拿著它,自己往身上刮,或是互相刮,把身上混合的油脂和污垢全刮下來,這樣就算洗過澡,乾淨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