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民主黨派

八大民主黨派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在中國,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 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國共產黨和八個民主黨派。八個民主黨派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以下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在中國多黨合作制度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共同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了“共產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的基本特徵。中國多黨合作制度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的政治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

主席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萬鄂湘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會主席萬鄂湘

萬鄂湘

黨派性質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以同原中國國民黨有關係的人士、同民革有歷史聯繫和社會聯繫的人士、同台灣各界有聯繫的人士、社會和法制專業人士以及其他人士為對象,著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層人士和中高級知識分子。

黨派歷史

1947年11月,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第一次聯合會議在香港舉行。1948年1月1日,會議宣布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

歷任主席

李濟深、何香凝、朱蘊山、王崑崙、屈武、朱學范、李沛瑤、何魯麗、周鐵農。

成員情況

截至2012年6月,民革在全國共有30個省級委員會、267個市級委員會、52個縣級委員會,共有黨員101865人。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

主席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主席張寶文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主席張寶文

張寶文

黨派性質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是主要由從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學技術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黨派歷史

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1月16日,張瀾在重慶公開宣布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改為中國民主同盟。

歷屆主席

黃炎培、張瀾、沈鈞儒、楊明軒、史良、楚圖南、費孝通、丁石孫、蔣樹聲。

成員情況

截至到2013年底,民盟共有成員24.7萬餘人,其中高教界占24.1%,普教界占31.6%,文化藝術新聞出版界占5.8%,科學技術界占9.1%,醫衛界占8.5%。省級組織30個,市、縣級組織408個。盟員中有1.7萬餘人擔任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有1003人擔任縣處級以上政府部門的領導工作,還有一些人擔任最高人民檢院特約檢察員、監察部特邀監察員、國家審計署特約審計員、國家特邀國土資源監察專員、教育部特約教育督導員、國家稅務總局特邀監察員、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環境保護部國家環境特約監察員。民盟成員中,有許多人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績,享譽國際或獲得國家表彰。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

主席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陳昌智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席陳昌智

陳昌智

黨派性質

中國民主建國會(簡稱民建)是主要由經濟界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

黨派歷史

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慶成立,成員主要是愛國的民族工商業者和有聯繫的知識分子,發起人有黃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復亮、孫起孟等。民建成立後,積極參加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1948年,民建回響中國共產黨5月1 日關於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號召,派代表赴解放區參加籌備工作。1949年9月民建代表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訂《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作出了貢獻。

歷屆領導人和主席

黃炎培、胡厥文、孫起孟、成思危。

成員情況

民建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組織,現有成員14萬多人,大多數為經濟界和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其中,有3338人擔任各級人大代表、16637人擔任各級政協委員、3709人擔任區、縣級以上各級政府和司法機關領導職務,還有4152人擔任各級特邀、特約監察員、檢察員職務。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

主席

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嚴雋琪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嚴雋琪

嚴雋琪

黨派性質

中國民主促進會(簡稱民進)是以從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性質、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

黨派歷史

民進創始人是抗日戰爭時期留居上海的部分文化教育界進步知識分子和工商業者,主要有馬敘倫、王紹鏊、周建人、許廣平、林漢達、徐伯昕、趙朴初、雷潔瓊、鄭振鐸、柯靈等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在敵偽統治時期,他們與中國共產黨人一起,堅持抗日救亡鬥爭。抗戰勝利後,他們積極參加反內戰、爭和平,反獨裁、爭民主的愛國民主運動,並根據鬥爭需要,於1945 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一個以 “發揚民主精神,推進中國民主政治之實踐”為宗旨的政治組織,定名為中國民主促進會。

歷屆主席

馬敘倫、周建人、葉聖陶、雷潔瓊、許嘉璐。

成員情況

截至2012年12月 31日,民進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地方組織,有市縣級組織 335個,基層組織6816個,會員 13.3萬餘人,平均年齡50.5歲。全會成員中有各級人大代表 2066人,各級政協委員11600人,其中全國人大代表 62人,全國政協委員80人;在政府和司法機關擔任處級以上領導職務的 920人。

中國農工民主黨(簡稱農工黨)

主席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主席陳竺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主席陳竺

陳竺

黨派性質

以醫藥衛生、人口資源和生態環境領域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具有政治聯盟特點、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黨,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參政黨。

黨派歷史

1930年8月9日,國民黨左派領導人鄧演達在上海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幹部會議,成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1935年11月10日改名為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1947年2月3日改名為中國農工民主黨。

歷屆領導人和主席

鄧演達、黃琪翔、章伯鈞、季方、周谷城、盧嘉錫、蔣正華、桑國衛。

成員情況

農工黨在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黨員總數12.56萬人。

中國致公黨(簡稱致公黨)

主席

萬鋼

黨派性質

八大民主黨派八大民主黨派

中國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

黨派歷史

中國致公黨由華僑社團美洲致公堂發起,於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建黨以來,致公黨致力於維護華僑的正當權益,關注民族獨立和祖國富強。抗日戰爭開始後,致公黨號召廣大黨員投身抗日,積極支援祖國的抗日戰爭。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從此走上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立新中國,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歷任主席

陳其尤、黃鼎臣、董寅初、羅豪才。

成員情況

致公黨在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組織,有黨員28000多人。

九三學社

主席

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

韓啟德

黨派性質

九三學社是以科學技術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為主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政黨。

黨派歷史

九三學社前身為抗日戰爭後期一批進步學者發揚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以民主、科學為宗旨,在重慶組織的“民主科學座談會”,後為紀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改建為九三學社。1946年5月4日,九三學社成立大會在重慶正式召開。大會發表了《九三學社緣起》、《成立宣言》、《基本主張》、《對時局主張》等檔案,選舉許德珩等16人為理事,梁希等8人為監事。國共和談和舊政協期間,九三學社支持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反對內戰,反對獨裁。解放戰爭期間,九三學社嚴正聲明不承認偽“國民大會”,贊成中國共產黨的各項主張,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民主運動,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鬥爭。

歷任主席

許德珩、周培源、吳階平。

成員情況

截止2012年底,九三學社有30個省級組織,289個設區市市級組織,27個縣級市組織,5236個基層組織,全國社員總數已達132000餘人。社員中擔任各級人大代表的共有1938人,擔任各級政協委員的共有10029人,擔任縣處級以上政府及司法機關領導職務的共有1042人。九三學社先後擁有170餘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多成員為中國科技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九三學社社員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陳芳允、程開甲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王選、黃昆榮獲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師昌緒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謝家麟榮獲201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

主席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主席林文漪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主席林文漪

林文漪

黨派性質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是由台灣省人士組成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

黨派歷史

1947年11月12日,台盟在香港成立。台盟成立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支持台灣人民的反帝愛國民主鬥爭;回響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口號”,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創建。新中國成立以來,台盟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的工作,推動盟員和所聯繫的台胞,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貢獻。

歷屆主席

謝雪紅、蔡嘯、蘇子蘅、蔡子民、張克輝。

1987年至1992年,台盟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實行主席團制,主席團執行主席林盛中(1987-1988年)、蔡子民(1988-1992年)。

成員情況

台盟在18個省、直轄市建立了組織,現有成員2700多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