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連拱隧道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

公路連拱隧道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

一、連拱隧道襯砌 二、連拱隧道進洞施工 三、連拱隧道施工支護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1月1日)
平裝: 25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114086830, 9787114086830
條形碼: 9787114086830
商品尺寸: 25.4 x 18.2 x 1.4 cm
商品重量: 522 g
ASIN: B004EMM17U

內容簡介

《公路連拱隧道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以連拱隧道建設關鍵技術課題研究報告為基礎,參照課題組編制的連拱隧道設計標準圖、施工操作規程及相關施工資料等撰寫而成。書中簡述了連拱隧道的發展歷史,分析了病害產生的原因,提出了中牆類型及病害防止措施,介紹了連拱隧道設計和施工技術,詳述了進洞、洞身掘進、襯砌施作程式、動態反饋分析及典型病害調查方法。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分離式隧道
第二節 小淨距隧道
第三節 連拱隧道及關鍵技術
第二章 連拱隧道的構造
第一節 連拱隧道中牆及病害分析
第二節 連拱隧道橫斷面形式
第三節 連拱隧道防排水系統
第四節 連拱隧道內路面構造及交通安全設施
第三章 連拱隧道設計與計算關鍵技術
第一節 連拱隧道洞外(內)接線設計
一、位於直線路段上洞外(內)接線方法
二、位於圓曲線上洞外(內)接線方法
第二節 連拱隧道結構選擇
第三節 連拱隧道中牆最佳化設計
第四節 連拱隧道監測數據分析
第五節 連拱隧道洞身支護和參數
一、連拱隧道襯砌
二、連拱隧道防排水設計
三、三層中牆防排水設計
第六節 連拱隧道設計荷載
一、深埋連拱隧道圍岩壓力
二、連拱隧道深淺埋分界值
三、淺埋連拱隧道圍岩壓力
四、偏壓連拱隧道圍岩壓力
第七節 連拱隧道計算方法與模型
一、計算原理及方法
二、廣義梁單元研究及其在連拱隧道設計計算中的套用
三、廣義梁單元算例分析
四、連拱隧道計算模型
五、荷載結構法設計計算實例
第八節 連拱隧道施工方案設計
第九節 連拱隧道設計、施工標準圖集
一、連拱隧道設計圖集總說明
二、連拱隧道建築界限
三、共用符號意義和規則
四、明洞結構標準圖
五、套拱橫斷面標準圖
六、V級圍岩整體曲中牆連拱隧道襯砌懷準圖
七、V、IV級圍岩三層曲中牆連拱複合式襯砌標準圖
八、V級圍岩整體直中牆連拱複合式襯砌標準圖
九、連拱隧道二次襯砌配筋標準圖
第四章 洞口邊(仰)坡穩定評價及洞身超前地質預報
第一節 洞口邊坡穩定性評價及治理措施
一、洞口邊坡穩定性評價意義
二、連拱隧道邊坡穩定性分析方法
三、連拱隧道洞口邊仰坡穩定性分析實例
四、洞口邊仰坡滑移控制機理與防治措施
第二節 連拱隧道洞身地質超前預報方法
一、地質超前預報——曼歇4號連拱隧道實例
二、曼歇4號隧道圍岩分級及穩定性評價
三、曼歇4號隧道洞內施工方案建議
四、曼歇4號連拱隧道工程套用效果分析
第五章 連拱隧道施工關鍵技術
第一節 連拱隧道典型施工法
一、洞身掘進方法分類
二、連拱隧道進洞施工
三、傍山明洞典型施工方法
四、主洞掘進方法——三導洞工法
五、主洞掘進方法——中導洞施工法
六、主洞掘進方法——單洞施工工法
七、主洞掘進方法——雙洞全斷面平行施工
八、連拱隧道施工方法適用性及綜合評價
第二節 連拱洞身開挖關鍵技術
一、中導洞開挖和支護
二、主洞開挖關鍵技術
三、連拱隧道施工支護
第三節 連拱隧道特殊地段的施工
第四節 連拱隧道防排水施工
一、連拱隧道防排水難點
二、連拱隧道防排水施工關鍵技術
第五節 連拱隧道施工組織設計
一、連拱隧道施工組織設計
二、連拱隧道施工人機物配置
第六章 連拱隧道現場監控量測
第一節 現場監控量測的目的、內容和方法
一、現場監控量測的目的
二、現場監控量測的主要內容
三、現場監控量測的方法
四、現場監控量測的頻率與報警指標
五、現場監測結果分析
第二節 連拱隧道現場監控量測典型實例及其套用
一、連拱隧道現場監測實例
二、連拱隧道現場監測工作要點
第七章 連拱隧道動態反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
第一節 隧道信息採集與動態反饋設計理論
第二節 連拱隧道斷面監測數據動態預測
第三節 動態預測的實施
第四節 動態反饋設計與信息化施工技術
第五節 連拱隧道監測反饋典型實例分析
第八章 連拱隧道典型病害調查
第一節 裂縫現場調查方法
第二節 連拱隧道病害典型實例
第三節 連拱隧道裂縫機理研究
第四節 連拱隧道病害及防止與治理措施
第九章 連拱隧道設計與施工分析軟體
第一節 連拱隧道設計與施工分析系列軟體
第二節 連拱隧道施工監測資料庫管理軟體
第三節 監測數據管理系統的實現
第四節 連拱隧道施工動態數值模擬分析軟體
一、二維、三維動態數值模擬分析軟體的功能
二、二維、三維動態數值模擬分析軟體原理與設計
三、連拱隧道施工動態反饋分析軟體
四、連拱隧道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
五、邊坡穩定性分析軟體
六、同濟曙光軟體評述
後記
參考文獻

序言

近年來隨著高速公路建設的不斷發展,已經和正在修建大量的公路隧道。連拱隧道的採用雖然只有不到40年的歷史,但因其適應於一些特殊地形和地質條件,因此發展很快,也由此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連拱隧道跨度大,結構複雜,各種不利因素比較多,施工困難,而可供類比的工程很少,難以尋求到可供借鑑的工程實例。鑒於人們對連拱隧道的認識尚未十分清楚,為了促使其健康發展,針對存在的一些病害,由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為承擔單位,同濟大學、思小公路建設指揮部等部門參加,共同組成了連拱隧道課題研究小組,會同貴州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四川省交通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等單位,以思小公路工程為依託,開展了連拱隧道工程的課題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