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之美

冬天之美

喬治·桑移居巴黎後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從初期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盧梭、夏多布里昂和拜倫對她的複雜影響。七月革命後不久,她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1832),一舉成名,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喬治·桑是一位多產作家,她一生寫了100卷以上的文藝小說詩歌文學作品、20卷的回憶錄《我的一生》以及大量書簡和政論文章。她的小說創作大致可分四階段:早期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稱為激情小說,代表作有《安蒂亞娜》、《華倫蒂娜》(1832)、《萊莉亞》(1833)等,都描寫愛情上不幸的女性,對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獨立與自由,充滿了青春的熱情與反抗的意志。第二階段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為空想社會主義小說,代表作有《木工小史》(1840)、《康素愛蘿》(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

人物簡介

冬天之美 冬天之美

喬治·桑(GeorgeSand,1804—1876),女,法國浪漫派女小說家,原名:奧羅爾·杜邦,1804年7月1日生於巴黎,父親是第一帝國的軍官。她從小由祖母撫養,13歲進入巴黎的修道院,18歲時嫁給杜德望男爵,但她對婚姻並不滿意,1831年到巴黎,開始獨立生活和寫作生涯。1832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安蒂亞娜》,一舉成名。34歲時,她遇上了“鋼琴詩人”----蕭邦,他們在一起“親密無間”地生活了9年。喬治·桑喜歡描繪家鄉綺麗的田園風光,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她的小說以發人深省的內容和細膩溫婉、親切流暢的筆觸而獨樹一幟,在世界文壇享有較高的聲譽

作品風格

在這些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裡,他提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婦女的命運問題,儘管沒能明確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畢竟揭露了當時社會的罪惡,攻擊了資本主義的財產制度和婚姻制度,進而提出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第三階段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為田園小說,代表作有《魔沼》(1846)、《小法岱特》(1849)和《棄兒弗朗索瓦》(1850)(。喬治·桑的田園小說以抒情見長,善於描繪大自然綺麗的風光,渲染農村的靜溫氣氛,具有濃郁的浪漫色彩。第四階段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為傳奇小說,代表作有《金色樹林的美男子》(1858)。第二帝國時期,她和王室來往密切,對巴黎公社革命很不理解,但反對殘酷鎮壓公社社員,喬治·桑於1876年6月7日逝世。喬治·桑屬於最早反映工人和農民生活的歐洲作家之一,她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描繪細膩,文字清麗流暢,風格委婉親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詩歌文學作品

《安蒂亞娜》、《我的一生》、《華倫蒂娜》、《萊莉亞》、《木工小史》、《康素愛蘿》、《安吉堡的磨工》等

部分作品介紹

《娜儂》講述克勒茲的鄉村,一個偶然的機會,貧困的農家女娜儂與被家庭拋棄、寄養在修道院的貴族子弟埃米里昂相識並結下深厚的友情,但埃米里昂因被誣陷而被捕入獄。娜儂決心救出心愛的埃米里昂。於是,他們一同經歷了營救、逃亡、隱居等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冒險歷程,後來埃米里昂又毅然決定參軍以報效祖國。在一段漫長的分離與痛苦的等待之後,這對深深相愛的年輕人得以幸福地結合。

《魔沼》是一部浪漫主義經典愛情名著。小說以農村的美麗風光為背景,描述質樸淳厚的民俗、民風、民情,用清麗的筆調敘述了一個農村年輕鰥夫與一個年輕姑娘的戀愛故事。

與蕭邦的關係

“有一雙憂鬱的眼睛”的奧羅爾.杜德旺夫人,也就是聞名於世的小說家喬治.桑.抽雪茄,穿男人衣服,款待著一批批文學巨匠的著名小說家、政治活動家,反對王政、傳統和習俗;有強烈統治欲性格,目標是改造不公正的世界。

兩人相遇那年,蕭邦28歲,喬治.桑34歲,他們在一起“親密無間”地生活了9年。從相識算其,一共十年。 蕭邦對她的第一印象並不好,但不久就被她的魅力征服。在一種他從未經歷過的激情支配下,他的音樂想像力達到高度興奮的程度。 蕭邦在遇到喬治·桑之前,在孤寂中生活,又無法擺脫對愛情的渴望。憂鬱的陰影籠罩著他。思想變得懦弱,想像變得蒼白,靈感漸漸枯竭。他需要一種強烈的愛情來喚醒他心底的熱情,在他無力的手指中重新注入藝術的生命力。他那乾枯的心田期待著愛情雨露的滋潤。蕭邦的感情防線在桑夫人的進攻下很快就全線瓦解。他們相愛了。

蕭邦多年來第一次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時期了。蕭邦創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時期也終於來到了。他的健康逐漸變壞,他和喬治.桑的關係也走向破裂。在他最後的信件充滿了孤獨的絕望。他們一起共同生活了九年。

有人說,是喬治·桑點燃的愛情之火,使蕭邦的創作天才燃燒起來。也有人說,是這個女人過於熱烈的愛情使蕭邦的疾病更趨惡化,英年早逝。

有人讚美她是偉大的女性。也有人詛咒她是放蕩的淫婦。

有人歌頌音樂和文學的聯姻。也有人痛斥這不相稱的結合。

但是,誰也無法否認,他們共同生活的九年是蕭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藝術創作階段,是他最光輝的創作力高峰期。而蕭邦與喬治·桑分手之後,他再也沒有寫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蕭邦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對喬治.桑只有愛情,他不能忘記喬治·桑。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還說:“我真想見她一面...”

冬天之美

喬治·桑 【法國】

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我無法理解富翁們的情趣,他們在一年當中最不適於舉行舞會、講究穿著和奢侈揮霍的季節,將巴黎當作狂歡的場所。大自然在冬天邀請我們到火爐邊去享受天倫之樂,而且正是在鄉村才能領略這個季節罕見的明朗的陽光。在我國的大都市裡,臭氣熏天和凍結的爛泥幾乎永無乾燥之日,看見就令人噁心。在鄉下,一片陽光或者刮幾小時風就使空氣變得清新,使地面乾爽。可憐的城市工人對此十分了解,他們滯留在這個垃圾場裡,實在是由於無可奈何。我們的富翁們所過的人為的、悖謬的生活,違背大自然的安排,結果毫無生氣。英國人比較明智,他們到鄉下別墅里去過冬。

在巴黎,人們想像大自然有六個月毫無生機,可是小麥從秋天就開始發芽,而冬天慘澹的陽光——大家慣於這樣描寫它——是一年之中最燦爛、最輝煌的。當太陽撥開雲霧,當它在嚴冬傍晚披上閃爍發光的紫紅色長袍墜落時,人們幾乎無法忍受它那令人眩目的光芒。即使在我們嚴寒卻偏偏不恰當地稱為溫帶的國家裡,自然界萬物永遠不會除掉盛裝和失去盎然的生機,廣闊的麥田鋪上了鮮艷的地毯,而天際低矮的太陽在上面投下了綠寶石的光輝。地面披上了美麗的苔蘚。華麗的常春藤塗上了大理石般的鮮紅和金色的斑紋。報春花、紫羅蘭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層下面微笑。由於地勢的起伏,由於偶然的機緣,還有其他幾種花兒躲過嚴寒倖存下來,而隨時使你感到意想不到的歡愉。雖然百靈鳥不見蹤影,但有多少喧鬧而美麗的鳥兒路過這兒,在河邊棲息和休憩!當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鑽石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或者當掛在樹梢的冰凌組成神奇的連拱和無法描繪的水晶的花彩時,有什麼東西比白雪更加美麗呢?(——在鄉村的漫漫長夜裡,大家親切地聚集一堂,甚至時間似乎也聽從我們使喚。由於人們能夠沉靜下來思索,精神生活變得異常豐富。這樣的夜晚,同家人圍爐而坐,難道不是極大的樂事嗎?——)

課文課件

教學目標:

一、領會《冬天之美》對鄉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繪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二、加深學生對樸素美、自然美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

正式授課:

一、導入

上課以前我想先請幾個同學用一個詞或幾個詞來描繪一下你印象中冬天的景色。

明: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粉妝玉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習慣上我們都會把“生機盎然”這個詞送給春天或秋天,而把單調、蕭條、冷清這一類詞送給冬天。然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卻用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獨特眼睛發現了冬天獨特的魅力,並用其飽蘸感情的筆墨寫下了“冬天之美”

二、朗讀

(一)我們先一起將課文朗讀一遍。

同學們,課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作者筆下的冬天的美景是在哪裡呢?

明:巴黎(法國)鄉村的冬天。

課文哪句話告訴了我們?

明:第一句就明確告訴了我們“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

“從來”表明了什麼?

明:從過去到現在,一直。作者對鄉村冬天的熱愛由來已久。這一點就和作者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

(二)作者簡介一:

喬治桑:法國女作家,生於巴黎,4歲喪父,由祖母撫養在諾昂農村長大。結婚後又隨丈夫到諾昂經營產業。諾昂風景秀麗,氣候宜人。這樣一幅渾然天成的風景畫,這樣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鄉間,怎能不撫育像喬治桑這樣的浪漫主義作家。她寫了很多作品,其中最受歡迎的便是田園小說。1846年寫的《魔沼》,雨致喬治桑的信中高度評價她對大自然的描繪:廣袤的大自然整個兒反映在您的一行句子裡,就像天空反映在一滴露珠里一樣。所以1848年法國革命失敗後,再次退諾昂鄉間。第二次到農村,一方面是她對農村自然風光的熱愛,另一方面是她對生活深入思考後的抉擇。

(三)分析課文第二段

1.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生活經歷使她對鄉村有了濃厚的感情,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我從來熱愛鄉村的冬天”,那么“冬天之美”美在第幾段?

明:第二段

2.請一個同學讀“在巴黎==有什麼東西比白雪更加美麗呢?”配樂。其餘的同學找一下作者一共描繪了幾種景物?並找出課文中表示景物特色的詞語。

3.好,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本段寫了幾種景物?

明:陽光、麥田、花草(苔蘚、常春藤、報春花、紫羅蘭、孟加拉玫瑰)、鳥兒、白雪和冰凌。

4.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描繪這些景物的呢?

明:陽光:最燦爛、最輝煌、閃爍發光的紫紅色長袍、眩目

麥田:鮮艷、華麗、鮮紅、金色、躲、微笑

鳥兒:喧鬧而美麗

白雪:璀璨、神奇

色:習慣中我們總是喜歡用冷色調,“白”來描繪冬天,而作者選了哪些色彩呢:紫紅、綠、鮮紅、金色,這些原本是用來描繪春天的。躲在雪層下面微笑的又是哪些花草呢?報春花、紫羅蘭、孟加拉玫瑰。就是冬天最常見的白雪,在作者筆下也寫成了“發光”的鑽石。“喧鬧”而美麗的鳥兒的叫聲打破了冬的靜,動靜結合,從聲、色、光等不同角度寫出了自己對冬天的獨特感受。獨特在何處?

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已不再是一幅色彩單調、缺乏生機的冬景圖,而是色彩爛、生機盎然的冬日圖。

5.那么冬日的夜總該是蕭條而冷清的吧!燦爛輝煌的太陽回家,花草也羞澀地閉上了眼睛,鳥兒喧鬧的鳴叫聲也聽不見了,萬籟俱寂,唯有雪花在無聲無息地飄落著?喬治桑筆下的冬夜圖是不是如此呢?

6.請同學讀“在鄉村的漫漫長夜裡----結束”

7.你能不能馳騁想像的空間,用自己的話來描述一番。

明:靜靜的冬夜,柔和的燈光,和睦相處的一家人,有祖輩、父輩、孫輩,大家圍著爐子,親切地交談著,旁邊可能還放著幾碟瓜子,花生,爐上沏著一壺香香的濃茶,爐中暖暖的熱氣在一家人身上穿來穿去。寒冷被拒之門外,濃濃的親情突現出來。

8.那么你覺得這是臬的一幅冬日夜景圖?

明:和睦溫馨的冬夜圖。

(四)分析課文第一段

1.生機盎然,和睦溫馨的鄉村冬季怎不令人神往呢?課文第二段作者已將冬天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么要第一自然段何用呢?請大家自讀第一段,然後討論第一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明:對比(鋪墊、襯托)

2.作者拿哪裡的冬天和鄉村的冬天作比呢?

明:城市的冬天

3.作者如何描寫城市冬天的呢?

明:臭氣熏天和凍結的爛泥幾乎永無乾燥之日。鄉下,一片陽光或者刮幾小時風就使空氣變得清閒,使地面乾爽。

4.作者的態度也很明顯

明:噁心。熱愛

作者將冬天的城市比作垃圾場。作者無法理解富翁們的情趣,同時對城市工人的滯留表示了深深的嶼。這也是一組對比。

這一組組的對比無形中烙上了作者昔日生活的影子和昔日情感。

(五)穿插作者簡介二

喬治·桑出身於貴族之家,但鄉野自由不拘的氣息,孕育出她追求自由平等的倔強性格和對上流社會的極端反感。她的血管里既流著貴族的血,又流著貧民的血,她的作品充滿對下層工人的同情,對上流社會生活的詛咒和蔑視。她早年受空想社會主義思潮影響,創作《康蘇愛蘿》《安吉堡的磨工》等空想社會主義小說。1848年法國革命失敗後,又成了盧梭的“精神弟子”,主張回歸自然,返樸歸真 。她的作品洋溢著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烏托邦理想,被人認為是僅遜於雨果的浪漫主義作家。《冬天之美》這篇散文,正是這種思想情緒的真切體現。

5.整篇文章還有一組對比貫穿始終。背景中提到法國革命失敗後作者再次回到農村,一方面是因為喜歡鄉村的景色,另一方面也是她對生活的抉擇。

明:作者嚮往的生活(享受天倫之樂,遵循大自然的安排,自然而且生氣)

而城市富翁們追求的生活(奢侈揮霍,違背大自然,毫無微型機)這也是一組對比。

6.這一些無不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那么作者熱愛鄉村的冬天就僅僅因為它的美景么?

明:作者對鄉村冬景的極力讚賞,意在抒寫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大自然的親近之感,對樸實、安詳、寧靜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在鄉村漫長的冬夜裡,可以使人遠離虛榮與名利的爭逐,體驗到生活中最真摯的情感。

(六)課外比較閱讀《北平的四季》

思考:一作者如何描寫北平的冬天:

二如何要先寫重點寫北平的冬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